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传说哈密
13374200000043

第43章 动物传说(3)

④顶使:当地方言,原来是指工具结实好使,后来引申为某人做事有能力,有责任心,叫人能放心。比如:这娃你不要看他个子大,不顶使,真是:汉大没事,多穿二尺布。

蚊子为啥吸人血

很早很早的时节,有一年里,天宫里的玉皇大帝下凡,巡视人间的疾苦。他来到一个地方,发现这里的人不爱惜吃的东西,简直就是米不当米、面不当面,连修房盖屋,也用米铺地,面和泥。人们吃东西也挑剔得很,吃的是米心心面尖尖,还嫌不受用,用老百姓的话说是“吃了五谷,想六谷;吃了驴,想脆骨”。

吃米面是这样,吃肉就更是挑剔:吃猪吃羊专门吃里脊,吃鸡吃鸭专门吃胸脯,剩下的全都喂了狗。弄得狗连骨头也懒得啃了。

玉皇大帝看到这个景致,心里不受用,心里就想:人这种东西原来是给好不要好,给一个桃红还想往大红里染呢。我就给他们一点赖的,看他们怎么样。因此就下了一道圣旨:把人间的米面和肉食减掉八成,只留下两成给他们过日子。

人间的米面和肉食的标准一减下来,粮食不够吃了,肉食就更成为稀罕物。人们开始爱惜吃食了,连丢下去一个馍馍渣渣也要拾起来,连忙填到嘴里吃了。肉就更是爱惜,年轻人只有过年过节才吃点肉,平时有点肉也要留给老人和娃娃吃,日子过得怪紧巴的。

玉皇大帝知道了这个情况,心里也不好受,觉得自己整得有点太严格了。可是,他是金口玉言,说过的话就是圣旨,说了钉子就是铁的,改变不过来了。再说,他自己也不能朝令夕改,改了面子往哪里搁?

而恰好这时候有一位大仙从凡间回来,向玉皇大帝奏报,人们痛改前非,重新做人,表现太好了,只是肉食紧缺了一些,请玉帝开恩。

玉皇大帝乘席就座,说道:“既然这样,就好嘛。为了补充他们肉食不足的困难,把天宫里的蚊子打发到人间去,叫人吃去。”

大仙听了高兴得很,自以为给凡间的人办了一件大好事,就忙不迭地带上蚊子跑到人间来宣布玉皇大帝的圣旨。谁知道他老人家一激动,把话说反了,他说:“奉天承运,玉帝诏曰:打发天宫的蚊子下凡来吃人。”

这样蚊子就由本来的被人吃变成了去吃人了。

蚊子的嘴太小,吃不了肉,就只好喝血了。

讲述:李炳清 采录:李克松

如来佛头顶的大鹏鸟

如来佛头顶的鸟叫金翅大鹏。这个鸟修炼成了,道行大得很,所有的仙家都战不过它。这天,它跑到金鸡岭来想显一显手段,正好如来佛在一个山坡的青石板上晒太阳呢。金翅大鹏过来看见了,正好肚子饿得不行,寻思:我把这个胖和尚吃了不是正好吗?想着,落下去就要吃胖和尚。只见胖和尚慢慢睁开眼,微微一笑说:“你不要吃我,吃了也白吃,吃不饱你。山后边现有五百僧人,正开斋呢。你到那儿去饱餐一顿多好呢。”大鹏说:“当真吗?”“当真!要不当真,返回来你再吃我也不迟。”

金翅大鹏听罢,大翅一展,到了后山。可不是,雪白的馍馍正往外起呢,叫它赶上咧。它一气儿吃了一笼二十四个馍馍,肚子吃得实在没处放了。正准备腾云起飞,突然发呕想吐。嘴一张,一吐一个白蛋蛋,一气吐了二十三个白蛋蛋,最后还剩一个,咋么也吐不出来咧,就好像在心上挂着呢。

这时,胖和尚来了,说:“你这个孽畜,这回吃好了吧,还吃我不吃?”说着,把它吐出来的白蛋蛋拉起朝树上一绑。这些白蛋蛋都是连着的,是一串珠子。所以大鹏只有把二十四颗珠子都噙在嘴里,蹲在那儿。胖和尚说:“既是如此,不如我把你带到西方去,你就给我头上遮个凉吧。”金翅大鹏只得点点头,落在胖和尚的头上。

所以,如来佛头顶上的大鹏鸟老展着膀子,嘴里噙着些珠子蹲在那,就是这样形成的。这些珠子是如来佛的念珠,是宝贝。

讲述:许茂成 采录:卢华英韩爱荣

传说,牛是玉皇大帝的殿前执星神。一天,玉帝安排下界各类生灵的生活规律,规定人类每日三洗一餐,派牛下界通知人类。牛神爷立即驾云下凡,赶奔人间。迎头碰见了老虎,老虎一见牛神爷急三赶四地驾云急奔,挡住去路说:“牛老哥,什么事,你这样急急慌慌?”牛边走边答:“公务在身,虎老弟让路,过几天我们兄弟再喧。”“什么公务,这么急三赶四的?多日不见,喧一阵子,又有何妨?”“公务在身,不容迟缓,请虎弟让路。”“你告诉我什么公务,我方会让路。”“天机哪容泄露,虎弟不可胡缠!”

