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三明风光览胜
13358600000036

第36章 土特产品与风味小吃(11)

烊豆腐是清流的一道风味小吃。清流城乡百姓家寻常的食品,也是宴请宾客、逢年过节的一道主菜。烊豆腐的主料:嫩白豆腐4块;配料:猪肉100克,香菇20克,鲜虾肉20克,葱头10克;调料:猪油30克,葱花、料酒、麻油适量。其制作方法:用上等黄豆做好的嫩白豆腐切成四小块,将豆腐水沥干;将配料混合剁制成馅,然后将小块豆腐正中挖一小洞,将馅放入其中;锅里撒上猪油,用文火烧至锅热,逐块将豆腐放在锅里用小火煨煮至豆腐呈金黄色;将调料倒入锅里即可就食。这道菜的特点是香味扑鼻,富有营养。

蕨粉包

蕨粉包是清流民间风味小吃之一。蕨粉包乍看晶莹剔透,吃之润滑爽口,似水饺又非水饺。蕨粉包的主料:蕨粉500克;配料:荸荠100克,香菇50克,猪肉500克,葱头100克;调料:芋头1000克,葱花2克,麻油2克,辣酱、上等酱油、味精适量。其制作方法:取用山间蕨根,经过压榨过滤沉淀,晾晒取成的淀粉,把淀粉碾为屑末;取一些地产芋仔,经去皮蒸熟之后,将芋仔和蕨粉仔细混合,反复搓揉,直至软硬适中,不沾不散,揉成团状;将配料细剁成丁,调和作料如水饺制作方法一样,将粉团碾揉成薄皮,将馅料置于其中即可包裹,视制作者手艺可制成各种形状;制作好后,可放在锅里煮,也可用蒸笼蒸,再备香醋、酱油等供人自便取用。

暖菇包子

暖菇包子,又称包糍,是泰宁著名风味小吃之一。泰宁民间每年在“春社”这一天,农村家家户户做暖菇包子,以敬土地神,祈求五谷丰登,远近的亲朋好友都相互往来品尝。这种习俗流传至今。暖菇包的制作因方法不同,有包子和包糍之分。泰宁的龙湖、黄厝等农村,盛行做包糍,包糍是用碾碎暖菇粉与炊熟的米饭(六成糯米、四成食米)舂打成糍,切块、捏成筒状,放馅(以腊肉、香菇、鲜笋、虾米、薤子,再配上辣椒等佐料炒熟)两边合拢捏紧,蒸熟即成。其余的乡村则盛行做暖菇包子,先将食米、糯米浸泡后,加上刚采摘的暖菇,磨成米浆,装入布袋里砸去多余水分后,入热锅煮成糊团,再将糊团搓成一小块,做成锅状,填入馅料,封口后装入蒸笼蒸熟即为暖菇包子。暖菇,学名叫鼠曲草,又叫佛耳草,初春生长于田野,性温味甘,早春采摘后洗净晒干,芳香扑鼻,有化痰止咳及强肾益筋之功效。

煨豆腐

煨豆腐是沙县、永安的著名小吃之一,通称之为烫嘴豆腐。其制法是将豆腐块置大铁锅内,加墨鱼、猪脚、排骨、清水等,以炭火久煨,将豆腐煮成蜂窝状,使之入味;煨好后,热豆腐切小块蘸酱油、蒜泥、冰糖等做成的调料食用,味道香甜。

伊府面

伊府面是宁化县风味小吃,相传为清代书法家伊秉绶在扬州任知府时所创。其作法:将蛋打匀,拌入面粉,用凉水和好揉匀,制成薄扁面条,用开水煮到七成熟,捞起,使凉,放入锅中热油内炸后捞出;然后在锅底内放油,将切好的肉丝、笋丝、白菜丝炒后放入面条,加花椒粉、虾米、姜、葱、酱油,炒后添适量的汤,慢火稍焖即成伊府炒面(如用好汤煮,即为伊府汤面)。

松丸

松丸是宁化客家传统小吃。客家人的传统说法,吃了“松丸”,即可轻轻松松地过日子,所以,每逢“立春”之日,家家户户在迎春的喜庆气氛中,都有吃“松丸”。松丸的制作方法:将豆腐弄碎,伴入切成丁状的葱、瘦肉、荸荠、冬笋等原料,再捏成小圆团,在干地瓜粉中滚一下,水烧开后放入,再加调料,煮熟,连汤一起食用。松丸有滑、松、脆、鲜的特点。

