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父母新知:让孩子学会交朋友
13329200000017

第17章 该从哪里入手改变孩子?(4)

相信经过努力,您的孩子一定会成为一个遵守纪律的好孩子!

9见义勇为与量力而行

孩子要有一定的自我保护能力,才能够很好地生活。

在报纸上见到过这样一则报道,在四川的一所小学,有一天,天气又热又闷,放学的时候,几个孩子约好了一起去游泳。孩子们到了河边,小心翼翼地找到一处水流平缓的浅水区,脱了衣服下了水,玩得很高兴。

就在这时,一个小伙伴突然“唉呀”一声,一脚踩空,沉到水里去了。原来,这里以前是水流很浅的沙地,经常有附近的农民在枯水季节过来挖沙,因此河边有许多大坑,一到涨水季节,这些大坑就会被水流淹没,外表上看不出来,却非常危险。

那个孩子不太会游泳,在水面上一沉一浮,眼看就要坚持不住了,然而这时,其他的孩子并没有去呼救(他们怕被大人发现了受到责骂),其实,岸边不远就有当地的农民在地里劳动。孩子们自己用很生疏的游泳技术游过去,想把小伙伴救起来,可是,因为能力不够,不但没有把那伙伴救出来,反而自己也陷了进去。

没人会希望发生这样的惨剧,但从这件事情里,我们做父母的应该吸取什么样的教训呢?

我们常常教育孩子要帮助别人,见义勇为,无疑这对培养孩子的品质有很好的作用,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要量力而行,不能逞能。不知道保护自己,不但救不了别人,反而会让自己也成为受害者。

孩子总归要长大,无论我们多么爱孩子,都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事实:他们终归要独立生活,这样,培养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对于他们安全、健康的成长就很重要。

一位从事管教工作的朋友,给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在他的管教所里,有一个男孩,才16岁,因为吸毒而被管教半年。其实,在他看来,这个孩子绝不是个坏孩子。相反,据学校里的老师介绍,以前他品学兼优,老师们都认为他能够考上重点大学,那么,是什么原因使这个孩子走上了可怕的吸毒道路?

孩子的父母都是地质工作人员,由于常年要在野外工作,对孩子的照顾比较少,孩子主要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爷爷奶奶很宠着他,经常给他零用钱。

也许是在生活中比较寂寞,男孩结交了一些社会上的朋友。有一天,这些朋友对他说:“我们去的厅玩吧。”男孩儿从来没有去过的厅,一到了的厅,就立刻被迷离闪烁的灯光和震耳欲聋的音乐给吸引住了。朋友们围着一张桌子坐下,在闪烁的灯光下,有人递给他一杯饮料,男孩儿想都没想,接过来就喝了,喝的时候他觉得有点苦,就问:“这是什么饮料啊?怎么发苦?”递给他饮料的那个人冲着他眨了眨眼睛,对他说:“别问了,总之是好东西。”喝完之后,不一会,男孩儿就感到神经特别亢奋,然后他就被别人拉着去跳舞,在迷离的灯光下,他好像忘记了一切的烦恼,有一种神仙一样要飞起来的感觉。

其实,那杯饮料里被放了冰毒,一种可以使人产生幻觉的毒品。男孩清醒过来之后感到很害怕,想回家,可是那些人却威胁他把家里的钱偷出来给他们,否则就把这件事告诉给他的家长和老师……就这样,男孩在这些人的威胁下,参与了几次犯罪活动,直到被公安机关抓获。此时,虽然男孩很后悔认识了这些朋友,可为时已晚,他被判劳动教养半年,大好的前程就此变得暗淡起来。

所以,作为父母,我们应该培养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使他们能够识别危险,恰当地防护,知道什么样的人是可以交往的,什么样的人是不可以交往的,遇到危险的时候怎么办,避免使自己受到不必要的伤害。

(1)对孩子进行合理地引导

比如告诉孩子,当他独自在家的时候,门铃响了,如果从门镜里看到的是一个陌生人。这时决不要为陌生人开门。哪怕他说有什么紧急情况,或者说他是警察,或者说是爸爸或妈妈让他来接你等等,都不可以。

(2)告诉孩子一些遇到危险时的处理方式

还是前面那种情况,可以隔着门告诉陌生人,爸爸在睡觉,让他过一会儿再来。或者给家长或邻居打电话,告诉他们有一个陌生人在家门外,让他们尽快回家等等。

(3)让孩子受到适当的磨炼

许多父母怕孩子受到伤害,而过分地保护他们,其实,对孩子保护过多反而容易使他们受到伤害。对孩子要适当地放手,比如当孩子遇到问题时试着让他们自己解决,而我们在一旁看着他们,让孩子在经受磨炼中积累必要的生活经验。这样孩子就会成长,独立面对危险的能力就会更高。

总之,让孩子学会一些技巧,他们才能够在生活中更好地保护自己,成为一个健康快乐的人!

