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提高孩子的专注性,让孩子紧紧地跟住老师
孩子上课时的专注力不够,没有跟着课堂上老师的节奏走,这样,老师提问的时候他们就可能不知所措,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解决的办法是在平时就培养孩子的专注能力。比如与孩子一起坚持把一件事情做完,不虎头蛇尾;每天坚持跑步,每天坚持读一首诗歌,这些都可以提高孩子的专注力,让他们在做事情的时候保持专心,提高自己的注意力,这样,孩子上课的时候就不会走神了。
总而言之,上课学会发言,对于孩子的成长很重要,它既是让老师了解孩子的一个重要途径,同时对于提高孩子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也很有帮助。我们应该鼓励孩子,让他们积极发言、学会发言,这样才能够在成长的道路上走得更好!
7上课积极发言,展示自己
上课积极发言,不仅可以让孩子与老师更好地沟通,提高孩子的课堂理解能力,积极地发言,同时也可以让老师与同学更加了解孩子,这对于孩子在学校的生活是很有帮助的。
一位妈妈对我讲:“我的女儿,聪明可爱,虽然上课不是那么爱发言,但是成绩一直很好,我对她的期望很高。新学期开学了,班里推选各种班干部,有班长,有学习委员,有文艺委员,有体育委员等等。我们都希望孩子也能够有一个小小的位置,这样,对她既是一种提高,也是一种锻炼。女儿也为此提出了申请,可是等到结果公布的那一天,女儿却没有‘竞聘’成功。这让女儿很受打击。按理说,女儿平时很乖巧听话,成绩和各方面表现也不错,为什么没有成功呢?后来一问才得知,原来,女儿平时太沉默了,上课总是不做声不说话,下课了也不和别人在一起,经常是躲在一边,看别人玩、看别人活动。老师觉得,如果让她担任班里的职务,可能会影响到与班里其他同学的沟通,就这样,女儿只能落下来了。”
通过这件事,这位妈妈也得到了一个启示,即使孩子成绩不错,也不能沉默不语,那样别人会不了解他。
积极地发言,不仅是与老师的互动,也是让老师了解自己,让同学认识自己的一个重要的途径。为此,应该:
(1)上课积极发言,可以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给老师
在学校里,老师想了解孩子,一个重要的办法就是通过提问。上课了,老师问:“这个问题谁明白,能举手发言吗?”其实,老师的目的并不只是为了提问,他们还想通过这个过程了解孩子,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可以了解孩子是否掌握了上课所学的内容,还可以知道孩子在想什么,是否专心听讲,同时,对于孩子的性格、习惯、爱好兴趣等等,也都会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这样,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对孩子会很有帮助。
(2)上课积极发言,可以让孩子与老师更好地交流
很多孩子性格内向,不会与别人说话,在生活里,父母又缺少时间,很少能帮助他们,这样,他们的性格往往变得更内向了。父母平时与他们的沟通很少,到出现问题时才发现,孩子怎么这样了?这样不爱说话,问什么也不回答,常常是一个人在那里,闷着头做自己的事情,这样下去可怎么办?上课发言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重要的交流途径。在课堂上,老师可能会让孩子读一篇课文、朗诵一首古诗,唱一首歌,等等。这既是对孩子的信任和鼓励,也是对孩子的锻炼。在这样的过程中,不仅提高了孩子的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孩子也学会了怎样与别人交流自己的想法。
(3)上课积极地发言,可以提高孩子的表达能力
上课发言,并不是简单地重复老师的问题。老师讲的内容往往是比较分散的,需要作一定的提炼才能够掌握。要想把问题回答好,就需要作好总结,把刚才老师讲的内容重新组织起来,想好先说什么,后说什么,重点说什么,怎样表达才能够让别人听得更清楚……在其他孩子面前说话,对于孩子来说也是一个勇气的锻炼。很多父母都觉得自己的孩子说话声音太小,一到别人面前说话就害羞,如果鼓励他们在课堂上多发言,就会让他们发生改变。学会发言,孩子的表达能力就得到提高了,对于他们的成长、以后的生活会很有帮助。
(4)上课积极地发言,对改变孩子的性格也很有帮助
孩子性格内向、胆小软弱、自卑,不敢与别人说话,一到人多的地方就紧张,害怕与别人说话,等等,遇到这种情况,如果鼓励他们上课积极地发言,就可能让孩子的性格发生改变。当着“那么多”的小伙伴们,一边认真地思考,同时还要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让别人听懂,听明白自己在说什么,这本身就是一种很大的挑战。学会表现自己,不再害怕,不再胆怯,勇敢地把内心的想法说出来,这样,孩子内向软弱的性格就可能发生变化。
所以,让孩子学会发言,积极地发言吧!当他们能够流利地表达自己,他们提高的不仅仅是沟通能力、表达能力,自信心也会得到提高。这样,当他们以后再站到别人面前时,就不会害怕,会大方、自然,在以后的生活中会表现得更加游刃有余!