葱烧排

永安葱烧排是富有当地风味的名菜之一。葱烧排的制作方法:把猪排切成2寸左右,用醋醉1~2小时;醉后的排骨放在油锅里炸至六成熟,呈金黄色即可捞出;然后把其他配料下锅,炒到八角和辣椒香味溢出后倒入排骨,加糖、水、酱油,放锅里焖成汤,呈黏液状,取出倒扣在碗底,上面放葱,葱切成1寸长;最后,整碗放入蒸笼蒸2小时;蒸好后,把汤汁倒在锅里加芡,配味精试其咸淡,即可上席。这首菜的特点是香而辣,油而不腻,脆而不过烂,进口唇齿留香,佐酒下饭均宜。

磨浆果

磨浆果是永安的一种风味小吃。其制作的方法:将大米加水浸泡磨成浆,加入少许食用碱,放入热锅内搅拌成糨糊状浓浆,再用手工做成一个个直径2~4厘米的圆子,置于放有香草的竹篮中入锅蒸熟,即可食用。

陷心馒头

陷心馒头是泰宁县的风味小吃。相传,明永乐年间,外邦向朝廷进贡一对金丝鸟,并且威胁说,如果大明无法养活这对金丝鸟,便要兴师问罪,刀兵相见。新科状元商辂去请教恩师伍宁,当如何办?伍宁告诉商辂:“这种金丝鸟为珍奇之禽,既不食虫,也不食草黍,用矿铁铸成的铁子,烧热饲之,可保养活。”新科状元商辂将伍宁的话奏报皇帝。皇帝立即下命照办。果然,金丝鸟啄而食之。番使见大明人才济济,便回报番王,打消了侵犯大明的野心。皇帝念伍宁献策有功,特赐他“青云”匾额一块。这块匾额至今仍悬挂在伍宁的故乡——泰宁开善乡上坑村村口的牌坊上。伍宁的后裔为了纪念伍宁定国安邦之功,元宵节用糯米、粳米加工制作成陷心馒头,祀祭伍宁。这一习俗一直流传至今。陷心馒头的制作比较简单,将糯米用清水浸泡三四个小时,用饭甑旺火蒸熟,倒入木筒内,放红糖、香油,用木棍不断搅拌,然后用手捏成拳头大小的团粒,再裹上一层用粳米制成的银装。陷心馒头白里透黄,既可作为食品,有可作为馈赠的礼品。

乌株粳米糍

乌株粳米糍为泰宁县杉城镇南会村乌石上畲族特有的风味小吃。相传这个少数民族村的祖先蓝先举,原是汀州人氏,因家境贫寒携妻带子外出行乞,一直流浪到乌石上大山中,才搭寮定居,开荒种地。他在垦荒中,发现了一种小灌木名叫“乌株树”,把它的枝叶烧成灰,用开水淋洗过滤,取其碱水,用于浸泡粳米,可以制成乌株粳米糍。乌株粳米糍光滑透明,柔中有韧,滑而不黏,味带碱香,常常成为豪华筵席上的珍品。其制作的方法:将经过乌株碱水浸泡过的粳米放入饭甑蒸熟,然后放进石臼反复舂打,舂打时不断加少许的乌株碱水,做成米团,再蒸再打,经过三蒸三打,才使这种米团柔嫩光滑,最后制成饼状。乌株粳米糍吃时可随人所喜,有的配有少许肉丝、香菇丝、冬笋丝炒吃,有的将米糕切成薄片,用沸水烫软,拌白糖食之。

水酒

泰宁农村逢年过节或婚丧喜庆,一般都自制自饮一种水酒(甜白酒)。水酒(黄酒类、酒精浓度8°)采用优质糯米为原料,以白药曲为发酵剂酿造而成。水酒呈淡黄色,香甜醇正,酒性平和可口。金湖酿酒,俗称“酒兑酒”,为泰宁民间固有的特产之一。该酒原以家酿成品“水酒”,兑入新酿成的纯酿酒而成。1961年,县酒厂根据民间传统制法,加以改进而成为今日蜚声遐迩的地产名酒。

洋烧排骨

洋烧排骨是沙县的风味小吃,也是一道名菜。其原料:上排2.4斤,八角2粒,辣椒2个,味精5分,麻油5分,酱油5钱,白糖8钱,醋8钱,熟猪油1斤(耗1两)。其制作的方法:将猪上排切成12块;炒锅放在旺火上倒入熟猪油,烧至五成熟将排骨、辣椒下锅炸至浅黄色,倒进漏勺,滤去油;再将排骨倒入锅中,调入酱油、白糖、醋、八角,放入清汤,用微水煨10分钟,捞出摆在扣碗中,上蒸笼至排骨酥烂;起后将排骨捞出,倒扣在盘中,将原汁倒锅中,加入味精、湿淀粉匀芡成黏汁,放入麻油,淋在排骨上即成。猪肉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和必需的脂肪酸,并提供血红素(有机铁)和促进铁吸收的半胱氨酸,能改善缺铁性贫血,具有补肾养血,滋阴润燥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