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怪兽家长
13277200000043

第43章 《静夜思》的无限联想(下)

什么是创意教学?许多人都在研究,更多的老师也在问道。

丈夫是创作人,点子又快又多,于是常被各中小学邀请去主持讲座,教授教师们创意的法门。

创意,就是不照本子办事,考的不是学生,而是教育者。

看过一篇副刊作家的文章,提及澳洲小学的创意教学法,老师每周都会提一道“无厘头”的问题,如:“假若世界变成蓝色会怎样?”让小孩子自由发挥、天马行空。

前文提及中大教授杨钟基老师面授的创意教学法,跟澳洲那套相似,一样无书可依,以问题作为思考的诱发点,只是杨老师的点子更考教育者的功力,因为他的法门是连问题都要孩子去想,问题与答案都没有范围,教育者少半点知识墨水都成不了事。

早前老师给我家孩子开了个头,从李白的《静夜思》想出三个问题,女儿们随心所欲地乱想,倒有佳作出现。

譬如:“为什么看到‘床前明月光’会想起故乡?如果是弯月又会怎样?”一个问题,我们可以旁征博引,带领她们找答案……

南唐李煜就有写弯月的词:

《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原来,弯月叫人寂寞,惹人愁绪……当然,又可以顺便多教她们几首跟月儿有关的诗词歌赋。

孩子又问:“嫦娥独居月亮究竟闷不闷?”这又是另一个可以引申很远的哲学话题。

李商隐有首七绝是这样的:

《嫦娥》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告诉孩子:你竟有大诗人的思维,“嫦娥应悔偷灵药”,不就是她吃了不死药,闷在月儿上的广寒宫里的悲苦下场吗?

延续讨论,还有长生不老的赏赐与诅咒,你说嫦娥是获得了永恒的生命,还是永恒的孤独?如果有此灵药,你想吃吗?如果吃了,你会怎样……说下去,已是无关诗词历史神话传说的生死思考了。

回到李白那句“低头思故乡”,又是另一个知识性的讨论了。

究竟李白的籍贯为何?这一直是个研究项目,有人说他是蜀人,也有传言他来自西域,他则“调侃”说自己是“谪仙人”……四川为什么叫蜀?西域在哪里?什么是谪仙人?话题,可以愈扯愈远;知识没范围,答问无穷尽,这才叫做“通识”。

连标准问题都没有,更何况标准答案。香港要推行创意教学,就先要把教师的“天书”丢掉,再让教育没有框架、无既定答案,教育者要有接受怪问怪答的胸襟,才谈得上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