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三明地名纵横
13329500000037

第37章 部分村(社区)地名(5)

石门村属宁化县中沙乡,与江西省石城县岩岭乡相邻。该村原名石门山,因村落建于石山山梁之上,成阶梯状,有两片近丈大石,对立如门故名,简称石门村。石门村大部分房屋为椿凿屋,是一种木结构房屋,在崎岖不平的山地中,因地制宜,以木材为主,巧加穿凿,为宁化客家民居三大建筑结构之一。石门村至今90%以上的房屋仍为木结构房屋,是一个原生态的客家古村。石门的祁剧表演远近闻名,被称为石门祁剧。祁剧是湖南地方大戏剧种之一,发源于湖南省祁阳县,宁化人称为“湖南戏”。现湖南的祁剧早已变化了,而宁化祁剧的唱、念、做、打等表演程式,仍完全保留了祁剧的古风古韵,是湖南古老祁剧的“活化石”。石门祁剧流传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石门祁剧团是石门村民自发组织的民间演出团体,经常受邀到宁化其他乡镇演出。2007年2月,中沙乡石门山祁剧被三明市列为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2月24日,中央电视台大型系列纪录片《大迁徙》摄制组专程奔赴石门山拍摄了该村祁剧《天官赐福》原汁原味的唱腔和颇具乡土气息的演出场面。宁化县文化部门正在将祁剧这一根植客家的外来古老文化申报省级非物资文化遗产。

第七、大田县

汤泉村位于大田县西北部的太华镇,原名沂水乡。相传古时候有一仙女下凡此处,化身为一个乞丐婆,向村中一家姓叶的大嫂讨水喝,叶嫂家正在熬酒,就给了她一大瓢酒。仙女喝完后连称好酒,临走时把一根拐杖插在叶家屋边的菜地上,让叶嫂七天后拔出。七天之后,叶嫂拔出拐杖,一股冒着腾腾热气的滚水立刻涌了出来,并形成了一口清洁滚烫的温泉。村民可以在这里洗头、洗澡、洗衣服,水温高之处甚至可以做杀猪、杀鸡、杀鸭洗剥之用。因为有了这口流不尽的温泉,从此沂水乡改名为汤头乡,意为“滚水的源头”,民国时期改名为汤泉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更名为汤泉村。

魁城村在大田县均溪镇西北12千米,属太华乡,唐开城年间建村,命名开城,后因谐音改为魁城,又曾名逢屋村。村落集中于洋面,分上下两洋,村中有一泉,称蛟龙泉,据说水清则天晴,水浑则天雨,有天气预报作用。村内的龙井祠为福建连氏大宗祠,魁城村连氏始祖为八闽连氏先祖。在台湾著名学者郑喜夫所编著的《连雅堂先生横年谱》中,明确地写着国民党原主席、现任荣誉主席连战的先祖是从“大田魁城”迁徙来台的。据清代的大田魁城连氏《麟山族谱》连氏支系图所记,魁城村连氏奉连广川(连总)、连仲英为其始祖,第十一世祖连二十生连小五、连小六,迁往漳平,其后裔迁往长泰县江都村、龙海市马崎村,再从马崎村迁往台湾。2008年3月,连战先生为大田县魁城连氏宗祠龙井祠题词,内容为“大田县魁城村志念——连氏龙井大宗祠”,旨在追思先祖,传承祖德,弘扬民族文化,促进闽台文化交流。

济阳村位于大田县均溪镇东南30千米处,为济阳乡政府驻地,以村中有济溪,开基之祖原籍安徽凤阳,各取一字而得名。济阳村位于德化、大田与永春三县的交界处,在济阳村乌山头海拔1200米处,有一片广阔草场,三县界碑就立在草场上。济阳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2012年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文化厅组织专家组评审,济阳村被福建省人民政府认定为第四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此次被认定的济阳村包括济阳村、济中村和大儒村3个村,自宋治平年间肇基至今,已历900多年,除古街、桥梁、庙堂、宫观、宗祠、骑楼式街等常见古建筑外,还有土堡及相关的防御性乡土建筑,保存较为完好,尤其明、清、民国时期的古民居分布于广阔的田中小丘、山边坡地、街道两旁,历史面貌清晰可辨。村周边的古驿道及沿线桥梁、商铺等配套建筑保存完整,是古商文化、侨乡文化、对台文化交流、茶文化、乡土建筑文化、土堡文化等文化遗产和重要文化景观的集中遗存地。同时该村又是多县交汇、官道枢纽的必经之地,市镇商贸繁华一时,一些特色民俗一直传承至今。该村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有凤阳堡、紫云桥、大儒桥、昭灵宫等。凤阳堡位于济中村,始建于清乾隆七年(1742),由济阳涂氏后裔涂承康、涂超文为首组织全村涂姓共同兴建。土堡里有环堡而建的“双车”跑马道,土堡外墙带有彩绘,与别处土堡明显不同。2012年,济阳村又被列入首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大吉村位于大田县广平镇,与三明市中村乡松阳村相邻。村口两山如双猴把守,村中有七石墩如七星,按当地风水之说此处为大吉之地,故名大吉。大吉村中的北洋崎森林公园有生态公益林600公顷,其中原始森林334公顷,最高山峰海拔1456米,是天然的氧吧。森林内物种多样,千年古树繁多,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还有铜锣崖瀑布、龙潭、道士潭、出米石等众多美丽的自然景观。

