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孩子突然发现了“笔”这样东西,而且它还可以在“纸”这样的东西上面留下痕迹;有一天,孩子突然发现了线条、圈圈、颜色,是可以随意摆布的。这个时候,不要紧张孩子的画应该如何看?怎样引导?也不要疑惑要不要让孩子去上绘画培训班?因为大自然早已给孩子的身体里置放了一个叫做绘画的敏感期,学会接纳、学会放手、学会尊重,陪着孩子走入涂鸦的世界,他自己就能解决一切。
捕捉孩子绘画的敏感期
有一个叫佳慧的小朋友,3岁半入园就出现了绘画的敏感期。那段时间,每天来幼儿园后,她不接触任何教具,只用随身带的画笔画画。佳慧没有什么绘画基础,经常要求老师帮她画。午睡时,她也总是躺在床上,用食指反复描摹墙壁瓷砖上的花纹。两个月内,每天中午佳慧都会重复这个动作,每次大约半小时。
还有一个叫昊昊的小朋友,当他处于绘画敏感期时,在幼儿园整天就是画画,在家里除了看电视也是画画。这个小朋友是走到哪儿画到哪儿,走廊里,教室里,有时就干脆趴在地上画。午睡时,也是常常趁老师不注意,“嗖”地跳起来站在床上,捏着一根短短的铅笔头,飞快在墙上画出一幅画。有一次,让老师惊讶的不仅仅是他一分钟之内画完画的行为,还有他那惊人之作:墙上是一个乘着降落伞从天而降的小女孩,两根又细又长的辫子向上飞舞着,狂喜的笑容、精灵的眼睛,整幅画面极为生动。“在我眼里,他就是个天才!”老师为他的行为而赞叹。后来,午睡时也就不管这个天才,让他自由地画画。
孩子只是简单地画吗?孩子只是简单地写生、描摹对象吗?成人可能是,但是正常状态下的儿童不是。要知道,孩子的这些行为是他们在内心的引导下进行的自发活动,事实上,他是在表达他看见的、想到的、向往的,他是在表达他的注意对象、他的喜爱、他的内心活动、他的情感。然而,当我们翻开孩子的画画历程时,才会恍悟,原来这一切离我们竟然是那么的自然、那么的熟悉、那么的亲切。
婴儿从出生后下半年开始,学会用拇指与食指拿东西,这就为书写、绘画能力的发展打下了基础,而多数儿童过了周岁就能画画了。这个时期过后,孩子总是不断地要求大人绘画,因为他开始意识到自己的能力是有限的。
两岁以后,孩子开始会使用铅笔或蜡笔画一些简单的线条、圆圈、线团等简单、粗糙的符号,尽管如此,他们也一样乐在其中。
3岁以前,孩子会对自己画出的线条联想到并说出自己偶然想到的形象,但是成人很难辨别出他们画的到底是什么。比如,画的圆形,他们会说画的是爸爸,从圆形中画出四条线,他们会说这是爸爸的手和脚。
到了四五岁,所画的画常常是他们感受最深的东西,而且能够抓住事物的特征,让人一看就知道画的是什么。而5岁的孩子已经逐渐能自己绘画了,甚至还会把自己知道的事物和动作一一排列地画到纸上。
6岁以后,孩子依然会通过绘画的方式不断地表达自己对生活、自然以及周围发生事情的真实感受和心灵感觉,不过,他们的作品不再像以前那样简单,绘画的语言、手法也逐渐丰富起来,而且他们对细节的兴趣也更大了,把细节画得一丝不苟。
可以说,绘画就是孩子天生具备的一种语言形式,而他们对绘画所表现出的痴迷和创造潜力也往往令成人惊叹不已。在绘画中,孩子恰恰是根据内心的引导,倾听心的呼唤,不断地表达着自己的所见、所闻与所思,而孩子的喜好、情感及对生活的感悟也恰到好处地融入其中。
因此,当你的身边也有这么一位“小画家”时,千万不要对他们的行为过多干涉,对他们的想法指手画脚,对他们的作品评头论足,因为在这个时期,孩子的画是没有好坏之分的,这只不过是他们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只不过是他们自然成长的一种体现。学会让孩子自己张开想象力的翅膀,自己发现艺术的奥秘,按照自己的思路自由地表达自己,才是为人父母最需做的事情,要知道,教育的意义是帮助他们成长,而不是教给他们什么。
反之,如果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只会破坏孩子的绘画天赋和创作热情,使孩子怀疑自己的能力,甚至,此后都不愿意拿起画笔。
成长日记59:“我的小汽车有翅膀”
轩轩4岁时,开始喜欢拿着画笔乱画。
有一次,眼看轩轩的“作品”就要完工了,我指了指画纸问他:“轩轩,你画的是什么呀?”
