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不能错过的儿童敏感期
13275000000026

第26章 阅读和书写的敏感期——点燃孩子的读写热情

突然有一天,孩子喜欢阅读,甚至用手指着书上的字一字一字地让你教他认;突然有一天,孩子开始热衷于拿支笔涂涂画画,甚至假装在写字,仿佛潜心撰写文章似的……孩子的这些变化意味着他们已经进入阅读和书写的敏感期,发觉了文字的魅力,作为父母,你们的任务就是点燃孩子的读写热情,顺利帮助他们度过阅读和书写的敏感期。

捕捉孩子阅读和书写的敏感期

对于孩子来说,到了一定年龄,他们就会进入某个敏感期。一般来讲,当孩子到了五六岁,就会进入阅读敏感期。此时的孩子特别喜爱阅读,态度也是非常积极。事实上,在孩子的任何一个敏感期,他们都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去探索,不会觉得这是件枯燥乏味的事情。

一个孩子的阅读敏感期,往往会呈现两条清晰的轨迹:第一条轨迹是他人阅读阶段,这条轨迹大约出现在孩子3岁左右,此时他们因为还不识字,所以常常要求成年人读书给他们听;第二条轨迹是自己阅读阶段,大约出现在孩子五六岁左右,此时他们已经有独立阅读简单图画书的能力。

我们常说,通过观察孩子的一些特殊行为往往可以断定他们进入了某一敏感期,但是阅读敏感期不同。在这一敏感期,尤其需要家长为孩子提供相应的环境刺激,这样阅读的敏感期才能被激发出来。也就是说,如果一个孩子从小没有,或是很少接触图书,那么,他的阅读敏感期往往不会出现或是出现得很晚。反之,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家长就有意识地让他接触书,为他读书,那么这个孩子的阅读敏感期很有可能会提前出现。

不过,对于学龄前儿童来说,他们的意志力往往比较薄弱,自控能力也很差,因此,这种时候,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而且人的兴趣也并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一定客观环境的影响下,通过社会实践形成与发展起来的。因此,这就要求孩子的看护者,在我们激发、引导孩子的阅读兴趣时,一定要善于根据孩子独特的心理特点和阅读形成、发展的规律,采取恰当的方式有意识地培养和激发孩子阅读兴趣。当看护者能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就会发现艰巨的阅读任务是那么地令你轻松而愉快。

阅读是孩子受益一生的好习惯,神圣的书本也能帮助我们解决好多问题,所以把握好这一敏感期,帮助孩子养成阅读的好习惯自然可以让孩子终生受益。

与阅读敏感期关系密切的就是书写敏感期,这一敏感期大约出现在孩子3岁半至4岁半这段时期,而当孩子到了五六岁,书写敏感期就会达到高峰。每个孩子在书写敏感期的表现也不大一样,有的出现得早些,有的出现得晚些,也有的甚至没有明显的表现。但凡进入书写敏感期的孩子都会经历这么一个过程:从开始用笔在纸上戳戳点点,到来来回回地画不规则的直线、不规则的圆圈,直至可以书写出规整的文字。

事实上,在孩子书写的每一个阶段,只要看护者善于给孩子创造书写环境,他的书写敏感期就会提前出现或是爆发得更猛烈。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一个第一次用笔而成功地在纸张上留下印痕的孩子,因为大受家人鼓舞,虽然只是一些不规则的小点或是歪歪扭扭的线条,但是,大人还会不断地激励他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去描述他“书写”出来的奇迹。

19

当然,在书写这一敏感期,家长对待孩子这种行为的态度,以及家长能否为孩子提供有利这种技能发展的环境,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孩子书写激情能否维持更久,书写技艺能否更精湛的原因所在。

因此,当家人面对孩子煞有介事的描述时,一定要给予足够的赏识,并恰当地应对孩子的书写敏感期,毫无疑问,这是激励他们充满激情地走入书写世界的一种非常必要的方式。当然,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千万不能为了急于培养孩子好的书写习惯,就不断地干涉、纠正他们的书写方式,否则,只会一点点地磨灭掉他们的书写兴趣。

