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如何做孩子性格好:培养孩子良好性格的秘诀
13327300000002

第2章 好性格让孩子受益一生(1)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句话正说明一个人性格的底色是在孩童时代形成的,所以让孩子养成良好的性格是关乎其人生成败的大事。

性格究竟是什么

性格与个人的社会活动密切相关,它体现了人们对周围世界和现实社会的态度,并将这种态度表现在其行为举止之中。良好的性格能够使人更容易拥有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带来更多的社会支持,因此,好性格无疑是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拥有良好的性格,甚至可以说每个人都有其性格上的弱点,而这些弱点往往会成为人前进道路上的障碍。所以人们生活的一条重要路线就是不断完善自己的性格,修正、克服自己的缺点。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句话正说明一个人性格的底色是在孩童时代形成的,所以让孩子养成良好的性格是关乎其人生成败的大事。毫无疑问,在这一阶段,最能影响孩子的人就是他们的父母。

古人云:“有其父必有其子。”这句话一方面说明了人的性格会受到遗传因素影响,父母有什么样的性格,孩子就会有类似的性格;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人的性格很大程度上会受父母行为的影响,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的身体力行、言传身教会使孩子的性格发生变化。而后一方面对孩子性格的形成更具有决定意义。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瓦特逊博士说:“如果给我10个孩子,我有信心把他们培养成每一个领域中的第一名。但有一个条件:他们不能是小学生和中学生,必须是刚出生的婴幼儿。”

由此可以看出,性格是先天遗传与后天环境影响的综合体。父母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要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培养孩子的健康性格,指引孩子走向成功。

急躁是不良性格的一种,很多人身上都有这种性格。林则徐小时候性子就非常急躁,做事总是毛毛躁躁的,没有耐性;与人讨论问题时,也常常控制不住自己急躁的脾气,经常因为一些小事与人争得面红耳赤。因此,很多人都不喜欢跟他来往。

有一天,林则徐正在书房里练字,但他急躁的脾气让他怎么也静不下心来。这时候,父亲发现了他内心的躁动,于是给他讲了一个故事:“从前,有个判官特别孝顺,他最痛恨不孝的人,因此,他对不孝顺的人判得特别重。有一天,有两个人捆着一个嘴里塞着东西的年轻人来到公堂上,说这个年轻人非常不孝,不仅在家里对母亲破口大骂,甚至扬言要打母亲。判官一听,十分生气,于是叫人重重打了年轻人五十大板,将年轻人打得皮开肉绽。

这时,有位老奶奶拄着拐杖,颤颤巍巍地走进公堂,边走边哭,说:‘求求大人救救我的儿子,刚才有两个强盗想进我家后院偷牛,被我儿子抓住了,我儿子说要送他们去官府,但没想到他们把我儿子绑走了,我到处找都没找到,求大人帮我找到儿子。’……原来,刚刚被打的年轻人就是老奶奶的儿子。判官由于性格急躁,才轻信了两个强盗,判了错案。”

林则徐听完父亲讲的故事,羞愧地低下了头,说道:“父亲,是我错了。我一定要改掉急躁的毛病。”父亲点点头说:“是啊,如果你不改掉这个急躁的性格,是难以成大器的啊。”

从此以后,林则徐时刻将父亲讲的这个故事记在心里,并努力克服自身的缺点,逐渐改掉了焦躁的毛病。即使在很多年以后,林则徐做了大官,也时刻记住这个故事。

当孩子的性格出现问题时,父母切不可用粗暴的方式“惩罚”孩子,以免使孩子产生心理阴影。林则徐的父亲深知这一点,他用一个故事使林则徐认识到自己性格上的缺点,从而改正并最终取得成就。所以,父母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应先了解孩子的天性,再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教育方案,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地纠正孩子的不良性格,培养出孩子积极、健康的好性格。

爱心指导培养孩子良好性格的4个方法

1父母要学会体谅孩子的感受,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孩子自己做出正确的决定。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尽量多读关于培养孩子的书籍,加强自身在这一方面的修养,并将书中的知识灵活运用到实践中。当孩子有问题询问父母的意见时,父母不要帮他做决定,只要巧妙地引导孩子的思维方式即可,让孩子自己分辨正确与错误,将决定权放在孩子的手中。

2纠正孩子的错误要讲究方法。孩子年纪比较小,对是非的判断能力尚未成熟,因此犯错是在所难免的。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父母要采取恰当的方法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而不是粗暴地“惩罚”。有的父母认为狠狠地打孩子一顿就可以让孩子记住自己的错误,这是十分错误的。因为孩子根本就不知道错在何处,又谈何记住呢?