轩轩得意地对我说:“我画的是小汽车!妈妈你看,我的小汽车还有翅膀哦。”
看着这幅可笑至极的“作品”,我不觉地笑出声来:“小汽车怎么能有翅膀呢?哈哈,你看,这里竟然还有5个轮子。宝贝,你见过5个轮子的汽车吗?”
还没等轩轩开口,我就赶忙拿过他的画笔,边比画边说:“来,妈妈教你,小汽车应该是这样画的。”
可是,轩轩听了,一脸的不悦,之前的兴奋表情也荡然无存。只见他一把夺过画笔,扔在地上,跑回自己的房间。
从那以后,轩轩就很少愿意画画了。
(轩轩妈妈)
教 子 心 得
现如今,这是个令很多年轻父母看来不可思议,但是又确确实实会发生的事情。妈妈的“举手之劳”为何会让轩轩做出如此大的反应?回答这个令很多人困惑不已的问题之前,先让我们看一个真实的故事。
一个孩子在他四五岁的时候,突然喜欢上了绘画,整天忘我地画着。有一天,天刚刚亮,这个孩子就要起床画画。于是,妈妈就给他弄上纸笔,画吧。结果孩子把纸画完了,没有地方可画了,就往床单上画,床单画完了,就往身上画,等孩子的爸爸妈妈过来看时,发现纸上、床单、身上全画满了。可是,爸爸妈妈并没有生气,只是平静而且带着欣赏的口吻说:“孩子,你的作品太棒了!”后来,这个孩子在绘画方面做出了一番卓越的成就。
很显然,这是两个已经进入绘画敏感期的孩子,后一个因为有了自由的发挥空间,所以,他可以天马行空地画啊画,而前一个因为有了家人所谓的“引导”,甚至日后都不愿意再拿起画笔。
有人说,绘画敏感期就是孩子天然的一种语言表达方式,他们会根据自己的内心理解和喜好,任意地去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与所思,表达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不同于成人的感悟。在这种时候,一个充满自由氛围的环境,可以鼓励孩子通过绘画的形式表现自己的真实感觉和想法,毫无疑问,这样做保护了孩子的绘画天赋,也保护了孩子表达他对世界的认识与理解,这对孩子来说,也是一种愉快而幸福的成长经历。这么看来,家庭可以给孩子的,原来只是爱孩子的自由空间。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不少家长往往会随便制止孩子的“乱画”行为,随便纠正孩子的画,甚至是随便妄加评断孩子的作品。其实,孩子即便是画了蓝色的苹果、方形的太阳、长得比树还要大的花朵那又何妨,殊不知,这才是孩子最自然的创造性和思维能力,这才是他们天赋发展的最自然的体现。
让孩子自由地去发展他的绘画天赋,任孩子漫无目的地乱画,学会欣赏孩子的作品,并利用有利时机让他能尽情探索,或许这才是为人父母最需有的智慧。
成长日记60:从“乱画”到“会画”
有段时间,一向喜欢寻高往下跳的一楠突然不跳了,而是趴在桌上专心致志地画起画来。只见,一楠握着笔不断地在纸上绕着圆形曲线,之后又任意在纸上画出直线和曲线组成的各种图形。很明显他处在涂鸦期,但我依然会和他一起分享他的画,仔细欣赏他的画,并时不时地赞美着:“哇,妈妈觉得这张像狮子、这张像喇叭花等等。”就这样,一楠一画就是2个月,而且还能较为娴熟地运用笔了。那时的一楠只有2岁7个月。
