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诗意福安
13350000000015

第15章 感悟绿色山水(4)

如果说这里温湿的气候和丰厚的植被是为杪椤铺下的一席安逸的温床,那么这儿“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瀑布群则无时无刻不在酿造着桫椤生命的玉液琼浆。“天下角”除了奇绝险峻的“百丈瀑”外,还有冷壁生风形态各异的三重漈:上重漈叫“巫师潭”。传说古时有位巫师在峰顶晒神担,忽然天气骤变。匆忙收拾时不慎将神担的一头碰落到山下,从此那里就永远成了一个神秘莫测的深潭;二重漈叫“鸳鸯潭”。每逢阴雾日,总见到成群鸳鸯在此逐水嬉戏,是“天下角”的一大奇观;尾重漈也叫“葫芦双瀑”,离村庄最近,周围彩蝶纷飞,凉风习习,直插云天的峭壁围成一个葫芦形的宽达60多米的深潭,面对面大小两道瀑布,大如银河,小如白练,忽从云端直冲潭内,激起无数白色的浪珠,宛若一群白衣仙女在翩翩起舞。

我们终于见到这位“稀客”了!在茂林修竹中她的尊容是极其显眼的。三回羽状复叶呈现翠绿色,酷似北方的大蕨菜;茎的下部包裹着一层层厚厚的“根被”,呈棕色。观叶,像一把张开的绿色大伞;观茎,像挺拔的棕榈或苏铁;从茎下向天空仰望,伸展的绿叶则更像美孔雀开屏,风姿可人!它是蕨,却像树,它是树,却像蕨,大概就是这难分属性的不伦不类的特点,才获取“树蕨”的别号,同时也赋予它独特的魅力。桫椤叶底附着数不清的孢子囊,那是原始生命的搏动。专家们说,孢子裂变后数以万计的精子和卵子不总是能幸福地结合在一起的,其中寥寥无几的有幸结合者,大都要感谢山间流泉的撮合,是故,通常植物们的种子繁殖和花粉传递对于桫椤完全是一个陌生的世界,所以这里蜜蜂的飞舞和蝴蝶的蹁跹,对于桫椤并非是生命诞生的传媒者,顶多是门客们对其生日的一种祝福罢了!由是,我们抚摸着孢子囊,就像抚摸着从月球上采回的石头,神秘兮兮,飘渺莫测……

啊,且莫辜负了这一山青,这一水绿!

更莫怠慢了这从远古艰难地跋涉而来的生物之友……

瓜溪归来,带着一路沉甸甸的问号:我们该怎么办?该为它做些什么才好呢?

晓阳揽胜

黄曙英

追逐着盛夏晓阳旅游热点,我们顶着炎炎夏日,踏上了晓阳胜景采风之路。山路蜿蜒,风景载道,流连于碧色峰峦,却也忘了途中的颠簸与惊险。愈近白云山麓,暑气渐消,凉风习习,清爽萦身,让人疑似置身秋日韶光。

晓阳位于闽东福安西北部,是一市三县的交界地,东邻社口镇,西毗周宁县凤阳乡,北邻寿宁,南接九龙漈,四通八达,素有“高山小平原”之称。其夏季气温低于其他地方3~4℃,是避暑旅游度假区之胜地。除了气候之优势,晓阳最引人遐思翩跹,让人心仪神往的是大自然对其特别眷顾,不仅景色秀丽,物华天宝,且佳境叠出,气象奇观引人入胜。境内尤以白云山风景区、九龙洞奇观、鲤鱼溪、黄兰溪人工湖、八仙过海,以及变幻莫测的白云山佛光群、百里云海、东海日出、冬季雪景、猕猴群戏、天池午时莲、珍稀娃娃鱼、缪仙公旧址、莲峰寺、银坑洞等景观著称。建于唐末的“福安第一寺”——锁泉寺、纪念宋理宗皇后的太后坊、广惠观等古建筑也各具特色,远近闻名。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交织着晓阳神奇而美丽的传说,引来了无数游客,不畏辛劳,跋山涉水聚集于被誉为“闽东第一山”的白云山麓。每年六月初一,更是盛况空前,数千人流如摆长龙,让人叹为观止。

