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中国地理未解之谜全纪录
13269000000168

第168章 喜马拉雅之谜

西藏佛教徒称喜马拉雅山最高的峰为“珠穆朗玛”,意即世界的圣母。尼泊尔教徒称之为“娑伽摩沓”,意思是海洋上面的极巅。这两个名称,都表达了当地民众对这座山峰的敬仰与热爱之情,因为它是世界最雄壮山脉的最高峰。

珠穆朗玛峰高8848米,峰顶穿透高空射流。时速有时达320公里强风,经常吹袭峰顶,刮起漫天雪片,较下方有大片晶莹的冰川及裸露的岩石,美丽的景色既逗人喜爱又叫人望而却步。

几千年来,许多民族曾在喜马拉雅山脉的圣母峰及其姊妹峰里生活。在古梵文中,喜马拉雅的意思是“雪的住所”。该区的神话、宗教、文学、政治及经济都深受这条山脉的影响。旅行家、探险家、登山家及科学家,都对喜马拉雅山悠然神往。

我们像前人一样,心里一直在思考着:这条山脉为什么会在这里?有此山脉以前这里是什么?山脉的年龄多大?是什么庞大力量造成的?为什么这样高?

喜马拉雅山脉耸立于印度河、恒河、雅鲁藏布江等河系的低洼冲积平原上,绵延2400公里,形成一个大弧形隔开印度次大陆及西藏高原,宽度自160至400公里不等。这个崎岖的山脉地带分成几个相连的分段。西瓦里克(又名楚利亚)山脉是印度平原北面的第一段,高915至1220米不等。喜马拉雅山脉包括几个起伏连接山岭,高3660至4570米不等。喜马拉雅山脉本身较高的山顶是冰川蚀成的山峰,6.5公里至9公里不等。接着是较矮的西藏陆缘山脉,山势渐低,没入海拔4572米的西藏高原。喜马拉雅山脉在克什米尔北部没入巍峨的喀喇昆仑山是一条条“外喜马拉雅”大山脉,有世界第二高峰葵山峰,海拔8610米。

这条大山脉的庞大弧形,足以把欧洲的整个阿尔卑斯山脉团团围住。各山峰的高度平均超过5791米。此外,喜马拉雅山脉和喀喇昆仑山共有500多个高逾610米的山峰。其中100多个超过7620米!北美洲只有一个6096米高峰,即阿拉斯加的麦京利峰、西欧的最高峰是法国阿尔卑斯山脉的白郎峰,海拔仅4810米。

亲自到过喜马拉雅山脉游历研究的几位地质学家,都觉得要找出造成这条山脉的详细过程,绝非易事。而恶劣的气候环境,也是工作的障碍,因而出现盲人摸象的情形。压缩、上升及侵蚀等地质变化,因时因地不同,所以,研究占地那么广阔、年代那么久远的山峰,就像玩复杂的拼图游戏。由于缺乏可以证明年代的化石,加上岩石构造混淆不清,探索远古地壳变化的经过,益加困难。

地质学家都承认,从阿尔卑斯山脉到东南亚各大山脉的欧亚大陆山系,包括喜马拉雅山脉,都是在过去6500万年间达到最高点的一种力量所造成。这山系的各山脉,都是地壳强烈隆起的产物。地壳隆起时把一个古代深海海沟里极厚的沉积岩层推出海面。地质学家称这个海沟为“古地中海”。

什么原始力量能产生这种庞大的隆起呢?地质学家现在大都认为,力量来自大陆漂移。这是多年前先由德国地质学家韦格纳提出的论点。

约1亿8000万年前,整个欧亚大陆边缘南临古地中海海沟。古代南方的超级大陆“风瓦纳古陆”裂开之后,几个板块状部分开始移动。印度次大陆从非洲南部分裂出来之后,在随后1亿年间向北撞去。古地中海海沟受到南面的印度和北面的亚洲大陆两面挤压,好像一把大钳子把它越钳越紧。

无情的钳力继续增强,挤压力也随之增大。压皱了的沉积岩被迫从海底上升,填平以前的海道。

印度板块与欧亚大陆板块的大碰撞,在7000万至6500万年前那段时间内发生。尽管印度板块撞力极大,即为欧亚大陆板块所阻,印度板块于是向下楔入,以更大的力量陷入古地中海海沟。

