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如何做孩子性格好:培养孩子良好性格的秘诀
13327300000026

第26章 宽容的孩子,他的世界海阔天空(1)

一个不能宽容他人的孩子,是没有希望的。所以,父母要从小培养孩子宽容的性格,让孩子学会对任何事都能有宽容大度的胸怀,而不是互不相让,斤斤计较。

让孩子在被宽容中学会宽容

一个不会宽容的民族,是自私野蛮的;一个不能宽容他人的孩子,是没有希望的。所以,父母要从小培养孩子宽容的性格,让孩子学会对任何事都能有宽容大度的胸怀,而不是互不相让,斤斤计较。

父母想要培养出孩子宽容的性格,就应该以身作则,对孩子采取宽容的态度,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学会宽容别人。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对孩子的要求过于严格,当孩子犯错时,他们轻则语言斥责,重则进行体罚,很多父母将“棍棒之下出孝子”作为教子的理念。其实,孩子在挨打以后,慑于父母的威严,在表面上表现出顺从,内心却留下了阴影。而且,有的孩子比较倔强,父母越是打骂,孩子越是我行我素。父母不妨换一个思路,当孩子犯了错误后,父母应宽容以待,帮助孩子分析错误到底出在哪里,告诉孩子改正的方法,让孩子慢慢改正自己的错误。孩子在父母的宽容中体会到了宽容的价值和意义,也会慢慢学会宽容。

李帅是个得理不饶人的小男孩,他的这种性格致使他几乎没有朋友,在幼儿园也是孤孤单单的一个人,爸爸妈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一天,李帅和同学们一起去练习网球,在练习结束之后,幼儿园的阿姨因为一时疏忽,带领同学离开网球场时,将李帅一个人留在了偏远的网球场。等老师到幼儿园清点人数的时候才发现,少了一个孩子!

当时,阿姨吓坏了,赶紧折回网球场,发现李帅蹲在球场的一角,已经哭得筋疲力尽了。阿姨满脸歉意地向他道歉,但李帅由于受到惊吓,阿姨说什么他都不听,也不肯随阿姨回到幼儿园。阿姨没有办法,只好给李帅的妈妈打电话,将事情的原委一五一十地告诉她。

妈妈接到电话以后,很快就赶到网球场,看到哭得惨兮兮的儿子,十分心疼。所有人都以为李帅的妈妈会暴跳如雷地痛骂阿姨一顿,或者是直接向园长反馈,要求园长处罚这位粗心的老师。但李帅的妈妈没有这么做,她蹲下来,抱着紧张的儿子说:“宝贝,已经没事了。我们跟着阿姨回幼儿园好不好?”但李帅不依不饶地说:“我不,她怎么能把我一个人扔在这里呢?”妈妈见状,便安慰他说:“每个人都有疏忽的时候,况且阿姨也因为没有找到你而紧张、难过,她也不是故意的,所以,你要理解她。”李帅听了妈妈的话,似懂非懂。妈妈拍拍李帅的肩,说:“这样吧,你现在去亲亲阿姨的脸颊,告诉她你没事了,安慰她一下。”李帅点点头,走到阿姨的身边,踮起脚尖在阿姨的脸上亲了一下,并且轻轻地说:“不要害怕,已经没事了。”

经过这件事以后,李帅的性格逐渐开朗起来,他再也不会因为小朋友无心的冒犯而生气了,越来越多的孩子愿意与他成为好朋友了。

李帅的妈妈用自己的行动告诉了孩子,到底什么是宽容,让孩子认识并改正了自己的错误,塑造了孩子良好的性格品质。有的父母在孩子不听自己劝告时,会勃然大怒,对孩子又喊又叫,却不知道宽容孩子,给孩子讲道理,不仅伤了孩子的心,还可能导致孩子“依葫芦画瓢”,养成遇到问题时易怒的性格。孩子是稚嫩的、不成熟的,他们成长的过程其实就是不断犯错误的过程,也正是不断改正错误、掌握方法的过程。罗曼·罗兰曾经说:“人生应当做点错事。做错事,就是长见识。”

请父母们记住:犯错误是上帝给孩子的权利。正像曾经迷过路的孩子再也不敢忘记回家的路一样,往往只有犯过错误然后改正错误的人才能不断走向成熟和成功。只有在不断的宽容和爱中,孩子才能通过耳濡目染渐渐拥有宽容性格,走向完善。当一个孩子有了宽容性格后,他就像一个吸水的海绵,会不断积累人脉、获得智慧、学到经验……并最终走向成功。

