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寻访莆仙红砖厝文字
13350500000017

第17章 蔡氏大厝记载一个村落的历史

蔡氏大厝位于梧塘镇沁后村汉口自然村。当我走进大厝,这里的一切似曾相识,从屋顶瓦当到门前窗格,其精美图案与精湛雕工忽然唤起曾经来过这里的情景记忆。十年前,几位画友相约来到伯元老家沁后村闹元宵,闲聊中获悉沁后村自协丰鞋厂进村办厂以来,经济快速发展,群众生活明显提高,形成了以第三产业为主的商业大街,许多人离开老房子住了新房,少了人气的老房子开始显得冷清破落。出于对民间工艺和农家器物的爱好,大家趁兴穿行在一座座大厝中。当时只是出于爱好,不懂得淘宝,所以就在这种不带任何目的,边走边聊边欣赏中来到蔡家大院。大家觉得这座大厝的外观布局较为特别,强化了封闭式大埕的功能与作用,在材料的应用上有了更多南洋建筑装饰的特点,梁柱的雕刻工艺也更为精巧,从而彰显出华侨人家特有的豪华与气派。当一个人在这座大厝中留下足迹,有了属于自己的记忆时,这里的一切也就显得更亲切,也就更想了解它的历史了。

蔡氏大厝的宅主蔡柏德是印尼华侨,1915年回乡兴建这座坐北朝南七间厢大厝,两边连接双层楼护厝。两边护厝的前端围成一堵照墙,中间设传统大门坦,与正厝心单层一厅四房形成一条中轴线。大门两边用进口磁砖装饰,门上题“南阳别墅”四字。走进大门就是一个与正厝等长与护厝等宽的大埕。房屋在装修上除了保持原有的木雕,更多使用进口磁砖,其南洋风格图饰强化了房屋主人的华侨身份。这座大厝成了沁后人早年飘洋过海闯天下的真实写照。

一座房子就是一个座标,当我们把一个个座标串连起来,它就成了一个村落的历史。当我再次行走在沁后村村舍间,十年前曾走过的老房子有的不再,有的已破旧不堪。老屋中的窗格、门饰等民间饰物早已被“有识之士”所占有,沁后村已随时代的潮流进入工业化时代,像村中的万兴堂、蔡氏大厝等古民居也就更显出它的历史价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