留给他们的只有无法理解的纠结和内心恐惧的阴影。

3父母要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很多孩子做事情离不开家长的主要原因就是他们缺乏自信,所以家长应该经常鼓励孩子,常常对孩子说“你能行”、“我们相信你”之类的话,帮助树立信心,鼓励孩子独立完成一些活动。

4培养孩子好性格要从细节做起。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可以通过一些小事对孩子进行教育。在孩子遭受挫折与失败时,父母应该对孩子的努力进行肯定,帮助孩子树立信心,从而战胜困难。但值得注意的是,父母不能因为心疼孩子而对孩子片面赞许或过分表扬,甚至表现出对孩子的一味迁就,这样反而对孩子的成长不利。

什么样的性格是好性格

性格可以分为很多种,可以说,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性格;而且十全十美的性格并不存在,每个人的性格中都有长处和短处。一般而言,外向、积极向上、自尊自信、坚强等性格都属于好性格,而自卑、懦弱、胆怯等都属于不良性格。纵观古今,凡是有所建树的人,都拥有良好的性格。因此,父母应该认真分析孩子性格中好的方面和不好的方面,鼓励他们将好的方面发扬光大,同时帮助他们改掉性格中不好的方面。

但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对孩子性格中的优点视而不见,将目光全部放在孩子性格的缺点上,一味指责孩子,想尽一切办法按照自己的思想塑造孩子的性格,既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和心血,又抹杀了孩子的天性,因而就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其实,父母首先应该知道什么样的性格是好性格,然后根据孩子的特点帮助孩子,引导孩子的性格向好的方向发展。

著名的管理大师杰克·韦尔奇在父母结婚16年后才出生,但父母并没有溺爱他,而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培养韦尔奇的能力和意志上。韦尔奇小时候,说话口吃,经常遭到其他孩子的嘲笑,韦尔奇非常自卑。于是,母亲鼓励他说:“孩子,不要着急,慢慢来。你的口吃是因为你爱动脑筋,思考问题的速度比说话的动作更快。”在母亲的鼓励下,韦尔奇慢慢树立起信心,不再自卑,不但说话开始利索起来,还养成了爱思考问题的好习惯。

韦尔奇的曲棍球打得非常好,他经常去各地参加比赛。队友们都有家长陪同,唯独韦尔奇是一个人去参加比赛。刚开始的时候,韦尔奇也要求父母陪他一起参加比赛,但父母拒绝了他。在父母的眼中,韦尔奇已经是一个大人了,他完全有能力独立处理好自己的事情,父母根本没有必要陪在他身边。也正因如此,韦尔奇养成了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好习惯。

就是凭着这样的自信与独立,韦尔奇最终当上了美国通用电气的董事长,还带领着企业进行了改革,令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占领了广阔的市场,创造出了20世纪美国的商业奇迹,被誉为世界第一经理人。

性格决定着一个人的人生走向,韦尔奇在小的时候与其他的孩子一样,遭受挫折时会自卑,也存在依赖父母的思想,但父母的正确指导让韦尔奇从困境和无助中走出来,形成了自信、独立、乐观向上的好性格,最终成就了自己的人生。

