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有佛法就有办法
13271100000031

第31章 不如意常八九,随遇而安

是日已过,命则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

——弘一法师

古人比喻光阴的可贵,说道一寸光阴一寸金,把光阴等同于黄金,可是光阴总是在无可奈何中消逝,生命也诚如这难买的光阴,一旦逝去,便无法挽回,所以人生中总是存在很多无奈的事情。

弘一法师说:“是日已过,命则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意思是说,世事无常,生命的消逝似乎总让人充满了消极悲观的情绪,那些生活在浅水中的鱼,即使水越来越少,它们也快乐,因为,鱼和水每一次相逢,都是得其所哉,死在眼前,也可以活得快乐。

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人生总是如此。世事没有一帆风顺的,但人仍然要在这不如意中度过人生的几十个寒暑。人与人生命的长度大致相同,但宽度却大相径庭:撑着不死,还是好好活着,表面看来没什么区别,其实实质大不一样。

大热天,禅院里的花被晒萎了。

“天哪,快浇点水吧!”小和尚喊着,接着去提了桶水来。

“别急!”老和尚说,“现在太阳晒得很,一冷一热,非死不可,等晚一点再浇。”

傍晚,那盆花已经成了“霉干菜”的样子。

“不早浇……”小和尚见状,抱怨道,“一定已经干死了,怎么浇也活不了了。”

“浇吧!”老和尚指示。

水浇下去,没多久,已经垂下去的花,居然全站了起来,而且生机盎然。

“天哪!”小和尚喊,“它们可真厉害,憋在那儿,撑着不死。”

老和尚纠正:“不是撑着不死,是好好活着。”

“这有什么不同呢?”小和尚低着头,十分不解。

“当然不同。”老和尚拍拍小和尚,“我问你,我今年八十多了,我是撑着不死,还是好好活着?”

小和尚低下头沉思起来。

晚课完了,老和尚把小和尚叫到面前问:“怎么样?想通了吗?”

“没有。”小和尚还低着头。

老和尚严肃地说:“一天到晚怕死的人,是撑着不死;每天都向前看的人,是好好活着。得一天寿命,就要好好过一天。那些活着的时候天天为了怕死而拜佛烧香,希望死后能成佛的人,绝对成不了佛。”

说到此,老和尚笑笑:“他今生能好好过,却没好好过,老天何必给他死后更好的生活?”

对于禅院里的花来说,“和尚没浇水”虽然很不如意,但那是和尚的事,“好好生长”才是它自己的事,这盆向前看的花,得一天寿命,便好好过一天,真正理解了生命的意义。

在生活中,不如意的事情太多,其实根本不需要像小和尚那样急躁,而是要学习老和尚那样随遇而安的心态。既然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时都没有领悟何为真生命,那还能指望他在死后获得全新的生命吗?

弘一法师解释说,这里的“好好生长”与“撑着不死”是对同一种处境的不同选择,因为“好好生长”是一种面对生活泰然自若的活,而“撑着不死”是一种对生活充满无奈的活,所以我们应该揣着一颗必死之心,能够直面生死才不会在逆境面前瞬间崩溃。好好生长是一种积极的随意的心态,顺从一天又一天精彩的生活,只要保持眼睛有光泽,心灵就永远不会荒芜。

因此,当我们感觉到生活的枯燥或者痛苦时,并不是因为山河不够壮丽,也不是因为世界不够美丽,更不是人生不够绚丽,只是我们的心灵被束缚得不自由了。人生中本来就是充满着太多的如此,为工作、为感情、为家庭,何必想得太多呢,给自己一份自由的空间,释放心灵上的种种困扰,就会发现生活会是一种不一样的美丽色彩。

§§第五课 虚云法师谈人生定位—找到认识自己的途径

很多时候,

人能看清别人,

却不清楚自己。

悟,

是佛给世人的法门,

让我们张开慧眼,

参透自己。

·大师简介·

虚云法师(1840年—1959年),俗姓萧,法名古岩,字德清,后改为虚云。出生于福建泉州,原籍湖南。

法师出生时,胎衣缠身,形如肉团。母亲受惊,竟气绝而死。父亲连忙请人剪开胎衣,才发现里面有个男孩。

1852年,13岁的法师随父送祖母、生母灵柩回到了老家湖南湘乡。看到前来家中做佛事的僧人,心生欢喜,从此开始读佛书。17岁时萌发了出家的念头,出走南岳,路途中被家人截回,并被迫与田、谭二氏完婚。

19岁时,法师逃往福州鼓山涌泉寺,礼常开法师披剃出家。24岁时,其父在湖南湘乡病逝,庶母王氏便领着田、谭二氏于湘乡观音山削发为尼。31岁时,法师经人指点,前往天台山龙泉庵参拜融镜法师,从此专意禅法。

1900年,法师经西安至终南山潜修,改名虚云。出山后,四处行脚,参访求道,足迹遍及四川、西藏乃至印度、斯里兰卡、缅甸等地。后回国在云南弘教十八年,重振鸡足山。

1959年,虚云法师吉祥卧示寂于江西云居山真如寺,世寿120岁。

虚云法师一生愿广行深,大力弘扬禅法,被佛教界公认为近现代中国最有影响的禅门泰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