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不是孩子的问题
13276000000008

第8章 36计之8三代人的互动才是完整的家庭教育

关于独时代的独生子女教育,前面着重讲了同伴的交往,有星星河快乐家园、星星河快乐农庄、一日营、民宿、易子而教,还有借个孩子去旅行,这都是很重要的。但是这一计,提出这样一个概念,三代人互动才是完整的家庭教育。

其实我认为这方面的教育在中国开展得并不好。

如果给孩子布置一道作业,请写出你们家的父母双方五代人的姓名职业。这样一道题目,不要说布置给我们孩子,布置给我们家长自己,也不一定能好好做得出来。中国人有个习惯,认为直接叫长辈的名字是不礼貌的行为,所以很多时候你根本不知道爷爷叫什么名字,爷爷的爷爷那更不知道叫什么名字了,什么职业也不清楚,好多事都不知道。五代差不多是100年了,如果能了解100年的家族历史,就等于了解了百年社会史,那对于青少年的成长是件意义重大的事情。

所以我建议在节假日让孩子做这个作业,我们父母甚至可以帮孩子完成这个作业。有一年回我老家,给我女儿看了一样东西,女儿很震惊。那是一本很厚的孙氏家谱,是由老家的族谱委员会经常修订的。家谱上有70多代,上面还有我们一家三口的名字,看到这样的一本家谱,会给人一种很奇妙的感觉。说得形象一点,我觉得这可以叫做亲情树。与孩子一起种一棵亲情树,可以让孩子知道任何一个人都不是石头缝里蹦出来的,其家族历史都是源远流长的,都是一本值得特别品味的书。

在现代社会的家庭教育中,有一个词会频繁出现,那就是“隔代教育”。我给大家提供一个研究数据,隔代人隔代教育成功率不超过30%,就是说大约只有30%左右的祖辈,有经验、有能力教育好孩子。很多祖辈不大会教育孩子,容易溺爱孩子,分不清宠爱和溺爱的区别。要注意不要轻易地把孩子往老人那儿一塞就完事,你们帮我带着,我很忙。这样对孩子是非常不利的,后面我们讲早期教育的时候还会专门讲到这个问题。

父母的责任是任何人都不能替代的,如果父母在孩子早期没有尽到责任,没有跟孩子建立起亲密的感情,会对孩子将来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这是非常值得家长注意的。现代家长不把孩子完全交给祖辈,而是尽量自己带,这是值得倡导的。但是在带的过程中,怎么处理好和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的关系,我认为这是一门很大的学问。有的时候有些父母会忽略掉这一点,比如对老人不够有孝心,比较冷漠,甚至给孩子说一些对老人不尊重的话,还以为这样做就是对孩子很亲,对孩子很好。其实孩子会有样学样,现在你这样对你的父母,那将来你老了是不是就可以这样对待你?当然不可能有确切的数据表明这种现象有多少,但从教育就是一种言传身教的角度来讲,还是需要引起注意的。

那么怎么样才能促进孩子和祖辈之间良性的交流呢?我给大家推荐一种实用的方法,叫做“三代人的游戏与童年”。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童年,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游戏,这是肯定的,我们都曾经是孩子,我们都曾经疯狂迷恋游戏。比方说,可以让孩子向爷爷奶奶去询问,你们小的时候玩过什么游戏啊?老人一定会很高兴,甚至能给孩子传授一点玩的技艺。父母本身也可以教给孩子自己小的时候玩的游戏,像滚铁环、弹玻璃球、踢毽子、跳房子、跳皮筋、九连环,这都是非常好的。同时,父母和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也可以向孩子学习,学现在的孩子会玩的游戏。现在的孩子对于电脑操作都比较熟练,而祖辈人对电脑总有种畏缩心理,但实际上电脑有很多小游戏还是挺适合老年人玩的,比如风靡一时的“连连看”“祖玛”等小游戏。既能打发时间,还能熟悉电脑操作,跟家人还有共同语言。你会发现,三代人的游戏交流其实就是关于童年的交流,就是一种情感的交流,其核心就是捍卫快乐的童年,让一代代人传承下去。

我的这个倡议得到了很多学校和家庭的响应,浙江的海宁有一个紫微小学,这个学校有百年历史,我应邀参加一个“三代人的游戏与童年”的现场会,去了后感受特别深。全校的孩子、老师,还有一些家长,那天玩了上百个游戏,孩子们简直玩疯了。到玩游戏的时候,人人变成了儿童。北京的灯市口小学也开展过这种亲子游戏,效果也非常好。在这种快乐的游戏中,孩子会感受到一种三代人的童年精神的传承,我想这对于促进三代人之间的交流是非常有好处的。

现在的家庭中,大家可能会发现,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之间的冲突可能会很大,大在哪呢?因为教育孩子的观念非常不一样。比如,由于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两代人的消费观念会有很大差异。老人会比较节俭,看到孩子父母带着孩子吃喝玩乐,有的老人会觉得,孩子父母啥都不懂,只知道惯着孩子,不会过日子,只会大手大脚花钱没有节制。每个月给孩子买衣服买玩具或者带去餐厅吃几次,我这一个月的退休金就没了,这还怎么过日子啊,还不得把孩子给培养成一个纨绔子弟,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到了你们这一代算是被丢光了。老人对此非常看不惯。而孩子父母也委屈,我们努力挣钱就是为了让咱们的生活质量更好一点,而不是挣到钱就赶紧存在银行里看数字往上涨的,光看数字涨却天天要节衣缩食地生活,这日子过得有什么意思呢?