三说两不说,牛、虎翻了脸。老牛急着传送玉帝圣旨,趁老虎不备,头一歪一头拱去,一只角顶到老虎的肚子上了,把老虎拱了个仰绊子。老虎还没翻起身来,老牛已驾云跑得好远了。谁知老牛原就迟钝,让老虎这么一搅达,把个玉帝的口谕记不清了。是三洗一餐呢,还是一洗三餐?咋么也记不起来了,又不敢再回天上去问,琢磨人一天洗三次脸干啥呢?肯定是一洗三餐。就向人类传达一天洗一次脸吃三餐饭。

谁知这么一来,牛把麻搭撞下了,玉帝原想一天吃一次饭给的粮食够了,现在一天要吃三顿饭,那怎么能够呢?粮食不够吃,人在世上闹得不行了。一天,玉帝静坐养神,忽觉得颇烦,掐指一算知道牛错传了圣谕,世上闹了饥荒。好吧,解铃还得系铃人,饥荒是你老牛造成的,那就罚你老牛下界帮人类种田,多长粮食供人类一日三餐食用吧。

牛下界后,帮人犁地、拉车、播种、积肥,无活不干。一天到晚,累得稀稀的,着气得很。隔三岔五地跑上天睡一觉,缓一两天,很耽误活。这人又告给了玉帝,这玉帝一生气,就把牛鼻子穿了个窟窿,拴了个鼻牵,罚它终身服役。这一下子牛不仅活着的时候,要犁地套车播种,死了肉还要给人吃,皮要制成革给人穿用,骨头要熬成胶供人使用。就这样牛永远留在世上了。

从此,牛与虎结下了仇,要不是虎的搅达,牛哪能闯下这么大的祸,落这么个下场!牛一见到虎气就上来了,要用角去抵虎。虎是兽中之王,再大的家畜一见到虎就吓得跌过去了,唯有牛不害怕它。虎回想到当初被牛抵了一角,得小心和牛斗。世人常说:牛斗虎,看谁先得手。谁先失手,谁就倒霉。

讲述:马耀辉 采录:杜秀珍张丹

牛没有上牙的来历

从前,牛是有上牙的。

有一天,牛犁地时饿得走不动了,就对人说:“你们一天三顿吃,走三站路,给我吃一顿饭,也走三站路,还拉着那么重的犁,一天下来我不饿吗?我的板筋疼得实在受不了。你们这样对我不公平,我要到玉皇大帝那儿告你们去呢。”说罢,把抬杠往地上一扔,就上天去了。

到了天上,牛就这长那短地给玉皇大帝告状。玉皇大帝听罢说:“你每天一顿吃饱,饿了你就倒磨,倒磨你就不饿了。你板筋疼吗?我给你一个手巾垫上,就不疼了。”

牛接过手巾,又一想:不行!这不还是叫我一天吃一顿饭吗?就大声说:“不行,我不干!没想到你也跟他们一样,太不公道。”

玉皇大帝是神仙的皇帝,哪能受这种顶撞?气得一脚踢过去,结果踢到牛嘴上,把牛的上牙给踢掉了。

牛被玉皇大帝赶下来后,拿起手巾一看,是花的。哎,怪好看的。要是垫到脖子上,还不如戴到胸前好看呢。你看,一直到现在,牛还是没有上牙,那是玉皇大帝踢的!一天只吃一顿饭,饿了就倒磨。皇帝的话,还能改得了!不论是水牛,还是黄牛,也不管是家牛还是野牛,肚皮底下那块毛都是花的,这是当初玉皇大帝给的垫板筋的花手巾啊!

讲述:金生云 采录:郭晓东张廷国

猴子屁股为啥是红的

从前,猴子的屁股和别动物的屁股一样,长着长长的毛。

猴子通人性,想和人结婚。一天,猴子趁人不注意的时候,把一个丫头偷了去,藏到一个山洞里,和她结了婚,生了两个娃娃。猴子害怕丫头跑掉,成天把丫头关在山洞里,时时提防着她。

日子久了,猴子觉得丫头和它好得很,常和丫头领着娃娃在洞外玩,活动活动。生娃娃以后,它从来没看到丫头有跑的意思,慢慢地也就放松了提防。

谁知这个丫头和猴子过得久了,慢慢地把猴子活动的规律掌握了,什么时候去找东西吃,什么时候去找柴火,什么时候回来,都记得准准的了。一天,丫头瞅准了机会,把两个娃娃抱上就跑回家了。

