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帝师之乡话螺洲
13350200000021

第21章 古镇旅游开发的美好愿望(1)

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

如按《搜神记》中有关螺女神话传说,那时螺洲早有谢端等先民入居,那螺洲有人居住至少也有一千六百多年了;若根据螺洲孔庙始建于南宋来推算,则约为七百五十多年。宋末至明初,陈、吴、林三姓相继迁到螺洲,并成为当地主体居民。历代螺洲人在这片乐土上,创造了辉煌的历史,也为今天古镇旅游开发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一、螺洲自古以来就流传有美丽的螺女神话故事,是一项螺洲所特有的历史文化资源。善良的螺女故事完全可以编成演艺作品,从而进一步扩大并提高古镇的知名度。

二、螺洲古镇有孔庙、天后宫、螺女庙、奎光阁、灵山禅寺、观澜书院、华严寺等众多名胜古迹,并且多处为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三、螺洲有多处清代高官显宦的故居,如陈氏五楼——末代帝师陈宝琛故居、尚书第——刑部尚书陈若霖故居、状元府——晚清名宦王仁堪府邸、陈景亮(云南布政使)和陈承裘(内阁学士)父子故居等。

四、螺洲有多座古朴壮观的名祠:螺江陈氏宗祠、螺江吴公祠堂、螺江林氏宗祠、鳌山古灵陈氏宗祠、天福陈氏宗祠、杜园陈氏宗祠等。这几座名祠都十分宏伟壮观,富有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形制又各具特色。

五、古镇乡贤名士众多。在明、清两代的科举中,螺洲陈、吴、林三族姓中进士者27人(其中店前陈姓21名,吴厝吴姓4名,洲尾林姓2名)。三村都出有名宦与将军。特别是螺江陈氏家族更是藏龙卧虎、人才辈出,不仅历代出了许多重臣名宦,在近现代更涌现出十多位将领、院士、科教精英、高级政府官员,实为全国所罕见。显然这是螺洲一种独具魅力的旅游资源。

六、螺洲各村都建有不少传统文化的民俗神庙。如店前村的“高灵宣慧王庙”、“泰山宫”,吴厝村的“三刘尊王庙”、“泰山府”,洲尾村的“泰山庙”,鳌山村的“颐寿宫”,杜园村的“侯王宫”,天福村的“闾山大法院”,乾元村的“张真君殿”等。它们分别定于每年春节期间的不同时间举办神明巡游活动和隆重而热烈的祭神典礼,吸引了众多信众与游客。

七、螺洲紧畔平阔清澈的乌龙江,面对巍峨壮美的五虎山,现在雄伟的螺洲大桥又横亘在乌龙江之上,平添了一道壮美的风景线。

八、每年端午节,热闹非凡的龙舟竞渡,更是螺洲开展旅游的得天独厚的优势资源。

九、近年螺洲发现有丰富的地热温泉。这对开展螺洲的休闲旅游,无疑是锦上添花的好消息。

十、螺洲古镇内小河交织,河畔多植有福橘、荔枝、龙眼、蜜桃、枇杷等水果,且可见葱绿的田园和错落其间的房舍,倘划小舟穿行于水道上,也是可以激发旅游者的野趣,因此也存有潜在的舟游开发价值。

古镇旅游开发的宏伟规划

螺洲镇离福州市商业中心之一的中亭街和台江商业步行街都不远。途经台江步行街的3路公交车抵达螺洲古镇也不过半个多小时,交通十分便捷。螺洲从排下公交站赴火车南站也较近,过不久地铁开通了,不论是去城区,还是赴火车南站,那更是非常快捷了。由此可见,螺洲的地理位置是十分优越的。

螺洲过去基本上是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小乡村,改革开放以后,工商业有了很大的发展。本来耕地就不多而人口又明显增多的古镇,经济有了发展,但如今土地仅余二百七十余亩。由于螺洲自然风光优美,历史文化丰富,地理交通优越,所以现在有许多开发商都十分看好这块风水宝地。但是,现任螺洲镇党政领导,具有发展眼光,富有历史责任感,坚定地维护古镇的历史文化风貌,并决定合理利用各种资源以逐步开发旅游。对此,笔者深为感动和欣慰。

