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中国地理未解之谜全纪录
13269000000061

第61章 沧州铁狮子之谜

“沧州狮子应州塔,正定菩萨赵州桥”,说的是“华北四宝”,这“四宝”是我国铸铁、木建筑、铸铜和桥梁工艺的杰出典范,被列入国家著名文物的范畴。

作为“四宝”之首的沧州铁狮子,被誉为沧州的市徽,也的的确确是一件令沧州、令华北,甚至令全中国人民都为之骄傲的一件伟大而精湛的铁铸艺术珍品!令人啧啧称奇的不仅仅是其逼真雄伟的艺术造型,还有其至今也未曾说清的身世缘由。

沧州铁狮子位于沧县旧州镇东关(是国务院公布的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体形庞大,恢弘威猛的雄壮气势不愧其狮子王的美誉。清代李云峥在《铁狮赋》中赞叹其威武雄姿时写道:“飙生奋鬣,星若悬眸,爪排若锯,牙列如钩。既狰狞而蹀躞,乍奔突而淹留。昂首西倾,吸波涛于广淀,掉尾东扫,抗潮汐于蜃楼。”

铁狮子的牙周及颈项右侧有“大周广顺三年铸”(953年)的字样,算来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铁狮子通高约5.3米,通长约6.1米,其中身高约3.8米,头部高约1.5米,身躯宽约3.17米,总重量近30吨。这个庞然大物采用“泥范明浇法”(该工艺主要分为五个步骤:1.塑泥模:先用泥土按照设计方案塑成泥模;2.制外范:在泥模外覆盖一层泥片,反印出泥模的表面纹饰,待泥片半干后,按照狮子的首耳足尾灯的对称点,划分成若干块范,剥离,再拼接,而后晾干,修补范内留下的花纹;3.制内范:将原有的泥模均匀地刮掉一层,刮掉的厚度就是所要铸造的铁器的厚度;4.合并内外范:将内外范相套,在合拢的外范上留有一个带浇注孔的范盖;5.浇铸:从浇铸孔注入铁溶液,冷却后,清空内外范)铸成,范块痕迹从脚到头共计21层,五百余块,规模宏大,技艺精湛。

铁狮子是公认的铸铁艺术瑰宝,而其铸造原因却一直存在争议,主要论点有三:

1、铸狮罚罪人说。民国《沧县志》(卷十三)上记载:周世宗北征契丹,罚罪人铸此,以镇州城。

2、开元寺佛座说。民国《沧县志》(卷十六)载:狮在开元寺前,且背负巨盆,当即寺中物。虽然铁狮子左肋的“山东李云造”,以及头部的“窦田、郭宝玉”等字迹清晰可辨,但位于其腹内和牙周的众多字迹却已经残毁不全或模糊不清了。后有人指出该模糊的字迹实为《金刚经》文;加之铁狮子背上的巨盆成莲台状,而文殊菩萨驾乘的就是一头象征智慧的狮子,故有人推断巨盆上很可能原来塑有佛像,而沧州的铁狮子就是类似文殊菩萨坐骑的寺院佛座。

3、铸狮镇海神说。乾隆《沧州志》(卷十六)李之峥《铁狮赋》中记载:铸此狻貌,为驯海若(海神名)。沧县为水陆要冲,北达津沽,南通齐鲁,濒临海洋,自然经常受到海啸危害,遂铸铁狮,求平安,镇水患。民间还流传着一个传说,沧县原本人杰地灵、生活富足,突有一天乌云翻滚,恶浪滔天,屋倒船倾,民众四散逃生。就在恶龙扬妖施恶为所欲为的时候,一头雄狮拔地而起,怒奔恶龙,狮龙争霸,狮跃龙腾,一直激战到转天黎明,雄狮才终于把恶龙赶回东海深处。险些淹没了沧州城的汪汪海水也渐渐退去。为了震慑邪恶的妖龙,也为了纪念威武正义的雄狮,沧州的人民自愿捐款,请来打铁名匠李云师傅,带领九九八十一位高徒,历时九九八十一天,耗用九九八十一吨钢铁,终于在雄狮愤然跃起的地方,铸起了这尊威震四海的巨狮,人称“镇海吼”。

三种说法各有凭证,又都没有足够令人信服的证据,这是历史的遗憾,也是文物的魅力。无论其确切的来历身世如何,作为我国现存的最大铸铁件,他当之无愧地成为我国乃至世界古代铸铁工艺的奇珍瑰宝。千年的风雨侵蚀已经在它的身体上留下了斑驳创痕,让我们共同珍视它,保护它,让这尊威武雄狮永远屹立在沧州,永远为善良的人们带来平和安康的富足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