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不是孩子的问题
13276000000035

第35章 36计之35好习惯是训练出来的

现在我们讲破解家庭教育九大难题的第九题“习惯决定命运”的第三计,叫做“好习惯是训练出来的”。好习惯让人终身受益,坏习惯让人麻烦终身,我们每一个人提到这句话都会有同感,都挺认同这句话的,但是怎么去培养好习惯?刚才我们讲了要提高认识,明确规范,那都是条件,特别重要的是要有持久的训练。好习惯不是父母唠叨出来的,也不是号召出来的,而是训练出来的,坚持出来的。

像上面讲的那位天津姑娘李红的那个跑步习惯是从一年级开始的,直到高中毕业,用了12年的时间。因此,在孩子提高对习惯的认识并明确了规范后,还需要持久地训练。

我觉得部队就是个培养良好习惯的地方,比如说叠被子,要把被子叠得像刀切过的一样整齐。老百姓可能觉得没必要,但军人就不一样了,所以什么叫军人气质,这些都是训练出来的,日复一日地训练。

有一年,洛阳的二炮部队请我去给部队官兵们讲讲关于家庭教育方面的课。我住在二炮部队后,发现了军事部队一个公开的秘密。为什么军人总是那么精力充沛,战斗力那么旺盛?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睡好觉。我这才知道军人都是晚上9:30熄灯,上床睡觉,早上6:00起床,6:30出操,跑5公里。军人每天都睡八个半小时觉呢,各位想想看,你们谁能够9:30熄灯睡觉呢?部队里还都是年轻人,小伙子,精力旺盛呢,谁躺在床上睡得着?睡不着也要躺着,养成习惯就好了。

还有一次,北京舞蹈学院附中也请我讲课。我一走进那个学校,就看到很多一看就知道是练过舞蹈的小伙子小姑娘,腰板都很直,看着身姿都不错。我就好奇是怎么训练出来的。后来才知道,早上起床到吃晚餐到晚上回宿舍以前,每个学生在某一段时间里都要顶着四个碗走路,一直走到行走自如为止。大家可以顶四个碗试试,顶一会儿估计就会摔成几瓣。

我认识一个女孩子是上海芭蕾舞团的,她小的时候跟一个小野丫头似的,又黑又瘦,很调皮。但是现在彬彬有礼,背也很直,说话细声细气的,简直就是女大十八变,都难以辨认了。这肯定是在长期的训练之后气质发生了改变。所以我们在培养习惯当中,特别注意要有持久的训练。

那么怎么训练呢?我跟大家讲一个非常具体的事,我们到深圳的一个小学做课题,让一年级的孩子培养一个习惯——自己整理书包。目标非常明确,就一个标准,上课铃一响,孩子从书包的最上边拿出这节课要用的书。第一节课拿出第一节课的上课用书,上完了要求孩子把这本书放到书包的最底层。第二节课铃声响了,从书包的最上面拿出第二节课的上课用书。用这种具体的方法来培养孩子整理书包的习惯。

各位不要以为这个很简单,这不简单,为什么呢?对一个一年级的小孩来说,把书包整理整洁并不容易。首先需要每天都看课表,第一节课是什么,第二节课是什么。书包里还不能有其他乱七八糟的东西。就这样练,一直练到不用检查不用督促就能做到拿出来放回去再拿出来正确的上课用书。

这样做的意义是什么?就是让孩子能够学会从小就过一种有序的生活,书包是按照每节课摆好的,不是乱七八糟瞎放的。

通过一些训练,也可以让孩子有规律地放东西,比如上衣、裤子、袜子等等放在哪里,这些训练对孩子学会自我管理都是很有意义的,但是都需要通过持久的训练来巩固,从而养成习惯。

经过我们近十年的研究发现,习惯的养成一定是个由被动到主动再到自动的过程。开始是被动的,因为总是容易忘记,想起来了又赶快做。最初的心理特征是遵从,要养成好习惯,要遵从这样的习惯。到了主动养成的时候,心理特征就成了认同,继续坚持下去,就可能达到自动的水平,心理特征就成了内化,这样习惯就已经培养成功了。一般来说,初步养成一个习惯需要21天,而形成一个稳定的习惯需要90天。

我给大家说一个体会,在北京开奥运会之前,2007年12月1日,我醒得特别早。为什么?我被我的一个想法给激动醒了,我想北京开奥运会,很好的事,但是我担心的是奥运会开完了后,全民运动会像一阵风似地吹回去,一切回到原来的状态,所以我要倡导一个活动,叫“把奥运留在中国,让运动成为习惯”。