还有种情况是关于孩子学习方面的,有的老人会觉得孩子学习太累了,应该多休息。而父母会认为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必须赶快学,多做作业。我有次去鞍山讲课,听到这样一件事。有个家庭里,爷爷为了改变妈妈的教育方法,居然想出一个绝招,找了一个人模仿孩子老师的声音,跟他妈妈打电话,让她不要对孩子管得太多。后来这妈妈知道事情的真相后,跟老人的关系搞得很僵。两代人都在争夺对这个孩子的管理权。

我们中心的司机也经常和我聊这方面的问题。他的孩子两岁多,语言模仿能力很强。结果现在经常骂人,有的时候还骂他的奶奶,骂什么呢?“你这个王八羔子”,这是挺难听的骂人话,是从他奶奶那儿学来的。虽然他奶奶有的时候是带着疼爱的心情这么说孩子,但孩子不知道这句话的厉害啊,还觉得说起来很有气势,看到被说的人不乐意了,还会更起劲。我的建议是,这时候就要严肃地和孩子说,这话是不好的,不能再说,被说的人是会不高兴的。另外,私下里更要和老人委婉地沟通好,让老人注意一下用语。老人对孩子有很多美好的感情、愿望,这是非常珍贵的丰富的资源,我们要珍惜并用好它。同时也要让家长们认识到,教育孩子就需要与孩子一起成长,没有任何一个人是完美无缺的,孩子成长的过程,也是家长们反省自身言行的过程。

怎么处理和老人之间的关系,怎么化解矛盾,怎么去协调,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现实问题。如果你是自己带孩子,那么也要经常带孩子去看望老人,给孩子一些这样的机会,去做一些孝敬老人的活动,我觉得这是非常有必要的。另外,我也确实不赞成把孩子简单地交给老人带,还是倡导我们父母尽可能自己带孩子,爷爷奶奶参与可以,但还是要先确认好,应当以父母的意见为主,这样也可以避免一些矛盾。

总而言之,三代人的互动才是完整的家庭教育,我们要把握这样一个方向,从而给孩子一个更加完善丰富的生活环境。

§§富时代的教育方法

36计之9:延迟满足才能学会自制

36计之10:从小学会理财

36计之11:独立者需远行

36计之12:人生有目标,做事有计划

第三个难题是富时代的教育方法,呼吁父母再富不能富孩子。

大家都很欣慰地看到,我们中国改革开放30年,让越来越多的家庭走向了富裕,我们国力也增强了,这当然是很好的事情。我们在做中日韩美高中生活比较研究的时候发现,中国高中生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自信,比日本、韩国的孩子还自信。

《瞭望周刊》的记者问我,为什么你说他们自信?我说因为他们觉得生活充满希望,条件越来越好,中国的发展前景无限。中国学生自信水平和美国学生很相似,比日本、韩国高得多。这种自信的来源,我想可能跟咱们生活的好转有很大的关系,财富确实给人们带来一种生活的信心,一种对未来的自信,这是好的一面。但是我们也知道,想要教育好一个富裕家庭的孩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某种意义上讲,比会挣钱还要难。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有一个朋友是北师大的教授,他去外地出差的时候,有人找他,说某某教授我给你一百万,你帮我把孩子教育好,让我的孩子考上名牌大学,将来能够像你这样生活,我一定兑现我的承诺。我这个朋友说,我做不到。为什么做不到呢?我觉得他是很负责任的,因为这种做法是不符合教育规律的,教育孩子一定是父母的责任,父母是永远不能放弃的。最好的办法是父母与孩子一起成长,接受一些专家的指导。

中国有句古训“富不过三代”,这句话像悬在富人头上的一把剑。第一代创业,第二代享受,第三代就破落了。但是我认为富不过三代不是铁的规律,而是教育失败的结果。

胡润曾经做过全球最古老的家族企业榜,全球有100个家族企业荣登此榜,第一名是日本大阪寺庙建筑企业金刚组,传到了第40代,有1400多年的历史。这100家长寿企业主要集中在欧洲、美国和日本,其中英法美名列前三名,英国17家,法国16家,美国15家。日本也有10家,且占据第一、第二名的位置。第100名家族企业也有超过225年的历史。这说明什么?“富不过三代”不是个规律,但是榜单中没有一家中国的家族企业,你想想这是什么问题啊?这个问题特别值得我们中国的父母深思,为什么我们中国的家族企业,不能够长富不衰代代相传呢?我觉得教育出了问题也是重要的因素之一。

2009年5月7日,25岁的浙大毕业生谭卓,刚结婚,居然是走在人行道斑马线上被一辆改装的三菱跑车撞死了。这就是轰动全国成为网上爆炒案例的“杭州飙车案”。车主胡斌的事后表现激起了公众的愤怒,公安部门也都很有压力。没有一个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发生这样的事情。但是这种现象的出现就是一种典型的失败教育,那么富时代的教育应该怎么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