挽清风、携晚霞,踏着旖旎的山色,我们在向导的带领下,渐渐融入白云山灵动的画卷,成了其中的点缀。暮野四合之际,仰头见山道攀登的人流打出的手电,闪闪烁烁,与天幕上的银星相辉映,同草丛间萤火虫的幽亮相媲美,瞬息有种错觉竟分不清自己是上了天阶还是登了云梯,脚步似乎也飘忽了起来。到了半山腰的休憩地——冷水寺,只见围绕午时莲池的烟火、雾气、香岚、灯光组成的迷幻世界,行走其间,仿若置身天街夜市;晨钟暮鼓,梵声缭耳,自己仿佛也成了得道仙人,与千峰对弈,随万物葱茏,逍遥自在,了无牵挂。而与至交好友,执手观看午时莲欲语还休、半闭半合的睡姿,又有一种宛若三生石上践约,瑶池边重会的浪漫绮念。此时此际的白云山,气温骤降,丝雨柔若无骨之花魂,拥入你怀中,平添情意的缠绵。凌晨3时许,天风扶摇,我们亦登上了海拔1450米的缪仙峰顶。会临高处,阵阵沁肤蚀骨的冷,使人急着添衣加被。有的妙龄女子,青春扮靓,不识白云山气,露肩袒背而来,此刻便受了戏弄般,全身瑟瑟发抖,只能相偎取暖于露地,真是我见犹怜。翘首东望的虔诚,终呼出日辇出驾。只见浮霞似锦,紫气升腾,金轮勃发烟波,曙光乍泻峰颜,心海亦随云涛沉浮,翻腾层层悬念的波澜。蓦然,有人惊呼:“佛光!佛光出现了!”刹那间,所有的视角都转向一幅奇妙的画面。只见前方天幕百米雾幔中出现一个圆桌大小含晕宝镜,周边环绕着一圈眩目的七彩光环。东方磅礴的日光,将欢呼雀跃的人影投射到那面悬浮于云海宝镜上,在红绿蓝的光圈内印出似人似佛的影像,这就是白云山巅的瞬息万变的佛光群,近半个小时内间断性呈现5次,堪称气象奇观,白云绝唱,给瓯闽名区之美誉的福安增添了不少玄妙的色彩与悠悠的传说。

带着正午午时莲的暗香,我们踏歌而归。望着意犹未尽的游伴们,我亦不由地叹羡自然之神对晓阳的钟情与厚爱。一方水土造化一方胜景。晓阳的胜景,不止于白云山巅的辉煌一刻,也不止于云蒸雾绕窨制出香飘四海的坦洋工夫茶,还有由此辐射开的更奇妙的风景区群体,要撩起晓阳千变万化、多彩多姿的气象面纱,深层地感受其内在蕴藏的美,实非一日两日可领略尽的,只一个白云山就四时节气景色各异,何况还有诸多鬼斧神工、钟灵毓秀的原始生态美、自然人文美,还有山、水、石、洞以及丰富的物种、植被,即使无暇赏玩,惊鸿一瞥,也足以让你寻味一番。

而目前新发现的国内罕见的壶穴奇观,更是让人叹为观止,其分布范围之广、数量之多,乃国内首屈一指。该景观与福鼎太姥山、屏南白水洋捆绑申报世界地质公园,大获成功。相信晓阳的神奇与美丽不仅只属于闽东抑或福建省,它将走向全国乃至走出国门,以其独特的美折服四方宾客……

“韩阳十景”话沧桑

郭旻荒穆

康熙、雍正、乾隆年间,是清王朝的盛世时期。全国各地掀起纂修省、府、县志的热潮,福安县也于此时重修《福安县志》。曾是乾隆庚子解元、后任紫阳书院院长的陈从潮,是“乾志”纂者之一,这时,恰值陈从潮的老师,雍正举人、四川郫县知县李馨,任满归来,陈从潮便请其襄助此举。他们俩便把福安县城周围的自然景物,遴选十个,定为韩阳十景。由于他俩都是造诣高深的诗人,在给每个景点命名时,采用诗词平仄对仗的手法,将十景组成5副联对,即廉岭孤树对铜冠双松,龟湖夕照对鹤岫朝烟,东山雪霁对南野桑阴,石门漏月对马屿香泉,岩湖板障对仙岫晴岚。这种对仗平仄工稳的景点命名在全国尚属少见。命名后,李馨、陈从潮还对每个景点各赋诗一首志念。光绪八年(1882)再次修志,新增加了编目,韩阳十景及李、陈之诗,被收录并绘图,从此家喻户晓,广为流传。

倘若要问十景今在否,只能概括地回答:十景如今仅存六景了。遗珠剩宝,尤显珍贵。在建设生态型港口工贸旅游城市的今天,福安市民应倍加珍惜呵护。现将十景的古今状况介绍于下。

马屿香泉

马屿香泉,又名圣泉井,位于南郊溪口大桥头,系福安主簿胡琏于元至大至皇庆年间所辟。原有石亭覆盖其上,叫香泉亭,并在泉侧建造接待庵以便行人小憩;民国县长高城学在任时,还建有“一息亭”。历经沧桑迁演,亭皆无存,唯泉和石门坊仍留于世。石门坊楷书“马屿香泉”四字,眼书“民国癸酉夷则月修”,推算是1933年7月修建;坊柱对联,上联为“百年迹古寻遗石”,下联为“一盏泉香未出山”,书法峭丽遒劲,据云是福安市已故书法家郭赞夏所书。

马屿香泉清洌而甘,传说古代莘莘学子赴省府应试,出了南门,都要啜一口泉水,而后于溪口码头乘船启程,祝福文思潮涌榜上标名。春秋佳日,多有骚人墨客到此盘桓,并留诗篇抒怀。清雍正举人、知县李馨诗曰:“一泓山下水,芳洁嵌莹石。清风动微澜,浩月涵清碧。不逢桑苎翁,《茶经》遗玉液。”乾隆解元陈从潮诗曰:“井洌来幽屿,泉香是汲瓶,直须携茗具,到此诵《茶经》。”