爱心指导父母应该了解的12种性格类别

1刚毅型。刚毅性格的人大都锋芒毕露,喜欢独自决断,适合从事开拓性和决策性的职业,不适宜从事机械性、服务性的工作。

2温顺型。温顺性格的人适合从事幼儿教育、财务和护理等多项职业,不适合从事要求能作出迅速、灵活反应的工作。

3固执型。固执性格的人擅长独立和负有职责的工作,不适合做需要与人打交道、变化多端的工作。

4韬略型。韬略型的人适合去做一些挑战性的工作,却不适合从事细致单调、环境过于安静的职业。

5开朗型。开朗性格的人比较适合从事商业贸易、文体、新闻、服务等职业。

6勇敢型。勇敢型性格的人适合做警察、企业家、领导者、消防员、军人等职业,但不适宜从事服务、科研、财务等要求细致的工作。

7谨慎型。性格谨慎的人思维缜密,办事精细、周全,十分适宜高级管理者、会计、银行职员、出纳、统计、秘书、参谋、科研等职业。

8急躁型。急躁性格的人适合做刺激性强而富于挑战的工作,如记者、推销员、消防员、导游、主持人、演员等。

9狂放型。对狂放型的人来说,最适合他们的职业莫过于从事音乐、文学和艺术创作;最不适合他们的职业则莫过于从政和经商。

10沉静型。沉静性格的人适合从事一些相对稳定的职业,如教师、会计、工程师等。

11耿直型。耿直性格的人适合从事具有冒险性或独立性的职业,比如演员、运动员、野外勘测、文学艺术创作等。

12善辩型。善辩性格的人有较强的社交能力,适合从事公关、营销、广告、经纪人、调解员等与外界广泛接触的职业。

性格养成无小事

西方有谚语说:“细节之中藏有魔鬼。”同样,在教育孩子的时候,细节的作用也是难以估量的。古语有云:“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一个小小的疏忽有可能发展成巨大的纰漏。因此,父母在培养孩子性格时,应该注意每一个细节。俄国著名教育家马卡连科曾谆谆告诫我们:“孩子智力开发与艺术素质培养固然重要,但生活习惯的教养也绝不能忽视,教育必须从细节开始。”

令人遗憾的是,不少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并不关心孩子的细节,更不懂得用细节来教育孩子,而只关注孩子的学习问题、健康问题。事实上,在日常生活中,孩子的一个表情、一个手势、一个鬼脸等,都代表着孩子的一种性格特征,父母应该从细节中观察孩子的反应,然后利用每个细小的教育契机,在潜移默化中改变孩子的性格。

黄炎培是我国爱国主义、民主主义的杰出教育家、政治家和诗人。他十分关心子女的成长,并且对子女要求十分严格,从不许孩子们乱花一分钱,并且要求孩子们花的每一分钱都要记账。对黄家的孩子来说,口袋里能有一块银元,那就是不小的数目了。但如果孩子们要接济比自己困难的同学,黄炎培和夫人却都很支持。他们教育孩子一定要诚实,不说谎话、假话和空话。

一天,黄炎培在去书房的楼梯上,看到一把鸡毛掸子放在一边,他灵机一动,故意将鸡毛掸子扔在地上,然后冲楼下喊:“孩子们,我有事要跟你们说,你们快上来。”

孩子们听父亲这么一喊,以为找自己有什么好事,于是纷纷往楼上跑。大女儿跑在最前面,当她看到地上的鸡毛掸子时,害怕踩坏了,于是绕了个弯跑过去。小儿子跑得很快,紧跟在姐姐后面,他看到地上的鸡毛掸子,选择了一个单腿跃跳的动作过去。小女儿看到哥哥和姐姐都在前面,更是不甘落后,飞奔向书房,当她发现地上的鸡毛掸子挡住了去路,想都不想一脚把掸子踢开了。

黄炎培的夫人看见孩子们风风火火,以为发生什么事,也赶紧跟上楼。当她看到被小女儿踢飞了的掸子时,就弯下腰捡起并放回原处。

见到父亲,孩子们着急地问:“爸爸,你找我们有什么事?”

黄炎培十分严肃地答道:“是有事,就是掸子的事。”

孩子们不知道父亲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面面相觑,吓得大气也不敢出。

“你们过来时掸子在什么地方?”黄炎培问。

“在地上。”

“那你们说说是谁将它捡起来的呢?”

“是妈妈捡的。”

“那你们怎么就不知道把它捡起来呢?”

孩子们羞愧地低下了头。

黄炎培语重心长地说:“你们太不懂事了,看到东西扔在地上都不知道收拾,而你们的妈妈却毫不犹豫地就将它收拾好了,这虽然只是件小事,但却反映出一个大问题。你们的妈妈因为长期操持家务,养成了勤劳的习惯。你们什么都依赖父母,这样下去将来如何自立呢?”

孩子们听着父亲的话,十分羞愧,纷纷表示从现在开始就要学会做家务,学会照顾自己。黄炎培听了孩子们的话十分欣慰。

果然,孩子们也没有让他失望。从那以后,孩子们都会争着帮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努力学着自己料理生活。

黄炎培虽然是名人,但他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教育孩子的小机会,通过细节教育孩子,让孩子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改正自身的缺点,帮助孩子们取得进步。

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细节,看上去很平凡,但却是一个人性格的重要体现。每一次重大的进步都是在做好各个细节的基础上获得的。惠普公司创始人戴维·帕卡德曾这样说过:“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美。”如果父母真的想让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就该从孩子言行的每个细节抓起。

爱心指导在小事中培养孩子良好性格的3个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