爱心指导让孩子学会宽容的3个方法

1父母要让孩子从榜样身上学习宽容。假如家人之间或者与邻居、朋友之间发生冲突时,应该尽量避免让孩子看到,不要在孩子面前与人争执,如果孩子碰巧看到了,无论是谁的过错,都要及时和解,原谅对方,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宽容榜样。

2高远的目标能够帮助孩子克服狭隘。因此,父母应该帮孩子树立高远的目标,让孩子不为一时的得失所困扰。我们都知道,任何一个胸无大志、目光短浅的人都做不到真正的宽容。每个人活着,都应该充分挖掘自己生命的潜能,为社会做贡献。因此,一旦人将眼光放在长远处,就不会再计较一时的得失。

3父母应教育孩子学会“对事不对人”的处事理念。当孩子遇到问题时父母应让他采取对事不对人的态度。你可以对别人所做的不当、不义之事生气,但不必对事主“恨之入骨”。不妨让孩子想一想:也许当时他的行为也是“事出有因”或有“难言之隐”。孩子还可以采取开诚布公的态度,直接指出对方的错误或不公,但不必耿耿于怀。如此一来便可以使孩子对人和事产生新的领悟,从而学会对人宽容,学会原谅别人。

常对孩子做一些非原则性的让步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人人都说小孩小,小孩人小心不小,你若以为小孩小,你就比小孩还要小。”这句话形象生动地说明,孩子虽然年龄小,但他也是一个独立的人,他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独立人格,有自己的特征特点。因此,在平日的教育中,父母需要常对孩子做一些非原则性的让步,以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所谓非原则性的让步就是说这种让步并没有妨碍大是非的大原则,并没有改变事情的性质,而是做了一些必要的或者巧妙的变通,以期让事情能更顺利地进行。父母在教育子女时如果能适当地进行一些非原则性的让步,那么无疑能让孩子的性格品质具有更多的积极因素,从而健康快乐地成长。

而现实生活中,许多家长往往忽略孩子的心情和感受,从而造成孩子的反常举动。如果这时父母只是一个劲地批评甚至打骂孩子,而不做一些必要的变通和让步,就会对孩子的身心发展造成巨大的伤害,甚至给孩子的一生留下阴影。

婷婷是一个漂亮的女孩子,爸爸妈妈都很爱她。放暑假了,妈妈给婷婷报了钢琴班,婷婷别提有多高兴了。刚开始,婷婷练琴的兴致非常高,每个周末她都会很开心地去上课,学完后回到家里,也会很自觉地练习。可时间一长,她好像对钢琴失去兴趣了,学琴也不认真,回家以后也很少练习。妈妈见她这样虎头蛇尾有点生气,有时候会责备她,可妈妈越是说她,她就越不好好学习好好练习了,甚至有时会因此和妈妈争吵。

时间一长,妈妈在伤心之余,也开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并尝试站在女儿的立场考虑问题,看能不能做一些必要的变通。于是,妈妈开始尝试着做出一些让步。一天,她对婷婷说:“妈妈知道你现在很辛苦,学习压力大,但想成功做好一件事情是不容易的,任何人都一样。妈妈有时候也会像你一样,对一件事情变得不耐烦,不愿意再继续坚持,所以现在妈妈也不强迫你了,你回家后练习多长时间的琴都由你自己决定,或者至少可以少练习半个小时,多休息一会儿。不管怎么样,妈妈都觉得你弹得还是不错的。”

听了妈妈的话,婷婷心里痛快多了,也理解妈妈的一片苦心,又开始认真练琴了。

孩子在做事的过程中,也会像大人一样产生乏味、苦闷和不耐烦的感觉。这时,父母就要对孩子做出一些必要的、非原则性的让步,而不能一味地严加管教。如果一分一毫地不妥协,就会让孩子吃不消,有时甚至会发生意想不到的后果。

父母应多换位思考,理解孩子的心情和实际情况,适时做出一些必要的妥协和让步,让孩子自己找到心理平衡点,从而养成良好性格。父母的一些非原则性的让步对孩子是一种巨大的鼓励,会激发他们感恩的心理,从而使他们将事情做得更好。这样既不会改变教育的根本目的,也会让孩子愉快地接受,教育者和被教育者都能心理放松,何乐而不为呢?

