书城传记流年碎影,民国女子的爱与忧伤
13397500000025

第25章 昔日巾帼未了情(3)

两人见面后,自然又有了一番争吵。她要留在上海打拼,他坚决不同意。好不容易迫他同意,孩子却又成为争执的焦点。她要所有的孩子留下,他也要所有孩子跟他回四川。争执良久,方才达成协议,仅把男孩留给他,她带着四个女孩。

两人这次并未离婚,只是协议分居。临走的那天,他还是试图挽回她,想把她留在身边,毕竟两人这么些年的感情不是假的。当年的情景历历在目,年轻的女孩,年轻的都督,相遇、相识、相恋,这里的每一份感情都是真的。为什么会到了今天这一步?两人的年纪也不小了,闹到如此境地,何必呢?

感情的事有时候是很简单的。他和她之间的事,也仅仅是他们给不了对方想要的生活罢了。就此分离,也免得继续伤害对方,很明智,很好。至少分手之后,可能,她(他)会过得很好。

在上海的日子,她过得很是辛苦,毕竟家里有四个孩子跟两个老人,生活压力实在是大。走投无路的她甚至去过赌场,还给人推过黄包车。好在夏之时还讲夫妻情谊,不时地接济她们。不过,对她而言,这种接济反而令自己感到耻辱。她是自己走出来的,不做出一番大事给他看,怎么行?

夏之时曾一度终止了接济,试图迫使她们回家。不过他的如意算盘显然打错了,董竹君倔强的个性占了上风,坚决不回家。

夏之时知道两人的感情已经走到了尽头,拖下去只会继续伤害彼此。遂再次前往上海,两人正式签字离婚。离婚之时,她提出两个条件,一是请夏之时不要断绝抚养费,二是以后若她遭遇不测,请夏之时顾念往日情分,代她抚养四个女儿。这些,他都答应了,这也是他最后能为她做的事了。

(四)

摆脱了婚姻的她竟然很快就有了事业上的起色。她先是办了一家纱厂,干得有声有色,盈利不少。本以为可以就此过上好日子,可谁知人祸遽至,“一·二八”事变爆发,日军进攻闸北,纱厂毁于战火。她又回到了零点。

局势平静后,不甘失败的她又着手准备重出江湖。不过比以前精明了许多,她开始频繁地跟黑白两道的人物打交道,为自己打开通道。毕竟是曾经的都督夫人,要打入上流社会,难度不大。

她准备开一个川菜馆,不过不能小打小闹,要做就做最好的。她请来了四川最好的川菜厨师,还按照自己的方法培训了一批服务人员。万事俱备,只等开业。

开业之日,鞭炮齐鸣,锣鼓喧天,锦江川菜正式揭牌迎客。看看来参加开业庆典的人物:杜月笙、黄金荣、张啸林,宁、沪两地国民党军政要员。可见她的交际,并未白费。

川菜馆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毕竟是都督夫人开的,青帮头目、国府要员都来捧场,生意自然差不了。她也赚了个盆满钵满,不久又开了家锦江茶室,事业几乎一帆风顺。更重要的是,在经营的过程中,她以自己的聪明才智,设计了一套饭店的管理方法和规章制度,还培养了一大批饭店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她所设计的制度甚至在日后的中国流行了很长一段时间。

只可惜她的心血最终又被战争摧毁了。日军全面侵华后,上海也变得不安全起来,她只得带着家人逃往菲律宾,还差点被当成间谍枪毙。抗战结束后,她回到上海,却发现自己的“锦江”已经濒临破产,摇摇欲坠。在那个混乱的时期,她也只能勉为支撑,好让自己的心血不至白费。对她来说,“锦江”已经算是自己的孩子了,哪有母亲会放弃自己的孩子的。

新中国成立后,她在上海市政府部门的帮助下,将自己的两家门店改造成了锦江饭店,这是上海第一家可以接待国宾的饭店。不过也是时事使然,经历了许多次失败又重新崛起的她,已没有了那么多争强好胜的心,于是便将锦江饭店主动交给了政府,自己只保留了郭沫若的一阕词和一副文房四宝。这次,她算是真的回到了原点。

都督夫人的身份给后来的她带来了不小的麻烦,她甚至还被关进过监狱。不过总算她多福,熬了过来,也可晚年幸福。她还抽空写了一本自传,名叫《我的一个世纪》,着名导演谢晋还曾根据这本书拍了一部电视剧《世纪人生》。

他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在四川,他被扣上了“组织策划土匪暴乱”的帽子,后被误杀于合江县城关镇。

得到他去世的消息后,据说她瘫坐在床上,一句话也说不出。她果然还是爱他的,毕竟分歧可以很快忘记,但爱情却不是能够轻易忘记的。她一直将两人的结婚照放在床头,照片里的两人,依旧年轻,依旧相爱,依旧幸福。