成长日记66:识字进行时

半个月前,5岁的儿子磊磊进入了写字敏感期。

记得一个星期六的晚上,磊磊握着放在书桌上的碳素笔,突然让我扶着他的手写字。我隐约感到他要进入写字敏感期了,于是,为了鼓励他的积极性,我挑了简单的数字“1”来教他。可能是第一次写字,磊磊写得歪歪扭扭的,一点都不像“1”。不过,那天晚上,磊磊表现得格外专注,一连写了好几张,有几个还的确写得像模像样,非常不错。我感觉磊磊将来硬笔书法一定不错。

过了一段时间,一个星期六的晚上,我和磊磊爸爸去奶奶家接他的时候,这个小家伙正拿着一把钥匙满墙写呢。我偷偷地对磊磊爸爸说:“咱儿子进入了写字敏感期,吃完饭我们赶紧回家写字去吧。”果然一回到家,我刚准备好纸笔,磊磊就高兴地写了起来。

又一个周末,我单位加班,磊磊爸爸一直在家陪他,等到我下班刚一进家门,就听见磊磊大喊:“妈妈,快来看,快看我写的人。”

我看了好半天,也没看出来儿子写的是什么。但是,我始终是一副极为认真的表情,还欣赏地夸了他几句。就这样,没想到磊磊学会的第一个汉字竟然是颇有深意的人。于是,各种各样版本的“人”字就出来了,用他自己话说就是有大人也有小人。

儿子真的是进入写字敏感期了!这简直是太神奇了!

(磊磊妈妈)

教 子 心 得

相信很多家长都有过这样的体验:突然一天,一向上蹿下跳的孩子变安静了,在你眼前竟然摆放着一件如同“甲骨文”的作品,其实,当孩子进入书写敏感期,两只胖嘟嘟的小手就会不停地握着任何在他们眼里可以称之为笔的东西随心所欲地写呀、画呀,而他们的乱写乱画就是在写字。

也许,在成人看来,这种一会儿一个黑点,一会儿又一堆线条的乱画根本算不上是“字”,根本没有实质性意义。但是,我们不能因为自己的无知就否认孩子的成长,这其实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一种表达方式,是一种完全不同于以往的表达方式。一般来说,大约在孩子五六岁的时候,他们的书写敏感期就会达到高峰。那么,家长又该做什么、怎么做来帮助孩子度过书写敏感期呢?

首先,需要肯定的是,对于已经进入书写敏感期的孩子,让他们对写字产生兴趣要远远比教给他们如何写字更重要。比如,你可以帮助孩子理解文字,给他讲一些简单的象形文字,告诉他“人”、“天”、“大”、“小”、“口”等为什么这么写;同时,你也可以把字所表示的物体指给孩子看,这样他的识字兴趣就会越来越浓了。再比如,你也可以给孩子提供多种多样的书写材料,像蜡笔、彩笔、铅笔、写字本、描字书,甚至是废弃的书以及绘图本等,这些都能激发孩子的书写兴趣。

其次,平日里,家长一定要鼓励孩子尽情地用笔写字,而不是给孩子制造一些条条框框。尽管孩子写的有些字在家长眼里根本算不上是字,完全是他们想象出来的,但是,你依然要鼓励孩子,用欣赏的态度去看待孩子的书写,而没有必要非得告诉他“这样写不对”,“这样写才对”等。只要孩子有兴趣,你对他的要求就可以放宽些。

再次,家长一定要给孩子做好书写的示范。一个经常在孩子面前用笔写写算算的家长,确定无疑地会促使孩子的模仿行为,这样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就能学会写字。当孩子乱涂乱写的次数多了,他们渐渐就会明白“书写”是怎么一回事,而且对书写的兴趣也会越来越浓,从而爱上书写。

当然,帮助孩子度过书写的敏感期,作为家长所做的不仅仅限于这些方面,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孩子感受到阅读的氛围;鼓励孩子大胆地创造自己的标记与符号这些做法都能激发孩子对书写的兴趣,让他们从中体验到满足感,而且还能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成长日记67:家有“小书童”

每当我看到5岁的儿子潇潇一个人乖乖地坐在沙发上看书,看到精彩处就哈哈大笑的神情,就觉得特别欣慰。回顾这几年的育儿历程,最让我引以为荣的事莫过于成功地培养了潇潇对阅读的爱好。

