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巴菲特为什么看中王传福
13276400000018

第18章 用人力革机器的命

在王传福看来,中国的人力资源优势不仅在低技术工种中存在,在知识型工种中同样存在。就像比亚迪的一名高管所分析的:“中国的劳动力是最便宜的,不单单是手工活、体力活的劳动力,知识型的劳动力也非常便宜。人家一个研发人员的费用就是我们的5~8倍,我们太便宜了。中国一定要把人的优势发挥到极致,打知识型、技术型、研发型优势,推动自己的品质建设和成本建设。锂电池我们是这样干的,汽车领域也是这样干的,跟行业里都不一样。”

与郭台铭一样,王传福也看到了中国企业的最大优势是“人力资本低廉”。他和郭台铭一样坚信:只要充分利用这种“人力优势”,企业就可以有效降低成本。就像王传福所说的:“我们的资源是人力资源。作为中国的一个企业,一定要把人力资源用足,用尽。我们就是要和竞争对手打人海战术。”与郭台铭相比,王传福把人力资源优势运用得更加炉火纯青。

比亚迪创业初期,因为没有钱,王传福不得不利用“人”的优势。当时,王传福在镍镉电池市场站稳脚后,要带领比亚迪进入锂电池市场时,锂电池的研发技术都掌握在日本企业手中,他们通过先进的设备生产锂电池,一条全自动的生产线动不动就要数亿元,这样的高门槛自然挡住了不少想进入这个行业的人。但是,王传福却不认为这是不可逾越的难题。而且,在王传福看来,如果中国企业从日本厂商手里购买机器,然后用相同的方法生产电池,是不可能竞争过日本企业的。他分析说:“当时锂电池是很高门槛的行业,第一个发明、制造的都是日本人,他一条生产线就是一两亿美元。全世界都觉得锂离子电池就是这么做的,但实际上我们中国这么做就死定了,一亿美元对我们来说想都不要想。但是我们又想做,就要探索出新的方法。我们是学技术的,方法还是可以探讨出来的。”

没有钱购买一亿美元的自动生产线,王传福就自己研究锂电池的生产工艺,然后把自动化的生产线分解开来,让工人手动完成。于是,在比亚迪的生产车间里就会出现这样的奇景:一个大生产车间里有十几条生产线,每条生产线都要有几十米长,生产线前面会均匀地坐着四五十名工人,这些工人手中都拿着夹具,快速而准确地做着各项工作,有的负责焊接,有的负责贴标签,有的负责安装零件。每个人只负责整条生产线上的一个环节,无数次的重复使得他们的动作快到以秒计算。

后来,王传福管这种方式称为“人+夹具=机器手”模式。

大概谁也不会想到,这种没有办法的办法却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通过对人力资源优势的充分利用,大大降低了锂电池生产的成本,从而降低了锂电池的销售价格,这让比亚迪在与三洋、索尼等大企业的竞争中具有很大优势。

在王传福看来,锂电池生产领域并不存在任何高科技因素,它实际上也是一个劳动密集型的领域。只要充分利用人力资源优势,同样可以有效降低成本。对此,王传福曾经说:“比亚迪的总体成本要比日本对手低40%,因为充电电池业实际上是高科技与劳动密集型相结合的产业,重视成本控制和工艺的可操作性往往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这让很多像三洋、索尼这样的竞争对手感到恐惧,因为比亚迪颠覆了锂电池生产的工艺,选择了一条和他们截然不同的生产道路。

在三洋、索尼等企业,他们的生产线采用全自动的生产线,车间也是宽敞明亮的真空车间。一个大车间里只需要几名工人操纵最先进的机器,这些工人都必须穿好净化服后才能进入车间工作。但是,比亚迪却改变了这种生产模式。就是利用全世界最廉价的熟练工人手中几元钱一把的夹具,王传福开启了一场颠覆锂电池生产工艺的革命。在这样简陋的环境下,比亚迪生产的手机电池却可以比索尼、三洋代工的电池便宜15%,月产能达3000多万块,成为摩托罗拉的第一大电池供应商。

其实,在开始的时候,摩托罗拉的相关人员来到比亚迪的车间参观,并不认同王传福的“人海战术”。一位摩托罗拉的参观人员还清晰地记得当时参观的景象:比亚迪车间的生产线上坐着数百个工人,这些工人穿着有些发旧的蓝色工作服,整个车间显得有些嘈杂。参观人员当时很怀疑,这样的生产环境真能生产出合格的锂离子电池,而且价格更低?

这名参观人员表示,在参观完比亚迪的生产车间后,心已经凉了大半,根本就想打道回府,不想和比亚迪的人员继续谈判了。但是,王传福很重视摩托罗拉,他对摩托罗拉的订单志在必得。

当看到摩托罗拉人员脸上失望的表情时,王传福并没有放弃,而是用自信的口气向他们讲述了这种“人海战略”的好处,还把比亚迪生产的锂离子电池拿给他们检测。结果,比亚迪在那间他们看来破烂不堪的生产车间里生产出来的锂离子电池全部达标,这让摩托罗拉的参观人员惊讶不已。或者当初正是怀着好奇的心情,他们给了王传福一次解释的机会。

王传福一边给参观的人演示比亚迪自己设计的机器的工作原理,一方面解释着自己为什么要用自己设计的机器生产电池,而不是引进那些在他们看来十分精确的自动化生产线。王传福坦言因为没有更多资金,他们没办法购买一条价值数亿元的全自动生产线,但是,没有全自动生产线,他们也生产出了合格的电池。而且,王传福还解释说,这种半自动化半人工的生产线使比亚迪具备了很多优势,比如富有灵活性。当客户提出更换产品,或增加订货量的时候,比亚迪可以及时调整生产线,无需依赖外援,“一套1000万块电池的生产设备我们三个月内就能做好,而一家日本企业从引进自动化设备到调试完毕,至少需要一年的时间。”