螺洲镇已于2007年12月被列为福建省历史文化名镇。2012年福州市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大力弘扬闽都文化”的章节中明确提到“合理开发螺洲等历史文化名村(镇)资源,加强文物保护,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创新”的规划,极大鼓舞了螺洲镇、村各级政府单位和广大人民群众。

为此,螺洲镇党政领导,围绕创建“全国历史文化名镇”整体定位,着重对生态水乡项目进行科学规划,决定高起点、高利用率地开发利用自然文化资源,拟将螺洲内河(始于帝封江,流经杜园、吴厝、洲尾三村,从天福洲注入乌龙江)与规划内河(始于帝封江,流经店前、吴厝、洲尾三村,从天福村注入乌龙江)自然分隔形成的内陆岛,打造成南台岛的“生态岛”,通过规划创意内河沿线精品生态亮点,打造历史文化和温泉旅游于一体的水乡生态旅游产业,为规划定位。同时提出了四条规划思路:

(一)开辟水乡休闲生态走廊:以泰禾锦绣水乡项目为主轴,在螺洲内河两侧及规划内河沿线,结合内河整治项目,进行高起点、高标准的开发建设,对周边建筑进行统筹规划,统一立面风格,打造水乡生态走廊,全面提升“生态岛”的旅游层次和文化品位。

(二)建设水乡生态温泉基地:据初步探明,螺洲镇现有可开发温泉资源,日产温泉3000吨,温度在76摄氏度以上,原螺洲丽景规划地块作为可开发存量地块,拟建成温泉综合试验示范基地,引进大型国企或有实力的外企,高起点、高利用率地开发利用,打造“生态岛”精品温泉旅游产业,以推进螺洲镇文化及温泉旅游产业的发展,并提高螺洲镇乃至整个南台岛的整体品位。

(三)打造生态休闲沿江慢行道:对螺洲大桥帝封江至洲尾村、天福洲沿江堤坝进行绿化、亮化、美化,结合水岸景观资源,打造生态休闲慢行道。以沿江慢行道及生态走廊为网络,连接主要风景名胜区、公园、历史古迹、居民区等城镇公共空间,打造具有螺洲特色的“环生态岛慢行系统”。

(四)建立历史文化生态核心区:利用原职业病防治院13.41亩地块打造吴石将军纪念公园,建立以吴石将军为代表的“螺洲名人主题公园”。利用东部10号规则预留绿地打造以“华严精舍”、“尚书里牌坊”为标志的“螺江文化公园”,突显在全国寺院中具有特色布局,堪称一绝的“华严寺”和建筑庄严雄伟的“尚书里牌坊”等文物古迹。以“螺洲名人主题公园”和“螺江文化公园”两个公园为亮点,逐步推进螺洲镇“三旧”改造,构建历史文化生态核心风貌区,美化螺洲,美化仓山。

螺洲镇政府的这个宏伟而科学的规划方案,已向福州市委、市政府申报,相信会得到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

2012年10月10日,央视4套在“中国历史文化古镇”栏目第50集中对螺洲古镇作了评介,特别着重介绍了以末代帝师陈宝琛为代表的耀世陈族,从而使福建省历史文化名镇螺洲不仅名扬八闽,更推向了全国。作为陈氏家族聚居地的店前村深受鼓舞。为此,店前村两委立即行动,根据《福州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双百工程”实施方案》,继续实施旅游开发,分期进行旅游重点环境改造,建立端午节龙舟观景台,建设江中洲地休闲旅游设施等项目,拟于近期着重在名胜古迹特别集中的江墘埕打造精品旅游一条街。同时,在原有已成立的店前村文物保护管委会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组织机构建设,增聘若干专家为顾问,落实文管会的分工职责,积极修缮“奎光阁”等重要历史文化古建筑,争取尽快开展以店前村为中心的旅游开发景点。

对古镇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修复

与旅游开发的几点建议

螺洲古镇自然环境优越,人文历史底蕴深厚,镇村领导决心宏大,旅游开发前景美好。不过,笔者以为对保护古镇的历史文化遗产和旅游开发,不仅仅是政府行为,也是螺洲人民群众人人有责的切身大事。只有全镇各级领导与全镇人民团结起来,拧成一股绳,才能在不久的将来把螺洲古镇打造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名镇。

为了促进螺洲这个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开发成具有魅力的旅游点,笔者还想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真正建立起完善健全的古镇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机构,制定出一套切实有效的监管机制,并将责任落实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