梅林村位于大田县上京镇,原名梅岑,梅花山之意,民国时期与灵川村合并为梅灵乡,新中国成立后以谐音转为梅林。村内有空洞山,又名仙人洞,在空洞山自然村内,因全山空腹得名。仙人洞为石灰岩洞,沿口斜下,洞内共有大小18厅,迂回曲折,大者可容200余人,小的则须弯腰侧进。自然景物遍布洞内,如龙头、牛蹄、蜂窝、陡岭、笋、鼓、灶、鳖等,其中,尤以“仙人蚊帐”和“清水池塘”景点为佳。洞外山坡岩石怪立,花草丛生,为游览胜地。梅林村内有丰富的石灰石、多彩玉、森林等资源,石灰石加工业历史悠久。

大儒村位于大田县济阳乡,与德化县相邻。据传当地开基祖章九公曾在一儒门为书童,后到江西赣州为官,迁此处定居时,将此处命名“儒洲”以为纪念。新中国成立后,儒洲与邻村大乾合并为大儒村,沿用至今。当地有儒美、新长征二石桥,连接和平溪两岸聚落。其中儒美桥又叫儒洲拱桥,建成于清光绪九年(1883),桥长40多米,宽5米多,高13米,跨径25米。桥基石用千斤石条叠垒,拱桥全部用石块浆砌。桥面建有突檐翘脊的桥亭,桥两头各耸立一块高大石碑,雕刻着蛟龙图案和碑文,极为壮观,是三明市的第二长拱桥。

朱坂村位于大田县文江乡。因其地处于两溪汇合口的溪谷冲积地,俗称坂面,后因一度匪乱,全村烧毁,一片赤贫,村民以朱代赤,改称朱坂。“朱坂丰场戏”在朱坂村流传已有上千年的历史,起于宋代,繁荣于元代,融说白、唱曲、武术、杂技等多样形式于一体,是福建省罕见的古杂剧,也是目前国内仅存的“宋代杂剧”,被称为“21世纪戏剧界的重大发现”。戏中所有剧内角色都有世袭特征,演员都为廖、余二姓族中子弟,剧中角色不仅以两姓平均分配、固定不变,甚至连某一角色也只能在家庭或家族中传承,这种人物角色的家族世袭制度在中国仅现于丰场戏中。

第八、尤溪县

桂峰村位于尤溪县洋中镇,据说唐代时桂峰的开基始祖在此地遍植桂树,因此得名。南宋时期,蔡姓人因躲避乱世从莆田迁徙到此,逐渐繁衍生息,形成村落,故桂峰也称过蔡岭。另一说是此地原因蔡姓聚居,名为蔡岭,后清代文人以山有桂树,花发异香,且寓祝愿书生折桂(考试及第)意,故雅称桂峰。据说桂峰村古建筑群原有100多座,因年久失修现存80余座,由蔡姓后人居住。桂峰历史悠久,由北宋名臣蔡襄之九世孙蔡长,于南宋淳祐七年(1247)肇基,迄今已760多年。古建筑群即始建于南宋淳祐七年,由木质结构房、庭院、土围墙、石门组成。木门、石门上雕刻着人物、山水、花鸟等精美图案,工艺高超。现存较完整的一处古建筑是“蔡氏宗祠”,占地600多平方米,是由明代蔡茂相中进士后回乡修建的,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桂峰古建筑规模之大,保留之完整,在福建省乃至全国尚属少见。整个村落的建筑风格独特,依山就势分布于村的三面山坡上,层层叠叠,错落有致,村中小桥流水,曲巷通幽,四周群山环抱,云雾萦绕,山青水秀,气候宜人,可谓旋踵即景,移步换天,漫步村中,宛如涉足于一片梦中仙境。许多专家学者来桂峰参观后惊叹:“厝厝均有文化,满街都是历史。”