但是我想,这个活动先不去倡导别人,先倡导我自己吧,我先在自己身上做一个实验,看看自己能不能做到,能不能在迎奥运期间养成一个习惯。

我最需要养成的习惯是运动,本人偏胖,要养成运动习惯,就办了一些健身卡,但是发现虽然也花了钱但总去不成,因为没时间。

于是又想,最实际的运动就是走路,每天走7000步,看看我到底能不能养成这个习惯,我妻子很支持,马上送我一个记步器,于是就开始走了。

结果有一天加班,白天忙,晚上忙,到家都11:00了,但总觉得有什么事没干。换衣服时才发现兜里的记步器,发现这一天才走了2000步,心想这么晚了,这么累了,算了吧,反正谁也不知道,明天再说吧。但思来想去地心里还是觉得不踏实,你是为自己做的,又不是做给别人看的,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于是换上鞋在小区里走了三圈。

这样坚持了21天后,我就发现不太容易忘,现在经常步行上班,单程走40分钟,所以慢慢地养成了这个习惯。经过了七八十天后,我觉得这个习惯就养成了,当然偶尔有事的时候走不了也没关系。像我们养成了读书的习惯,并不一定每天读书,但是一有机会就会愿意读书,那这个习惯就养成了。所以,如果能够持久地训练,人是可以养成很多好习惯的。

当在我身上成功之后,我就把这个活动推广了,我们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和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及少年儿童杂志社一块儿举办了“把奥运留在中国,让运动成为习惯”这个活动。

我建议各位家长也都可以尝试,找一个你想要养成的运动项目或者是需要养成的习惯,试一试,坚持下来,让自己受益,这样也可以给孩子带个好头,从而让大家受益。

在持久训练中,特别是在对孩子的持久训练中可能会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提高孩子的积极性。持久训练一定要和及时评估结合起来,做得好了奖励,做不好了惩罚,这样才比较容易养成好习惯。

我给大家讲一个非常经典的案例,就可以了解到什么叫及时评估,这是非常有效的。北京有一个男孩,上五年级了,有一个坏习惯,写作业时坐不住。他妈妈说他好多遍了,就是改不了。他妈妈很着急,找了北京师范大学的一个心理学硕士咨询该怎么办。这个心理学硕士就告诉她一个好方法,他妈妈一听有道理,实验后大获成功。

我给大家讲讲实验的过程。

妈妈的第一招叫观察,儿子开始写作业了,妈妈坐在离他远远的一个地方,可以看到儿子,但儿子不会注意到妈妈。儿子写作业写了1个小时,其中站起来7回,一会儿拉开冰箱看看有什么好吃的,一会儿打开电视找找有没有动画片,一会儿站在窗前看看谁在底下玩呢,平均不到10分钟就要站起来一回。

第二步叫引导。妈妈就说儿子了,你是个很聪明的孩子,只要你努力学习一定可以学好,但刚才我给你数了数,你写1小时的作业站起来7回了,是不是有点多了?

妈妈最有水平的话在后边呢!儿子,我看你写1个小时的作业站起来3回就差不多了吧?儿子一愣,心想不错啊,还让我站起来3回。好,3回就3回。

妈妈说,好,君无戏言,你要是写1小时作业站起来不超过3回,当天晚上6点的动画片随便看,妈妈绝不限制干涉。那儿子挺高兴的。

妈妈又说了,别高兴,有奖励就有惩罚。如果你写1小时的作业站起来超过了3回,当天晚上6点的动画片就不能看,行不行啊?儿子同意了。

第一个星期,这孩子心想,我只有3回,得省着点用,待会再站起来。于是,一个星期有3天做到了写1小时作业站起来不超过3回,到了晚上6点他大摇大摆地看动画片,很自豪。

其中有两个晚上忘了,他说,好妈妈你让我看吧,我一定好好学习。妈妈说,不行,男子汉应该说话算话,怎么可以出尔反尔呢?儿子没辙,愿赌服输,他也想像个男子汉的样子,加强自我控制能力。

经过一个月的训练,这孩子完全做到了1小时站起来不超过3回。妈妈说你进步很大,那你下个月可以做到1小时只站起来两回吗?第三个月能做到1小时只站1回吗?

用了三个月的训练,终于让这孩子养成了专心写作业的习惯,改掉了坐不住的坏习惯。

我把这位妈妈的实验发表在《少年儿童研究》杂志上,并总结出了习惯培养的一个基本方法叫“加减法”,培养好习惯用加法,改正坏习惯用减法,就是说你想让孩子养成什么好的习惯,你就千方百计鼓励他,引导他把好的行为多多地体现出来,好的行为出现得越多,好习惯就越牢靠。

用美国教育家的话来说,就是培养好习惯就像缠缆绳,你每天缠上一道,用不了多久,好习惯就牢不可破了。改正坏习惯时,注意不能指望一刀斩断,这是斩不断的。

这位妈妈的成功经验有两条,第一条是用了递减法,原来是7回,一开始能改成3回就算达到目的,她没有说得一次都不站起来才能看动画片。第二条是用到了奖惩法,做到了随便看动画片,做不到绝对不能看,简单有效。

所以说习惯培养需要用科学的方法,只有及时评估,才会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