可惜该景在前几年的公路拓宽中未作妥善处理,至今连珍贵的石门坊也不知去向。

石门漏月

石门漏月位于福安市东秦溪村外通往石门院村山路下的深谷之中。它是由无数块嵬嶷巨岩参差错落自然架叠而成。前方一块巨岩宛似一个雄赳赳的卫士把守着大门,后边两块相互倾斜靠拢,一道缝隙自上而下,酷肖关闭着的大门。门的底部有个可容一人进出的洞口。洞中有一井状水潭,宽广丈余,冬令水涸,潭底清晰可见。潭后壁上方,有一凹形罅口,一道流泉飞泻而下,溅珠漱玉,沁人心脾;如遇春夏季节,涧洪涨发,飞瀑轰雷,其景更为壮观。每遇八月十五满月,从石门漏下蟾光,一线光亮通天,胜景因此而得名。

诗道:“朝向秦溪边,暮宿石门院。石门窅然深,岩厂遮四面,午夜穿蟾光,疑是天一线。”(李馨)“月上石门幽,罅影流华素。出岭光入扉,如吟山石句。”(陈从潮)

阳头著名书法篆刻家牛望之书写“石门”、“漏月”四个擘窠篆书,摩崖刻于两扇石门之上,点画涂以朱漆,至今保留完好。

石门漏月景点附近还有得月亭、贞节坊、薰风台、半月形石拱桥和千年古刹石门寺、香林庵遗址等名胜古迹,分布于崇山峻岭、茂林修竹之中,掩映成趣,是福安开发旅游之好景点。

南野桑阴

古时候,福安县城南门至溪口桥之间的两侧以及向东沿护城河与程家边村比邻这一片广袤的田野上,遍植桑柘,浓阴十里。这就是有名的韩阳十景之一——南野桑阴。当时福安因何以养蚕业发达?这大概跟宋、元、明时期泉州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及郑和下西洋时国际贸易曾经一度繁荣不无关系。

清初,清政府为防郑成功反清复明,下令滨海省份沿海岸线后撤三十里,使区内渺无人烟、一片荒凉,丝绸之路自此阻塞,植桑蚕织之业随之一蹶不振,南野桑柘自然也就萎缩了!古之文人对此不无感慨。清李馨诗云:“往迹感桑田,浓阴在何许?平畦学僧衣,畚锸聚园圃。戴胜尚飞来,东冈叫春雨。”陈从潮亦写道:“沃野向南郊,当年谁首植;桑柘绿依依,千家尚蚕织?”都对历史提出质询。后来“桑阴”遗址渐为“李阴”所取代,这一带所产的芙蓉李,颗大肉脆,酸甜适度,加工成的李干曾远销香港、南洋等地,成为福安著名的土特产。可惜,“文革”期间片面理解“以粮为纲”,芙蓉李又遭厄运,被强行砍去改种水稻;现大部分复为园圃所替代,沧海桑田,变化何多!

南野既然在雍正乾隆年间已不成桑阴了,为何仍把它列入韩阳十景之一呢?这大概是古人忠于历史的一种传统观念的延续吧!

鹤岫朝烟

福安市东棠发洋村(古名东门铺)背后,有条向南绵亘延伸的山岭,上有一座孤立的山峰,其形似鹤,故名鹤山。它与龟湖遥遥相对。明代此山原划归城内,山上建有道观,山下有监察御史、顺天府丞郭文周的别墅和石坊(良弼坊)。万历二十一年(1593),因鹤山山高城低地旷,防守不易,遂将县城退到平地。鹤山便留在城外了,从此,福安便有了“留龟放鹤”的传说。

古代鹤山多为层层山田和浓荫的树木,每遇晴日,登高眺望,可见晓烟一抹,在初阳照射下从山下冉冉升起,须臾间,弥漫了整个山头,恰似平地上拉起一道轻纱帷幕,把东门城头上的雉堞以及鳞次栉比的街市全都隐入一片朦朦胧胧的云岚雾霭之中,待到日上中天,云消雾散,韩城景物方又显现出来,此一隐一显曾牵动了多少文人墨客的遐想!

诗道:“鹤岫出单椒,俯瞰城东路。山烟起蒙蒙,初旭迷岩树。中有采樵人,闲歌不知处。”(李馨)“岩峣鹤岫高,日出闻啼鸟。拂曙岚烟浓,蒙蒙山正晓。”(陈从潮)

如果说古时鹤岫朝烟褪后显现出的是城郭、民宅、田畴,从而给人以田园般的享受,那么今日云岚雾霭散后的鹤山,它所俯瞰的却是工厂、企业、宾馆、商店及川流不息的车辆和人群,山城人已闻到了扑面而来的新时代的气息。我们只能站在新的起点去怀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