并且,如果使用全自动的生产线,每一条线只能针对一种产品,若要推出新品,则必须购买新的生产线,投资少则几千万元,多则几亿,这就会造成资源的浪费。而且,重新装备生产线最少也要几周的时间,这样势必会耽误出货速度。但是,手机因为款式要不断更新,手机厂商之间拼的就是速度,所以,摩托罗拉公司十分注重产品的出货速度,而比亚迪这套“人+夹具=机器手”的半自动设备,只要把人手调一调,几天就可以上新品种。

同时,引进生产线的方式,还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因为设备是引进的,如果出现问题,到时候只有干着急的份儿,只能等着别人来调试或者修理,在这方面没有主动性。就像一位业内人士所指出的:“日本锂离子电池厂商从一开始就走高成本之路,这会受制于设备,无法采取有效的降低成本的措施。国内虽然早有多家厂商进军锂离子电池领域,但都是走日本人的老路,甚至花数亿元将日本老的生产线买下来。而引进技术的结果是任何一个零件的替换都需要求助于日本。”

再加上比亚迪对固定资产的投入非常低,折旧成本自然很低。三洋、索尼等采用自动化生产的电池巨头,机器的折旧率可以达到30%~40%,而比亚迪的机器折旧率只有3%~4%,这样自然能降低成本。

经过王传福这番解释,摩托罗拉的参观人员对比亚迪的态度稍微缓和了一些,不过他们仍然充满疑虑,怀疑这种生产方式的量产能力及质量问题,但是,他们最终达成一致意见,继续和比亚迪谈判。当听到摩托罗拉参观人员的决定后,王传福深吸了一口气,一下神情放松了很多。因为王传福清楚,只要经过这一关,当他们真正从内心想走进比亚迪时,他们就会充满惊喜与不可思议,当然,当他们有了这样的情绪后,比亚迪会轻松得到订单。

利用这种“半自动”式的生产方式,比亚迪击败了索尼、三洋等全球电池制造巨头,甚至让郭台铭感到了恐惧。但是,王传福对“人海战术”的运用并没有就此停止,而是在比亚迪的发展中运用得越来越“凶猛”。

当王传福进入汽车领域后,同样认为汽车制造并不是什么高技术的行当,而是一个人力资源密集的企业。如果充分利用人力资源优势,同样会取得成功。就像王传福所说的:“一辆上百万元的车,在我看来其实也就是一堆钢铁,成本是很小的一部分。除了关税,其他大部分钱都是送给美国人、欧洲人、日本人度假用的。汽车40%的工序还是靠人工完成,我们尽可能把汽车的工序分解到人工。”

王传福选择通过收购秦川汽车进入汽车制造领域时,秦川汽车拥有当时市场上先进的整车生产的四大工艺,即涂装生产线,数控冲压生产线,车身冲压模具和焊装生产线及汽车整车检验线。这四大工艺在很多人看来是王传福收购秦川汽车的重要原因,因为在拥有了这些先进生产工艺后,比亚迪想生产整车很容易。但是,王传福却认为这些先进的生产工艺实在是一种浪费,“一天做几百辆车还用机器手!这种设备应该做奔驰、宝马。”

于是,在比亚迪的汽车制造车间里,王传福并没有引进最先进的生产线,“我不赞成汽车搞什么全自动化生产线,中国有人力资源嘛。我们每天做几百万块电池,但一天才生产几十辆、一百辆汽车,搞什么全自动化啊?”

来到比亚迪的汽车制造车间,我们同样可以看到工人忙得热火朝天的景象。或许很多人都不敢相信这是在生产汽车,还以为是在生产衣服等低技术含量的产品。但就是通过这样半自动式的生产方式生产出的F3成为了中国最热销的自主品牌,比亚迪成为了中国汽车业的黑马。

在王传福看来,中国的人力资源优势不仅在低技术工种中存在,在知识型工种中同样存在。就像比亚迪的一名高管所分析的:“中国的劳动力是最便宜的,不单单是手工活、体力活的劳动力,知识型的劳动力也非常便宜。人家一个研发人员的费用就是我们的5~8倍,我们太便宜了。中国一定要把人的优势发挥到极致,打知识型、技术型、研发型优势,推动自己的品质建设和成本建设。锂电池我们是这样干的,汽车领域也是这样干的,跟行业里都不一样。”

曾几何时,很多中国企业家都害怕提及自己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因为这样会让人联想到他的企业是生产价格低廉、没有技术含量的产品。但是,王传福却把别人不愿意提及的事情常放在嘴边。他认为,不论到什么时候,比亚迪都会重视人的资源。不仅仅是因为凭借人力资源优势,他带领比亚迪在电池、汽车制造、手机代工等领域取得了成功,更为重要的是,未来比亚迪的发展同样需要人。就像他在采访时所说的:“很多人第一次来我们这里,看到这么多人感到害怕。他们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人造电池,造手机,造汽车。我说2025年我们要做世界第一大乘用车产销企业,很多人不相信。现在我们造产品、造生产线、造工厂都是在朝着这个计划努力。但说到底,我凭什么?凭的是人。30万的劳动大军和巨大聪明的工程师队伍,这就是我们的资本。它比几百亿的市值更可靠,不会忽高忽低。”

王传福用技术人员一贯的偏执与生冷口气说出了他的经营哲学。这番经营哲学甚至被业内人士定义为现代工业革命,就像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武常岐所说的:“早期的工业革命,是因为人力太贵才发展机器;但王传福做的是现代工业革命,用人力革机器的命。”

人力资源优势不仅是现在,也是2025年,或者更遥远的未来比亚迪在竞争中的优势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