10从一次交通事故中得到的启示——教孩子学会拒绝

有一些孩子,受哥们义气思想的影响,认为朋友多,相互帮忙,很有义气,是有面子的表现,对别人提出的要求不懂得拒绝。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想法。作为父母,我们不仅要教给孩子去帮助别人,同时也要教给孩子去拒绝别人提出的那些不合理的要求。

我接待过一个男孩的咨询请求,他在小学的时候学习钢琴美术,人很聪明,一直很听老师和父母的话,是老师和父母心中的好孩子,转折点就发生在高中的时候。也许是在父母的庇护下生活太久了,他想尝试着过一些新的生活,不再像以前那样经常听父母的话了,对父母的劝诫总是有一搭无一搭的,还经常和几个同样不好好学习的朋友结伴出去玩,经常被老师找家长告状。

他家的经济条件是不错的,每周一去学校的时候,父母都会给他一定的零花钱,供他一周的开销。这些钱本来应该是绰绰有余了。但很快地父母就发现孩子经常不到周末就向他们要钱。父母本来不想给,可是又担心孩子的学习受到影响,于是就给了他,然而这样的事情发生多了,父母就感到不安,一追究,原来都被孩子和同学拿去打游戏、去饭店了。

父母很生气,就问:“为什么你要把钱浪费在这些没有用的事情上?”

孩子回答:“他们是我的好朋友,他们说让我请客,我怎么能够拒绝?”

父母平时经常教育孩子要多帮助别人,没想到被孩子用在这里,又气又急,又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孩子在成长,不想整天生活在父母的庇佑下,他们渴望有自己的朋友,有自己的生活圈。这时我们就会发现他们特别爱抱团,几个要好的伙伴整天泡在一起。对于伙伴之间的要求,他们会表现得特别的热心,因为他们觉得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别人接纳自己。即使是不合理的要求,他们也不会拒绝。这时,如果不加以正确地引导,孩子就有可能犯错误。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案例,一位大学生,和舍友是好朋友。这位大学生刚刚毕业,由于上班的单位很远,为了上班的方便,从父母那里借了钱,又从银行贷了一部分款,买了一辆新车。一天,舍友到他这里玩,看到他买的新车,非常高兴。舍友正在学开车考驾驶执照,不过还没有拿到车本。见到朋友的新车,他很好奇,央求给他开一次。

经不住舍友的反复央求,这位大学生把车钥匙交给他:“好吧,不过你一定要小心!”

“没问题!”舍友接过钥匙,高高兴兴地开车上了街。

可是刚把车开出去不久,他就忘了刚才的话,把车开到了闹市区,本来驾驶水平就不高,再加上人多车杂,一紧张刮到了别人。

对于这起交通事故,法庭宣判,不仅是开车的人,作为肇事车的车主,在明知道他的朋友没有驾驶执照的情况下还把车借给他,也应该一起对受害者负责。这时他才开始后悔当时为什么没有拒绝朋友的请求。

由此可见,作为父母,我们应该让孩子学会拒绝别人不合理的要求。不合理的要求不但会给孩子带来心理上的负担,还可能给孩子带来伤害,这是我们要注意的。

(1)让孩子知道自己的能力是什么

很多孩子,不了解自己的能力,别人一有要求,就毫不犹豫地答应,结果是做不到不说,还会伤害自己。有一个故事,说大象在盖新房子,请熊为他搬房梁,结果,熊的力气不够,举不上去,不但没有把房梁架上,还把房子给碰倒了。当别人提出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请求时,要教育孩子做不到的事情不要轻易答应。

(2)让孩子明白哪些事情是可以答应的,哪些事情是不能轻易允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