猴子回来一看,丫头和娃娃都没有了,就赶紧到处找啊。到处找不上,就撵到丫头家里来了。猴子一看,丫头和娃娃都在呢。丫头家把房子门顶上,拿着刀、棍时时都在防着它,它没办法把丫头和娃子弄走。咋办呢?它就天天坐到丫头家门前的一块石头上叫啊、号啊。一连几个月,天天这个样子,弄得前后左右的村邻,也担惊受怕的,不敢离家。老猴子后边带着许多小猴子,漫山遍野的,打也打不得。后来一个人想了办法,趁晚上猴子回山上休息时,把老猴子老坐的那块石头架上火烧得烫烫的,看老猴子来了,赶紧把石头原处放好。老猴子不知道,还像往常一样,来了朝这块石头上一坐,只听得屁股底下刺啦一声,不仅把毛烫焦,还把屁股上的皮也烫红了。

打那以后,猴子的屁股就变成红的了,见人就害怕。

讲述:杜秀珍 采录:郭晓东张丹

猴子和鳖

鳖是一个很蠢笨的家伙,想改变人对它的看法,决心找一个机灵的朋友来帮帮自己。

找来找去,找到了猴子。猴子能跑、能跳,还会上树,动作麻利,人们都叫它猴精呢。于是,它们成了好朋友,鳖为哥,猴为弟。

第一年,它们开了五亩地,说是先种些洋芋试试。种子下上,兄弟齐心合力,锄草、施粪、浇水。洋芋长得攒劲得很,猴子高兴地向鳖大哥说:“今年一定是个丰收年,我们够吃了。羊咧、牛咧都有吃的了,到熟了的时候,我们把地面上的算一部分,地下长的算一部分进行分配,大哥,你看咋么个?”鳖挺高兴地说:“行,就照你说的办就是。”

秧子越长越高,馋嘴的牛、羊老偷着来吃秧子。鳖想:还没熟就有偷吃的,上边的一定值钱。它对猴子说:“兄弟,今年我就要地上边的这部分吧,下边长的分给你。”猴子巴不得呢,赶紧说:“对!对!你是大哥嘛,先拿是应该的。”鳖很快把秧子都割了下来,码在一起。猴子等它一割完秧子,很快地找些帮手把洋芋疙瘩挖出来,拉到集市上卖了,得了不少银子。可是鳖割下的秧子被驴、羊一起吃光,等于是白辛苦一年。

第二年,猴子和鳖商量种高粱。和上一年一样,它们两个苦心经营,高粱长得格外的喜人。快收的时节,猴子把鳖请到地里去看:“大哥,你看这红嘟嘟的高粱,稀罕得很。”鳖有了头年的教训,觉得自己聪明了,赶紧说:“不管你咋说,今年我要收下边的。”猴子暗地里偷着笑呢,嘴上说:“当然是先紧大哥。”猴子连夜把高粱头全部收回,第二天就卖了,又是一笔好收入。鳖呢,又是白干一年。

到了第三年,鳖对猴说:“兄弟,头两年我都白干了,今年一定要种个保险的。”“好啊。大哥,你说种啥,咱就种啥。”“我是个外行,还是你说吧。”“那,我看种苞米最保险。”

说干就干,鳖更是起劲,想着两年我都白干了,这一回我一定不能再吃亏。

眼看苞米就要熟了,猴子再次把鳖请到地里:“大哥呀,今年的庄稼果然不负我俩的期望。你看这:上头开的絮絮花,底下长的大疙瘩,风摆禾叶哗啦啦,咱们就要发财啦。”鳖一听,抢着说:“兄弟呀,我看今年就把上头、下头都匀给我吧。”这正合猴子的心思,但它还假装双手一拍说:“哎!大哥,你把两头占完了,让我喝西北风啊?”“你已收两年大钱,我收一年你就大喊大叫,太不够意思了吧!”“好,好,好,就让你收一年?不然我就太不够朋友了。”

二一天,鳖快快把苞谷上头一尺长的青秧秆割了回来,叫猴子老弟快拿中腰的,它还等着收下半节呢。猴把苞米收了,拿去一卖,又是个丰收年。

鳖又是空欢喜一场,丧气地说:“受苦整三年,没收一文钱;还回泥巴滩,吃泥是我老本行。”

讲述:马耀辉 采录:卢华英杜秀珍

狗追兔子的由来

有一年,玉皇大帝想知道天下人的生活怎么样,是不是很安分,就派了个神仙下来私访。下来的神仙装成了个老道士,挨村要饭进行了解。

有一天,他要到一个村上,看到一个妇女正在做饭。他上前去讨饭,这妇女说:“你先别慌,我正在烙饼,等饼子凉一凉,我先垫在娃的尻子底下渗渗尿,再给你拿饭。”神仙想:这不是太浪费了吗?怎么能用面饼子给小孩渗尿呢?这不行!这样浪费粮食,得惩治惩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