在其后3000万年间,古地中海因为海底被陷入的印度板块推起,浅水部分逐渐见底。最后,古地中海的一部分成为西藏高原。高原南部边缘的西藏陆缘山脉,成为该地区的第一条主降落在越来越陡峭的南山坡。各大河流因上游水力增加,尚有旧断裂线和褶皱结构冲蚀地面,与流下高原的溪流汇合一起,奠定了今天河流水系的雏形。

在南面,古代印度河、恒河及雅鲁藏布江挟带来的岩石碎片,迅速填塞阿拉伯海及孟加拉湾的古老河口湾。这三大河流每天挟带三百多万吨杂物入海,大规模的冲蚀和淤积,一直到今天都未停止。

约3000年前,地壳活动渐趋高潮,造山运动的速度大为加快,喜马拉雅山脉也开始急升。以前的海道完全封闭。随着印度板块继续陷入古地中海海沟,板块顶部几层旧岩石削落仰跌,层层重叠,在平地上向南伸出很远。岩石这种波浪式“逆掩断层”称为“推复体”。

推复体在印度陆块上逐个往外推,向南移了96公里远。每个新推复体有比前一个更古老的岩石。最后,这些推复体都褶皱起来,像手风琴上的腔褶一样,把以前的古地中海海沟填塞了400公里。

整个这段期间,河流的“下切侵蚀”几乎与山脉上升速度相同。从上升中的喜马拉雅山脉侵蚀出来的大量风化物质,被挟带到平原,再由印度河、恒河及雅鲁藏布江冲流入大海。这些沉积物的重量造成洼地,又能容纳更多沉积物。在某些地点,恒河平原下面的沉积物,目前厚达7620米。

早期喜马拉雅山脉的高度可能是3657米,和今天的阿尔卑斯山差不多。喜马拉雅山脉什么时候才成为地球上最高的山脉?大约仅在过去的60万年期间,这个期间里,冰种部更多更厚。

喜马拉雅山脉在一次突发急升中,到达“壮年期”。地壳下面岩浆形成的幼年结晶岩石,被逼沿着最北面推复体核心及其外围上升,成为今天所见那些花岗岩大山峰。在某些山峰,例如圣母峰,古地中海海底含有化石的沉积物,骑在新结晶岩石背上,被推上了峰顶。

瑞士地质学家海根相信喜马拉雅山脉庞大的结晶岩石主脉不断升高,是由于印度板块继续挤压,逼使此核心区的岩石向上冒升。其他地质学家认为,结晶岩石山峰惊人上升,倒是地球不停走向“地壳均衡”的反应:如果地壳某处下降,另一处就会上升。苏黎世大学的甘瑟认为,最高山峰出现于最深、最重的恒河冲积对面,就是这个原因。

喜马拉雅山脉还在增长?我们不敢断言,因为测量技术还不能作那么精确的测度。但我们确知地壳仍在移动中,从未休止。下喜马拉雅山脉地区及恒河盆地的剧烈地震,就可证明深处的地壳活动。1934年,在尼泊尔及印度比哈尔使1000人丧生的大地震,震中央位于圣母峰正南的恒河海沟下面。

地质学家诺尔·欧德尔从艰险的北面峰上27000英尺,首次发现圣母峰的尖塔形峰顶,是古地中海带有化石的石灰岩所构成,年代已有三亿五千万年。

山体呈巨型金字塔的珠穆朗玛峰巍然屹立,为群峰之首。最先发现和熟悉这一世界最高峰的是我国的藏族同胞和尼泊尔人民。在西藏的历史记载和传说中,也流传着不少关于珠穆朗玛峰的故事。据西藏佛经记载,藏王下命令把这个地区作为供养百鸟的地方,当地的喇嘛教则把所有的鸟视为神。尼泊尔人民称它为“萨加玛塔”,这是一个梵语复词:“萨加”意为“天”,“玛塔”意为“头”或“山峰”,两个词合在一起便是“高达天庭的山峰”或“摩天岭”之意。18世纪初,中国测量人员测定了珠穆朗玛峰的位置,并把它载入1719年铜版印制的《皇舆全览图》。

为了攀登珠穆朗玛峰,从1921年到1938年,英国人在北坡进行过多次尝试,但都没有成功。1953年5月29日,人们首次从南坡登顶征服了世界最高峰,其中一个是尼泊尔谢尔巴族人,另一个为新西兰人。1960年5月25日,我国登山队王富洲等三人第一次从北坡登上珠穆朗玛峰,在世界登山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