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二战重大决策秘闻
13351600000022

第22章 噩梦何以变成了现实

人们都企望和平,都盼望战争的结束,都不希望战火离自己太近。因为战争带给人们的是噩梦一般的痛苦。

然而,美国人的噩梦终究还是来临了。

1947年11月7日晨6时许,飞机起飞的轰鸣声打破了黎明的寂静。飞机一架接一架地从航空母舰上起飞……

由183架飞机组成的大型编队群向瓦湖岛偷偷地扑去。

飞在最前面的第一架飞机,是袭击珍珠港的空中攻击队总指挥官渊田美津雄海军中佐的座机。后面是由49架水平轰炸机、40架鱼雷机、51架俯冲轰炸机和43架制空战斗机编成的混合机群。云层高达3000米,编队群在云层上飞行。

此时的华盛顿,日本的野村大使即将向美国赫尔国务卿递交由日本国内发来的、关于停止谈判的最后通告。这个通告将明确无误地告诉美国人,日本向美国宣战了!

可是,包括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金梅尔将军在内的所有美国人都不知道,珍珠港即将大难临头。他们以为今天也会像昨天一样将平安无事地度过。

在纪念二战结束50周年的时候,美国海底探险家巴拉德在珍珠港附近的海底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他说,在日本飞机轰炸珍珠港的前45分钟,一条美军拖船上的美国士兵发现了尾随其后的日军微型潜艇的潜望镜,并向“沃德”号驱逐舰报告了这一消息,“沃德”号随后击沉了这艘日本潜艇。巴拉德在珍珠港水下看到的那艘日本潜水艇残骸就是当时被击沉的那一艘。日本潜艇的任务就是进入珍珠港并配合随后到来的战斗机攻击美军舰艇,但令人遗憾的是,虽然美军士兵发现并报告了这一事件,但这样一个信息没能传递到美军的高层,美军为自己的失误付出了惨重的代价。350多架日本飞机摧毁了美军毫无防备的珍珠港海军基地;美军被击沉或击伤的舰艇达18艘之多,损失的飞机有200多架,近4000名美军官兵伤亡。

巴拉德说,大多数人并不知道珍珠港事件中最初的炮火是由美军发射的。如果美军在日军偷袭前45分钟得到了警报,那么珍珠港就会是另一个局面,整个战争的结果必将被改写。

珍珠港事件对美国人来说无疑是一场噩梦。据后来研究珍珠港事件人员的分析,造成珍珠港事件噩梦成真的原因,除了日本军国主义扩张的主要原因外,美军内部高层轻敌和指挥失当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据有关文件称,当时太平洋舰队的司令金梅尔上将和参谋长史密斯上校事先已经得到过要防备日军发动战争的警告,但是他们都未能认真地加以对待。他们始终认为,日本是不会对强大的美国发动进攻的,日本是不会也不敢挑战美军的。即使为了同盟国的因素,也只能是派出一至两艘航空母舰前来骚扰一下。这样一个轻敌的判断,葬送了美军太平洋舰队的部分主力,使得整个舰队在半年内无法投入作战。

由于轻敌,太平洋舰队基地的防空系统配置十分不严密,在战事如此紧张的状态下,竟然没有24小时的警戒。当敌人的飞机已经空袭了5分钟以后,防空炮火才打响。甚至有的高炮分队直到要对敌机射击,却无法打响,打开炮栓一看,里面竟没有填炮弹。

由此可见,美军内部敌情观念的淡薄是何等严重。因为在12月6日有通报说,第二天美军的B-17轰炸机要抵达珍珠港西开姆机场加油和检修,然后飞往菲律宾,这样一个通报就使得美军当日在雷达上发现可疑飞行物时,竟然毫无根据、不假思索地就判断为是美国B-17轰炸机。结果,日本前敌侦察机毫无阻拦地在珍珠港进行了侦察。美军这样轻率的判断,使太平洋舰队丧失了宝贵的预警和战斗准备的时间。

美军的轻敌是从上至下的。舰队司令金梅尔是一位精明、干练的海军军官,素质较高。然而,在对日战备方面,这一次,他却犯了轻敌这样不可弥补的错误。12月6日,金梅尔曾参加了舰队司令部关于要不要疏散停泊在港内的舰艇的参谋会议。会上金梅尔没有作出任何决定。他认为,三个航空母舰特遣队都已经离开珍珠港,如果将现在的在泊舰疏散到海上,它们将不会得到舰载机的空中掩护,缺乏空中掩护的舰只在公海上必将更容易受到敌人的袭击。表面上看,金梅尔的想法似乎并没有什么可怀疑的,但是稍作一些分析就可以看出,这个想法是主观和片面的。