夏之时也从未忘记她,据说在她开饭馆之时,他还托人送钱支援。她也顾念旧情,从不说他的坏话,即使在她的自传里,也只是说他脾气古怪,从不认为他是坏人。

他们毕竟相爱一场,即使劳燕分飞,但美好的回忆仍在。只是,婚姻已然破镜难圆了。

她以97岁的高龄病逝于北京,留下一个坚忍顽强的影像给这个世界,还有那前半生的爱情,后半生的事业。

风尘知音小凤仙:风尘侠女的红尘旧梦

那一年,她17岁,他33岁。

那一年,她是名震京师的名妓,他是手握雄兵的都督。

那一年,他们邂逅,相知,相爱,离别。

他们的故事,没有记载在青史之上,只流传人们的记忆中。或许有一天,当我们问起他们的时候,得到的回答也可能只是一句“对,好像是有这么一件事”这样简单的话。模糊的记忆之中,却有着一段撼人心魄的爱情传说。也许不应该叫作传说,而应该叫作“她跟他的故事”。

(一)

她,出生在哪里,出生在何时,名字叫什么,我们竟无从得知。只知道那是在浙江的一个破落的满人贵族家庭,其母是偏房,因不堪忍受大夫人的歧视,带着她离开了家。后来,母亲病逝,她被姓张的奶妈收养,于是改姓张。

清末民初,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生在这样一个时代,是她的不幸。宁为太平犬,不做乱世人。一个柔弱的女子,要在这貌似无尽的乱世之中活下去,需要多大的勇气。不,或许那不是勇气,或许那只是饿到了极点的无奈选择。

于是,她开始卖唱,用歌声来换取一点小钱,这样也许就可以撑到明天了。她没想那么多,什么“名动天下,倾城倾国”,这些对她来说,都不如填饱肚子来得实在。她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女,她只是个可怜的女子,被时代所摧折,不得已,不得已。时代的宿命是时代的罪过。

那个时候的她,在渴望爱情吗?她是否也像其他女子一样,在梦里,渴望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呢?她是否希望自己是一个公主,正等待白马王子的解救呢?那个时候的她,正被爱着吗?

这些问题的答案,只有她自己知道,我们无从知晓,那个时候的她的心,是以怎样的方式跳动。我们唯一知道的是,关于她的,后来的美丽故事。这个故事,直到今天,仍然在我们的心中收藏。这个故事,让我们明白,爱情这东西,竟如此感人,如此温柔,如此伟大,如此坚强。这个故事,也许就是她的墓志铭,我们每回忆一次,就会在她的面前,放一朵纪念的花。

那么,故事是从哪里开始的呢?

八大胡同。

这里,当年可是胜地。青楼楚馆,莺莺燕燕,比比皆是。王公贵胄,浪荡少年,把臂同游。正是这样的地方,耗尽了柳永的词牌,东坡的文章;正是这样的地方,成为了英雄的销魂场。

在这里,他们邂逅了。

我们预想的邂逅应该是:她名动天下,他天下英雄。她在红楼之上,锦衣华服,盛装而待。他骑高头大马,一身戎装,身后百战军士。他们的邂逅,一见而钟情,他们相视良久,同时说出:“带我走!”、“跟我走!”

不过,现实却远非如此浪漫。那只是一个阴霾的下午,正像这个国家一样昏暗乏力。他没有骑高头大马,没有穿一身戎装,更没有半个随从。他只是穿着普通人的衣服,像普通人一样,走进这里,希望在此释放愤懑的心情,也没想找一个名妓、红妓。于是,老鸨就把他带到了她面前。这是初次的邂逅。没有英雄,没有美女,只是一个郁闷的男子,和一个可怜的女子,简单的邂逅,如此而已。

(二)

自是佳人多颖悟,从来侠女出风尘。

这是他写给她的第一幅字。他已然了解,她是个什么样的女子,他写给她看,给这个沦落风尘的可怜女子。

那时的她,心里究竟作何感想呢?是喜悦吧,是难以抑制着的喜悦吧。终于有一天,有一个人,能理解她的心境,理解她的痛苦。这种喜悦,如何用语言表达。难以说出口了吧?可还是满心里欢喜吧?那么,心动了吗?

就是那里,她第一次知道了他的名字,知道了他的身份。她应该感到高兴不是吗,因为真正理解她的那个人,竟是一个如此的男子。她问他,所为何来?他回答,攀龙附凤。她正色,下逐客令,场面颇为尴尬。他离开,竟无回头一望。那时的她,想必心中酸楚,那个有机会成为她的唯一的男子,竟是这样的人。那时的他,想必心中喜悦,那个自己看中的女子,果然没错。

距离两人的下一次见面,还有多久呢?