有一次,我带一楠坐双层巴士,之后他便疯狂地画双层巴士和公共汽车,这种状态持续了将近一个月。可是有一天,他突然不画了,而是开始不断要求我为他画各种各样的汽车,当我试着鼓励他比照实物或是图片画时,他总是说:“妈妈,我不会画。”那时的一楠3岁8个月。
前几天,我带一楠去他的小表哥家里玩,他看见哥哥在地上画房子,便也要求画,从此每天都要求画。起初他总是一张接着一张地画大大小小、各式各样、功能齐全的汽车,接着开始画其他的,有爸爸、妈妈,也有电视机、遥控器、手机、杯子等,还有兔子、小猫咪这些小动物,跟以往不同的是,现在的一楠不是一边看一边画,而是先认真地看然后再慢慢地画。比如,在他画小猫咪的时候,会先看看小猫咪,然后再抓起小猫咪数数有几条腿,最后才跑到桌旁一气画成。除此之外,与前两次不同的是,这次一楠画画时不再说:“妈妈,我不会画。”而是只要看到想画的物品,他便有勇气尝试着去画。于是,我有意拿给他一本仿真汽车的小册子,让他来画。可是,过了几天,当我翻看他画的消防车、救护车、大卡车、坦克等时,眼泪差一点涌了出来,因为从他的画中已能清楚地分辨出画的是什么车了!那时的一楠刚刚4岁半。
(一楠妈妈)
教 子 心 得
敏感期中的幼儿往往对敏感对象表现出令成人不可思议的痴迷热情,而幼儿绘画敏感期到来时也是如此。
从两岁开始,幼儿尝试画线状团;3岁左右有了运笔意识,画画的形状大多是不规则的梨形、圆形及其他简单形状。不过在这之后,儿童开始意识到自己能力有限,于是会不断要求大人给他画。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他们又渐渐开始自己画画。在这个时期,儿童已经基本能够从宏观的角度来观察事物,进而能够渐渐画出一个事物的基本轮廓,画出人物的头部、四肢和躯干,但是还不能画出多少细节内容。再之后,儿童开始把握细节,对微妙的神态也有了感觉,所画的画也变得生动而奇妙。可以说,儿童对敏感对象表现出来的痴迷、热忱的状态,使他们达到一种出神入化的境界,也使他们深入事物的本质,掌握事物,并最终改造和创造事物。毫无疑问,这一变化也在无形中净化着儿童的心灵,让儿童发现了非凡的美。
当绘画这种特殊的语言逐渐成为儿童描述他们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和真实感受的时候,伴随他们成长的画笔不仅给他们带来喜悦,也不断地为家长传递着这样一个信息:比关注孩子艺术天赋更为重要的就是给孩子足够的自由,让他去画。因为只有有了自由,孩子才会按着自己内在的需求去创作;只有有了自由,孩子的内心才会变得强大,他们的创作热情才会延续。就如故事中的一楠妈妈一样,正是因为她懂得遵循孩子内心的需求,孩子才能尽情地释放自己的绘画天赋。
当然,家长给予孩子自由的时候,也并非对孩子的行为不闻不问,而是应该适时地给予必要的指导,就如一楠妈妈一样,给予孩子必要的赞赏、给予孩子手把手的教导、给予孩子最恰当的早教材料(仿真汽车的小册子),或许当我们家长做足这些“功课”的时候,也就不会再问这样一些问题了,“我的孩子没有绘画天赋,如何帮助他?”“我的孩子最近对绘画很感兴趣,如何培养他?”“我们不懂绘画怎么帮助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