第一,舰艇集中停泊在基地港之内,势必成集结之势,这样不仅目标大,各舰都配有一定数量的弹药和燃料,在遭到敌人的袭击时,一艘舰艇被击中起火,就会殃及周围其他舰只的安全。如果敌人集中火力封锁或堵塞进出航道,那么美军舰艇连一艘也别想逃脱厄运。金梅尔曾经得到过日军准备发动进攻的报告,既然已经知道战争迫在眉睫,并且也预计了敌人可能采用空中偷袭的办法,那么就应该首先考虑到把港内停泊的舰艇进行分散,这是一个最基本的军事常识问题。

第二,既然已经考虑到了舰只在空中掩护的问题,那么,就应该联想到基地地面防空和空中拦截的态势和准备程度。这是一个大事,事关基地存亡的事情,作为基地海军舰队司令,金梅尔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当日本的飞机向珍珠港狂轰滥炸的时候,办公室里的金梅尔愤怒地注视着日机肆虐,手下人劝他离开这个危险地方,他却一动不动,心中充满了悔恨、痛苦和自责。

如果说轻敌是美军这次噩梦的原因之一的话,那么,临阵中指挥失当则是美军失利的又一因素。当时美国军队中除了高炮、截击机外,还有另外一种非常有效的防空武器——氢气球。这种武器当时已经运抵珍珠港,但是没有任何一级的军官想到应该尽快把它分发并放起来。同时,惠勒机场是美军的截击机机场,基地指挥官威廉·弗雷德预先已经采取了防护措施,修建了100多个飞机掩体,可是美陆军夏威夷驻军司令肖特中将害怕掩体中的飞机会遭到日本特务的破坏,于12月6日下达命令把所有战机全部整齐地摆放在掩体外,派重兵加以警戒。这个命令葬送了该机场上的P-40和P-36型截击机。

日军战机两个波次的攻击结束后,美军太平洋舰队司令部仍然没有搞清楚日本的飞机是来自南方还是来自北方。金梅尔开始认定日机来自北方,下令美军战机向北搜寻侦察,但是从被击落的日本飞机上找到的航图标示来看,日军却是来自南边。于是,金梅尔又下令“企业”号航空母舰特遣舰队向瓦湖岛南部海域巡视。他不知道,日本飞机上的航标图全部做了手脚,为了怕泄密,所有的航标图中的标示全部是错位的,就是说它们把南北位置进行了掉换。这时的一架美军飞机正在向北侦察,地面却又让他向南飞行巡视。不久,这名飞行员就看到海上有一艘航空母舰,幸亏这名驾驶员非常冷静,他仔细地辨认,发现那是美国“企业”号航母,就没有实施攻击。如果不是他当时异常冷静,险些造成自己人打自己人的悲剧。

如果当时金梅尔稍微冷静一点,一边派航空母舰作南巡,一边派飞机到北边侦察。那么,南云率领的机动队就会被发现、被攻击,战争的局势也许将会改变。金梅尔的失误使得南云躲过了一场灾难,也帮了日本人一个大忙。

除了美国人在对日作战上有一种轻敌和侥幸心理而导致珍珠港事件外,盟国希望美国尽快参战的心理也是使噩梦成真的又一个因素。

据50年后解密的文件看,珍珠港事件的前一天,即12月6日,从马来西亚哥达巴鲁机场起飞的一架澳大利亚侦察机发现了正在向马来西亚航行的日本登陆舰队,立即报告给了上级,并要求加派其他飞机来接替跟踪。但是,盟军驻远东空军司令、英国空军上将布鲁克却命令取消跟踪。驻澳大利亚的美军代表史密斯上校立刻要求通知美国,但澳大利亚战时内阁拖延12小时后才批准史密斯的要求。这份报告实际上直到17个小时后才经夏威夷转到华盛顿,它早已经失去了价值。

人们在解释布鲁克这样奇怪的行为时都认为:处于艰难中的英国为了尽快使美国参战,对这次偷袭行为给予了默许,并认为这是值得的。正像丘吉尔在他的日记中所记载的那样:这是一个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