8让孩子在学习中交到新朋友
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总会结交一些新朋友,这时,我们应该鼓励他们向别人学习,发现别人的优点和长处。
萌萌有个毛病,就是做事不认真,反复说过他很多次,每次他都答应得很好,但下次再做事情的时候,还是马马虎虎,不当回事。
有一次,萌萌从学校回到家里,撅着嘴,看上去很不高兴的样子。我观察到了他的不高兴,就问他发生什么了,他这才不情愿地讲了出来。
原来,这一天有绘画课。在课上,老师拿出一幅牛的挂图挂在黑板上,然后要大家照着画,大家都动笔开始画起来。
萌萌也认真地开始画。可是,因为不太熟悉黄牛,画来画去,怎么都不像。这时,老师拿起几位其他同学的画,给大家展示说:“你看,苗苗同学画的有多像,牛的表情都画出来了。”“东东同学画的牛吃草的样子也很像。”
看到其他同学都画好了,萌萌很着急,可是着急归着急,想画好却很难,下课了,别的同学大都交上了画作,他却没交上,这让他很难过。
看到他不高兴的样子,我急忙启发他:“要想画得好,平时就要仔细地观察。平时爸爸妈妈不是一直在提醒你要注意观察吗?别的小朋友有优点,应该向他们学习,不要比他们差才行,对不对?”
他点了点头。
从那以后,他做事情认真了很多,还在家里养了豚鼠,认真地观察豚鼠的样子,在周末,我们又带他到郊区去观察。就这样,过了一段时间,他也能画出很逼真的黄牛了。仔细回想起来,如果不是因为在与同学的比较中发现了自己的问题,萌萌不细心的毛病可能很难改掉。
孩子总是在比较中相互学习和成长,我们应该鼓励他们在和别人交往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交往不仅可以让孩子获得友谊,还能够让孩子获得知识,获得进步。这是很多父母所应该注意的。
(1)给孩子创造交友的环境
邀请小朋友来自家做客是孩子交往的第一步,与孩子一起热情地招呼小伙伴,鼓励孩子把糖果、玩具拿出来和小伙伴分享。还要告诉孩子在与同伴接触中主动地招呼同伴,在别人一起玩时要注意观察别人是怎样做的。这样孩子就会有意地去与别人交往。
(2)要孩子在与别人的玩耍中相互学习
孩子与别人在一起,才能够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当孩子和别人一起玩的时候,父母应该鼓励他们,看到别人的长处,克服自己的缺点。比如孩子赛跑时没有跑过别的小朋友,可以对他们说:“你也要多锻炼,把身体锻炼得壮壮的,这样就能够和别人跑得一样快了。”或者孩子看到别人画的画很好看,可是自己却画不好,可以对孩子说:“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呢?为什么自己画得不像呢?是因为观察不仔细,还是颜色没搭配好?”这样,孩子就会有意识地去思考自己为什么没有做到。在与别人的比较中提高自己,这样才能够帮助他们改变。
(3)父母还可以给孩子作出榜样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要用自己的行动给孩子作出榜样,比如带着孩子到邻居家去做客,让孩子在一边看自己是怎样与别人说话的,让孩子明白和别人交往是件愉快又增长见识的事情;父母在讨论问题的时候也可以让孩子在一边观察。这样,孩子就会懂得怎样与别人分析问题,学会与别人交流。
(4)教育孩子学会分享,不怕吃亏
当孩子与别人一起玩耍的时候,要告诉孩子把图书、玩具与别的小朋友一起分享。告诉孩子,与别人分享自己才能够收获更多。当孩子和伙伴发生争吵时,不要偏袒自己的孩子,要进行调解,鼓励孩子以宽容的心态对待别人;当自己的孩子对伙伴表现出宽厚、谅解时,要予以肯定。孩子学会分享,不怕吃亏,这样才能够交到更多的朋友,从朋友那里也会学到更多。
人们常说,“每人拿出一片树叶,我们就会拥有一片森林”。在平时就应该鼓励孩子,让他们在与别人的交往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这不仅可以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性格,对于他们的学习和成长也会很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