(三)

当他们再次相见时,已是局势危急。

袁世凯要做皇帝,正催着他表态。可是他心里呢,却极端厌恶帝制。他正彷徨无措,他的老师遂教他养晦之计,令外人以为他沉迷酒色,方能待时而动。于是,他想到了一个可以帮忙的人。

现在那个人就站在自己面前,他却一句话也讲不出,即使子弹横飞的战场,也没令他这般局促。

最终还是她先开了口:“你何不去做华歆、荀彧,哪有闲工夫到云吉班来?”

他知道,解开误会,要费一番工夫。不过,他还是要努力去做。

还好,她了解了他的心,而他也了解了她的心。两颗心在这时刻,才真正地联系在了一起。那根细细的红线将两个人,紧紧地,紧紧地拴在了一起。她也许在想:要是能拴一辈子就好了。

可是,那根红线,只有一年的期限。

他们每日饮酒、游玩,将家人、朋友置之不顾。她是真的爱他,还是逢场作戏。谁知道呢。这种事情,只有他们两个人最清楚,而我们只能做最好的期望:她是真的爱他,爱着这个俊伟的男子,爱着这个看透了她的心的人。她明白,这种爱情,对她来说,也许一生仅此一次。

(四)

离别总在不经意间到来,就像爱情,明明现在还在身边,下一时刻,便不知去向。

他真的要离开了,她只有去送行了。“带我走。”她对他说,等待他肯定回答,可是像心里早有预感似的,她知道,那是不可能的。他拒绝了,因为逃离监视,他要去战场,太过危险,他不能带着爱人一同前往。她理解了,只有硬下心肠,为他送行。她流下眼泪,她不去擦拭,她就是要让心爱的人看到,那一滴滴垂于脸庞的,是她的爱情,她的不舍,她的疼痛,她的担心,她的期许。

未来,也许遥远,也许近在眼前。那么,到底一个怎样的未来,能够承受起她的爱情呢?还会不会有一个,属于两个人的未来呢?

骊歌一曲开琼宴,且将子饯,你倡义心坚,不辞冒险,浊酒一杯劝,料着你食难下咽。你莫认作离筵,是我两人大纪念。

燕婉情你体留恋,我这里百年预约来生券,切莫一缕情丝两地牵。如果所谋未遂或他日啊!化作地下并头莲,再了前生愿。

你须计出万全,力把渠魁殄灭!若推不倒老袁啊?休说你自愧生旋,就是侬也羞见先生面,要相见,到黄泉。

她写给他看,唱给他听。满满的情意,满满的愁绪,满满的激励,满满的等待。

12月1日,大雪纷飞,车站。

她目送他,乘上远去的列车,前往一个未知的未来。

然后,她开始了等待。

等待,等待,这真是苦煞了佳人。因为那份感情,她执着地等待。因为她了解的他,是一个一诺千金的男子。终于有一天,收到了他的来信:自军兴以来,顿罹喉痛及失眠之症,现在都督四川政务、军务,实在是难却中央的盛情,所以勉为其难,等到大小事情布置就绪,就出洋就医,到时就偕你同行,你暂时等一下。

她知道,她没有被忘却,她还是那个他心中的爱人。很快,就能到达他身边了。很快,就能听到他的声音了。很快,就能再度与他携手了。很快,就能给两人孤单的心幸福了。这真的是,难以言喻的喜悦,难以表达的感情,这份思绪,向谁诉说?等到相见的那天,就全部告诉他吧。

只是,她没有等到他的英雄。等到的,只是一份冰冷的讣告。他就这样远去了,去了一个她难以到达的地方。她多么希望,这只是一场错误,只是一场骗局;她多么想,有一天,他能从门外一拥而入,抱住她,听她诉说她的思念。可是呢,他果然,就这样离去了。12月1日的雪夜一别,竟是他留给她的最后一张面容。

去见他最后一面吧。她出席了他的丧礼。为他写了两副挽联:

其一

不幸周郎竟短命,

早知李靖是英雄。

其二

万里南天鹏翼,直上扶摇,那堪忧患余生,萍水姻缘成一梦;

几年北地胭脂,自悲沦落,赢得英雄知己,桃花颜色亦千秋。

终于,她与他的离别,成为永别。终于,她回到了原来的轨道。

没有他的未来,究竟是什么样子呢?她还会是幸福的吗?后来的故事,我们不得而知。她隐没在的历史的烟尘中,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只是她和他的故事,仍在流传,在人们的口中、传说中、记忆中,静静地流传。

那一年,她18岁,他34岁。

那一年,她活在人世,他魂归天国。

那一年,她是小凤仙,他是蔡松坡。

红颜知己赵一荻:爱就要不离不弃,生死相依

他们两个人能够在今生相遇,是属于彼此最大的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