桂峰不仅有丰富的人文景观,而且还有优美的自然景观,村内有名传四方的桂峰八景,村口有景观独特的深坑大峡谷。“桂峰八景”(石笋擎天、金鸡耀日、玉泉涌蜜、丹桂飘香、印桥皓月、酒座清风、双际龙吟、三峡虎啸)清新脱俗,婀娜多姿,吸引着古往今来无数的文人墨客,留下了数以百篇诗词歌赋。2002年12月12日,桂峰村被福建省确定为省级历史文化名村。2007年5月,桂峰村又被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公布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龙门场村在尤溪县城关东南23千米,属中仙乡。相传宋代时,朝廷派官员在此地开采银矿,带来白果树种,种植白果作为炼银的主要原料配方之一。经过50余年的培植,终于使银杏遍种成林炼出纯银进贡朝廷,朝廷封此地采银窟为龙门洞,地为龙门场,白果也因此被称为银杏。现龙门洞尚存,矿渣也随处可见,地下深挖,常发现井道遗迹。此地土壤含有多种元素,大豆、小麦等作物,粗种即可丰收。现龙门场古银杏群尚有近300棵古银杏树,因其历史悠久、传说神奇、风景秀丽而闻名遐迩,已成为科普、探古访胜、旅游观光的胜地。

水南社区在尤溪县城关镇青印溪南岸,故名水南,曾名青印坊、兴文坊,为旧县城十二坊之一。南宋朱熹诞生地郑义斋故院,即在青印坊内,朱熹与其父朱松手植于此地的大樟树两株,被列为县级保护文物。此处原有文明、玉带两桥入城,两桥历代多次毁于水火,仅存文明桥下的南门渡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建成南门铁索桥和玉带铁索桥,又建成青印、跃进两公路桥组成环城公路。1985年水南居委会成立,1998年改称水南社区。

古迹口村在尤溪县城关镇南偏西21千米,属坂面镇。有发源于德化县界山的小溪于此处汇入尤溪,溪中有潭,深不可测,传说有龙潜于此处深潭,宋代时乡民祷雨辄有灵验,奏请皇帝御封神龙,皇帝赐碑沉于此,故称古迹口。此地富石灰岩,所产石灰,质量优异,用于粉刷砌筑,色白性坚。

双鲤村属尤溪县新阳镇,因村里的一条小溪有两块巨石形似鲤鱼而得名。在石鲤鱼的上方有一座廊桥,叫“见龙桥”,得名于易经“见龙在田”句。双鲤村以见龙桥为界,分为后坑仔和前洋坂。在小溪北面的不远处有一幢宏伟建筑,村里人习惯称为“大厝”,其实是卢兴邦当年的私宅“卢公馆”。原主人卢兴邦(1880~1945)1915年参加土匪,民国19年(1930)在福州绑架省府委员5人和水上公安局长,并出兵攻打福州,民国20年为师长参加围剿红军,后卢兴邦为19路军第15军军长,参加淞沪抗日,1945年9月17日病卒于老家双鲤村,终年66岁。21世纪后,当地政府拨款百万重新修缮公馆建筑,卢公馆焕然一新,重现风采,还被列为福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高士村属尤溪县新阳镇,原以居民姓氏得名邱苏坂,后雅称高士坂,简称高士,也称石龟。据詹氏族谱记载,詹缵,字夏,名仁昌,河南光州固始人,唐末随王审知入闽,任前锋兵马使,后于闽天成二年(927)肇基四十九都高士石龟。詹缵一门为五代名士,表现不凡:其子詹世隆,任闽兵曹录事参军;其孙詹敦仁为安溪县首任县令;其后詹富子为后周广顺二年(952)进士,詹时发为南宋隆兴元年(1163)进士,詹功佛为宝庆二年(1226)进士,任观文殿大学士。朱熹的一名好友也在高士村,朱熹称“詹公……于文章治术多所发明”,是为高士村村名由来。

闽湖村属尤溪县坂面镇。该村历史上是大田县北部至尤溪县交通要道所必经之处,有街道长500米,故村名原称为街道,后改称街面。2003年启动兴建的街面水电站位于尤溪上游均溪支流上,厂房总装机容量300兆瓦,多年平均发电量3.6亿千瓦时,是福建省5大水电站之一,也是唯一具有多年调节功能的大型龙头水电站。水电站大坝建成后,在上游形成了水域总面积36.75平方千米,库面最大宽度2.5千米,水库总库容18.24亿立方米的人工湖,为福建省之最,宛若一块巨大的宝石嵌在八闽的中心,故称闽湖。大坝建成后街面、后禄坪村成为库区,故改设为闽湖村。2009年8月26日,闽湖被国家水利部批准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