爱心指导对孩子做出让步的4个方法

1当孩子做的事情不符合父母心意时,父母应该从孩子的立场出发理解和赏识孩子,而不是强迫孩子。如果孩子有反常行为,父母应该首先以孩子的眼光看问题,看是不是自己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关心孩子:“我们理解你,相信你一定有自己的原因和理由,说说看,有必要的话爸爸妈妈会对你做出一些让步的。”这样一来,孩子才会相信、理解父母。

2当孩子对父母的安排表示反感的时候,父母也不要急躁,而应该考虑孩子的爱好和兴趣。你可以说:“告诉爸爸妈妈你喜欢哪项活动?”当孩子对父母表达自己的爱好和理想的时候,应该告诉孩子:“你的理想真不错,我们支持你!”

3当孩子受了委屈哭泣的时候,父母应该给予孩子更多关心而不是训斥:“孩子,先不要哭,告诉爸爸妈妈这是怎么一回事?”另外,经常倾听孩子的心声,和孩子做有益的交谈,这样才能了解自己的孩子,也是做出非原则性让步的前提。

4父母的谦虚品质是对孩子做出让步的基础。比如当孩子对某项事物表现出明显的优势和特长时,作为父母,应该主动向孩子学习。父母可以说:“孩子,爸爸妈妈真不懂这个,你可以教教我们吗?”另外,当发生争执而导致孩子拒绝与父母交流时,父母要放下架子用向孩子请教的方法消除隔阂。这本身就是一种典型而有效对孩子做出非原则性让步的好方法。

给孩子认错的机会

孩子的成长中伴随着错误,我们常常发现身边的孩子为了玩而放弃写作业,或者逃课等,很多父母面对孩子的种种“劣迹”,十分恼怒,甚至打骂孩子。殊不知,只有父母以宽容的态度对待他们,指出他们的不良行为,让孩子明白道理,才能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加以改正。

毛主席曾说:“人不怕犯错误,只怕不改,改了还是好同志。”父母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也一样。孩子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长智慧的阶段,错误在所难免,只要孩子愿意改,父母就应该积极给予认错的机会。这样做,不仅代表着父母的宽容和爱心,而且能孕育出孩子的宽容和爱心,更容易受到别人的喜欢和尊敬。

雯雯喜欢各种各样的芭比娃娃,前几天,她与妈妈一起逛超市时又看中了一款芭比娃娃。于是,雯雯对妈妈说:“妈妈,再给我买一个娃娃吧!”妈妈听了后,坚决反对雯雯的这个提议。

雯雯撅起嘴,使出自己的杀手锏,赖在芭比娃娃旁边一步也不肯往前挪。妈妈十分生气,便大声训斥她:“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懂事,家里已经有那么多娃娃了,还要买!一点都不知道体谅父母的辛苦。”本来心情不悦的雯雯听到妈妈这么说,“哇”的一声便哭了出来。

妈妈觉得有点丢人,就警告雯雯说:“你今天就在这里哭吧,我先走了。”说着,转身就做出要走的样子。但雯雯丝毫不担心,仍旧哭个不停。旁边有位阿姨好心提醒妈妈说:“你可以换一个办法,让她不再将注意力全放在芭比娃娃上。”妈妈一听,顿时来了主意。妈妈走到雯雯面前,说:“别哭了,你上次不是说想买个新的铅笔盒吗?听那位阿姨说,超市新来的铅笔盒很漂亮,不如去看看吧。”雯雯还是有点不情愿,但点点头,与妈妈一起去看铅笔盒。

买完铅笔盒,妈妈又问雯雯说:“你上次不是说要买本新的童话书吗?不如今天买吧,省得再跑一趟书店。”这时候,雯雯已经彻底忘了刚才的不快,开心地跟着妈妈去挑选了童话书。出超市的时候,雯雯对妈妈说:“妈妈,刚才是我的不对,我向你道歉。”妈妈什么也没说,会心一笑,带着雯雯回家了。

很多家长都会遇到雯雯妈妈这样的尴尬,也有很多家长会像雯雯妈妈这样发脾气,“以暴制暴”。但孩子年纪小,他无法理解爸爸妈妈为什么会拒绝自己的要求。因此,雯雯妈妈在他人的点拨下明白了这一点,用另外的方式给了雯雯“台阶”下,让雯雯有主动认错的机会,不仅让雯雯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还改善了母女之间的关系。

无论如何,少让孩子犯错总是好过给孩子认错机会的。因此,家长最好每天能抽时间陪孩子聊聊天,多进行沟通。在孩子面前,尽量不要摆家长的架子,努力与孩子成为朋友,当孩子犯了错误后,家长才更容易给孩子认错的机会。

爱心指导给孩子认错机会的4个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