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拯救孩子拯救心:一位青少年心理专家的忠告
13277300000052

第52章 金钱都是从劳动中获得的

因为不清楚获得金钱是需要辛劳工作的,所以孩子就不懂得珍惜;因为不清楚父母为这个家庭承担着多大的压力,所以孩子就不懂得理解。告诉孩子钱是劳动获得的报酬,并让他切身体会,孩子才会珍惜和尊重父母为此付出的劳动。

故事一:

一位父亲带3岁的儿子去乡下郊游,儿子看到田地里耕作的农民问:“爸爸,那些伯伯是在做什么啊?”

爸爸回答他,是在耕作。儿子接着问:“他们为什么要耕作啊?”

爸爸说:“那是他们的工作啊,只有工作他们才能够挣到钱,才能吃饭养家啊!”

儿子看着弯着腰挽着裤脚在烈日下劳作的农民,想了一会儿说:“那我以后要像爸爸一样,整天在家里待着,就不用出来工作了!”

故事二:

一个女孩从上幼儿园起,都是大人帮她安排好一切,报名、体检、领课本、选宿舍等等,从小学到初中一直如此。初中要住校,妈妈还特意把她要带的东西装在不同的包里分了类,并在很多东西上都写上了用途。但女儿住校期间连自己的衣服都不会洗,每次回家就把脏衣服大包小包拿回家,丢给母亲;而且吃饭竟然连碗都不想洗,妈妈只好买了一堆一次性饭盒给她,或者干脆让她去食堂吃小灶。

我问她,现在什么都不做,将来长大了怎么办?她想都没想就回答说:“考高中,上大学啊,上完大学再读硕士、博士……”我继续问:“如果出来之后找不到工作呢?”她更随意地说:“无所谓啊,那就让家里养着呗,反正爸爸妈妈有工作的!”

“钱是从哪里来的?”“钱是从爸爸妈妈的兜里掏出来的。”“钱是银行给的。”“钱是售货员给的。”偏偏不知道钱是劳动换来的,孩子们的这种想法,不只是孩子的悲哀,更是父母教育失败的悲哀。

让孩子理解什么是劳动

故事一中的那位父亲发现苗头不对,立即对儿子解释自己并非什么都不做,自己在书房里写东西其实也是在工作,但儿子听了却露出不知所云的表情。

于是这位父亲就改变策略,当天晚上吃饭,他让妻子在桌子上只摆上两副碗筷,孩子见到桌子上只有两副碗筷之后,便主动跑到厨房又拿来一副。这时爸爸对他说:“你现在自己去拿碗筷,其实也是在劳动啊,就像你要吃饭就要自己去拿碗筷一样,大人想吃饭就要自己去努力工作,不工作是吃不到饭的!现在你还小,所以我和妈妈是可以养你的,但等到你长大了之后,你也是要自己劳动养活自己的!”

从那以后,凡儿子能自主的劳动,他和妻子就让孩子自己去处理,慢慢地儿子就养成了勤动手的习惯,后来在妈妈做饭时他还会帮着打下手,吃完饭还会主动帮妈妈洗碗。

孩子小的时候,对于很多问题没有足够的理解力,父母就可以采取他们能够理解的方式表现出来,让他们去体会自己动手劳动的感觉。

带孩子去你的工作场所看看

罗女士决定带孩子去自己工作的地方看看。到了工厂,听到那嘈杂的机器声,看到大家忙碌的身影,罗女士问儿子:“在这个环境下工作苦不苦?”儿子沉默着点点头。罗女士又问儿子:“那你知道吗?妈妈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够8个小时,才能挣到100元。你买一双溜冰鞋,需要妈妈工作十几个小时才够呢。”之后,儿子没再提溜冰鞋的事,他决定利用假期去打工,自己挣一双溜冰鞋。

因为不清楚获得金钱是需要辛劳工作的,所以孩子就不懂得珍惜;因为不清楚父母为这个家庭承担着多大的压力,所以孩子就不懂得理解。告诉孩子钱是劳动获得的报酬,并让他切身体会,孩子才会珍惜和尊重父母为此付出的劳动。

即使你的孩子年龄还不大,你也应该时常带孩子到自己工作的地方看看,让孩子感受一下劳动付出的场景,然后,告诉孩子:“爸爸(妈妈)每天都在这里辛苦地工作,为的就是挣钱供养我们全家人。这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所以你要珍惜金钱。”

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

在这方面,西方家长的认识要远远领先于我们,据统计:英国的小学生每日的劳动时间平均为一个小时以上,德国为四十分钟以上,法国为半个小时,而我们的邻国日本则更重视对孩子劳动意识的培养,他们的小学生每日的劳动时间高达一个半小时。回头再看看我们中国,我们的孩子每天的劳动时间平均连十分钟都不到,这还是因为有着西部落后地区那些不得不劳动贴补家用的孩子的支撑,否则时间将更加少得可怜。因此,对于我国孩子劳动能力、劳动意识的培养,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了。

美国的家长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非常注意对他们劳动意识的培养,几乎每个美国孩子在小学的假期都要通过送报纸、除草、洗车等方式打零工挣钱。而对于平时需要孩子自己做的事情,比如说他们的衣服需要洗、他们半夜起来想吃东西,美国的家长也从来不会代劳,这样慢慢就养成了孩子爱好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习惯。因此我们看到,每一个成年的美国孩子无论是高中毕业还是大学毕业,都能够很好地面对工作,自己养活自己。美国的家长也总是为自己的孩子能够独立生存而感到自豪。

对孩子劳动意识的培养,要从孩子身边的小事做起,比如让孩子自己处理自己生活上的事情,收拾自己的书包、文具,洗自己的衣服、床单被褥,自己洗头、洗澡,自己收拾屋子;接着让孩子参加到家务劳动中来,要他们帮助家长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如洗菜、洗碗、扫地、拖地板、擦玻璃、帮着买生活用品等;用言语和物质让孩子感受到劳动的价值:在孩子完成劳动时给予口头表扬,说一声“宝宝真棒”,又或者是和孩子订立一份“劳动报酬合同”,洗一次衣服给两元钱、收拾一次屋子去逛一次动物园等等,让孩子懂得需要的东西是可以通过劳动来实现的;最后尝试着让孩子出去打工,让他真切地体验到劳动对于生存的意义。

我们做家长的最担心的就是孩子长大以后没有出息,只会坐享其成,这不仅等于宣告我们教育他们半生的心血白费了,也会让我们为他们的未来感到深深地担忧。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如果孩子根本就不愿意付出劳动,那么除了啃老外,还能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