潇潇两三个月的时候,除了一些手抓的轻便摇铃外,还有一样玩具就是书。他会抓它、咬它,甚至是想法设法地撕碎它。但是不管潇潇怎么做,我们都不会制止他,任其津津有味地玩着。当然,我也会有意识地引导潇潇自己拿书、翻书,开始他不会,我就努力帮助他,发现他有了一丝细微的进步时我就会很热情地鼓励他。渐渐地,在潇潇能够翻到某一页时,比如翻到苹果那页,我就会拿个苹果放在他眼前,反复地对他说:“这是苹果,苹果,红红的、圆圆的,是潇潇最喜欢吃的水果。”

我和潇潇爸都喜欢读书,所以家庭藏书也比较丰富,我们看书时,潇潇自然也会受到影响,有模有样地捧本书认真地“读”起来。有一次,潇潇突然冒出这么一句:“啊!妈妈!快看!这不是我的自行车吗?”原来在书里面他发现了自己熟悉的物体,这是多么令孩子兴奋的事情啊!那时的潇潇刚满2岁。

从此以后,每天我都会抽时间拿着书认真地给潇潇读一个故事。有时候,当他问起我为什么月亮有时是圆的,有时又是弯的问题时,我就会拿出《百科全书》或是《十万个为什么》,照着书给他“读”,看到他满脸迷惑的样子,我就会用自己的语言把答案生动、有趣地“读”出来,直到孩子能够理解为止。这一微小举动,没想到也培养了潇潇日后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时主动向书本求救的习惯,不得不说这是件值得我们欣慰与自豪的事情。

后来,潇潇上了幼儿园。一次去幼儿园接他的时候,同班一位小朋友的妈妈问我:“听班主任老师说你家儿子的知识面特别广,你们平时都给孩子看什么书呀?”没想到儿子在幼儿园的表现这么好,我自然是非常高兴!再后来,潇潇到了5岁,对书的喜爱可以用狂热来形容,开始“痴迷”各种带图片或文字的东西,从图书、报纸、广告牌,甚至是爸爸带回家的合同书。只要一有空,他就会专注于此,并且能够坚持很长一段时间。

(潇潇妈妈)

教 子 心 得

看到孩子如此热爱读书,相信很多家长是既开心又不解:孩子不识字,怎能阅读呢?现在阅读是不是太早了呢?其实,对于孩子来说,只要是与阅读活动有关的任何行为,都可以称之为阅读。比如,用小手指一页一页地翻书;会看画面,并能从中发现事物的变化;能将画面串联起来理解故事情节,读懂图书;会用口语讲述画面内容,听大人念图书文字等等。

一般来说,嗷嗷待哺的新生儿对图形已经有了知觉。半岁左右,亲子阅读的方式更容易被孩子接受,也就是,家长要和孩子一起读书,而且一定要选那些大画面、色彩比较鲜艳的图书,而不是随便扔一本书让孩子去读。另外,对于小婴儿来说,感兴趣的往往是局部细节,再丰富的故事情节也吸引不了他,所以为了让阅读变成一件快乐的事,建议家长可以把故事编成文字或图片,或是选最精彩的讲给她听。

到了3岁左右,孩子特别愿意听别人阅读,因为那时的他们还不识字,没有掌握语言,所以会要求父母读给他们听。当然,在这一过程中,作为家长,千万不要在乎孩子到底能不能听懂,你要做的就是用图书跟孩子互动。慢慢地,当你发现孩子喜欢用小手指,用咿呀稚语回应你时,就说明他对你读的内容感兴趣了。

随着阅读敏感期的到来,在孩子5岁左右,他们不再单纯停留在图画书多彩而有趣的图案上,对图画书上的文字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正如故事中的潇潇一样。因此,在这一阶段,家长应该对孩子阅读敏感期的到来感到高兴,对他们“痴迷”看书的行为给予理解和支持,并让孩子知道这一阅读活动是被父母允许和赞同的。同时,为孩子选择形象、直观、故事性强的图书,而且要保证图书种类多样、形式各异。另外,家长还要鼓励孩子自由阅读、自由探索,即便他们在阅读中遇到许多不能真正理解透彻的东西,也千万不要代替孩子去读。除非孩子主动来寻求帮助,家长才可以帮助孩子解决疑惑,协助其解决进一步阅读的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