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中国地理未解之谜全纪录
13269000000152

第152章 高远古城拉萨之谜

“圣地”,这是藏语拉萨的本意。其实,拉萨绝不仅仅是虔诚的藏族佛教徒所心想神往的一方圣洁净土,而且也是世界上无数喜奇好胜的游客心目中的一个神秘境域。

这座遐迩闻名的高原古城,坐落在海拔3650米的拉萨平原上。

在公元7世纪初,这里还是灌木丛生,沼泽密布的一片荒滩,叫做卧玛塘,而现今的旧市区则是一个湖泊,叫做卧玛错(“错”,藏语即湖)。直到唐太宗贞观七年(公元633年),致力于统一西藏大业的吐蕃部落赞普(王)松赞干布把首都迁到这里,卧玛塘才开始变样。

关于松赞干布迁都的事,有这样的传说:松赞干布自幼聪颖过人,未继王位时,他曾到卧玛塘来游玩。他睁开慧眼,看到此地平原当中两座孤山拔立,山上留有菩萨修行隐居过的仙府,便认定这里是一块福地。所以他登位后不久,即决定迁都至此了。

那么,荒凉的卧玛塘又是怎么繁盛起来的呢?人们忘不了文成公主在拉萨建设中的丰功伟绩。相传,文成公主于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一月刚抵达拉萨时,此地仍是旧颜未改,连公主进藏所带的一尊释迦牟尼像都无室可供,不得已只好在沙地丛莽之中张帷挂幔,暂时供奉。公主博学多才,熟谙星象之术。她细观天象地气,以为拉萨一带地势宛若罗刹妖女仰卧,凶相毕露,不利于创基立国,而只有在罗刹女的心脏———卧玛错上建寺,才能镇其妖气,化大凶为大吉。于是,浩大的填湖建寺工程开工了。经过两年时间,原来的卧玛错上矗立起了拉萨的第一座宏伟建筑———大昭寺。不久,附近的小昭寺也相继竣工。此时,文成公主再观天象,认为拉萨已是瑞霭纷纭、祥光笼罩。

在拉萨,处处可以感到人们对文成公主的敬仰、爱戴之情,那株屹立在大昭寺门前的老干虬枝的枯柳,就是一个最好的见证。相传它是1300多年前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亲手栽植的,因之被称为“唐柳”或“公主柳”。尽管这株千年古树已经枯死多年,但藏族人民仍然精心保护着它,仿佛它是一位有血有肉的历史老人,会不时地向子孙后代讲述娓娓动听的民族团结的往事。在古柳的身旁,树立着三通石碑,其中最著名的是“唐蕃会盟碑”,立于唐代长庆三年(公元823年)。碑高丈余、宽二尺半、厚一尺。碑文用藏、汉两种文字镌刻,记载的是唐穆宗和吐蕃赞普(王)弃足德赞结盟和好的事情。因前有文成、金城二公主嫁到吐蕃,穆宗与赞普弃足德赞系舅甥之分,故此碑又被称为“舅甥会盟碑”,碑文记载着汉藏两族的亲戚关系,表达了双方“彼此不为寇敌,不举兵革”、“务令万牲安泰,所思如”和“永崇舅甥之好”的良好意愿。

会盟碑的对面,便是大昭寺了。据说,大昭寺的建筑图是文成公主亲绘的,而松赞干布则亲自参加了施工。一天,松赞干布正在梁架上挥斧操作,因为他是神的化身,所以有“分身之法”,人们竟看到梁架上下无数松赞干布操作的奇景。这时有人不由脱口惊呼,引得松赞干布回首俯视,一不留神,斧刃把梁上雕刻的人面狮身像的鼻子削去了。为此,寺中108个人面狮身像全是扁平鼻子的。在寺内,还保存着一件“法力无穷”的小物什,就是清朝乾隆皇帝钦赐的“金钵巴瓶”(供抽签、确认达赖“转世灵童”用的法器),它曾经注定了好几世达赖的命运。

布达拉宫是西藏现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堡建筑群,始建于公元7世纪,共有1000间宫室。虔诚的佛教徒们誉其为“第二个殊胜的普陀山”,布达拉即由普陀罗音变而来。初创的布达拉宫没能保留下来,早已毁于雷击、火灾和兵乱。现存的宫室,是17世纪,五世达赖执掌全藏政事以后重建的。自始,这里便继吐蕃王朝以后(吐蕃王朝覆灭于公元9世纪)再度成为西藏地方的政治、宗教中心。宫室建筑大体可分为两大部分,白宫为达赖日常起居、从事政治、宗教活动的场所。红宫主要是历世达赖的灵塔殿和各类佛堂。

“德阳厦”,是一个宽敞院落,专供达赖娱乐。“达松格廓”廊道壁画中的四大天王、护法神将的尊容令人望而生畏。文成公主进藏完婚的画面则情趣盎然。文成公主到达拉萨的壁画,是依据藏族史书中的传说绘制的。据说:公主是一位慈善的女神的化身,她能从各方到达拉萨。为了不失礼仪,松赞干布便往四方都派了迎接的官员。结果,各方都迎接到了公主。在通道的南墙,只见一只清晰的全手掌印模跃然壁上,外面嵌着玻璃护罩。这是五世达赖的手模。据熟知藏史的同志介绍,五世达赖晚年,因年事已高,不能亲政,便把全藏事宜,全都委托给第巴(藏王)。但当时第巴的威望还不够高,难以服众,为此,达赖发此手模政令,明令第巴代行其权,管理全藏。达赖去世以后,第巴密不发丧,凭着这道政令,又统治全藏十数年。因五世达赖是西藏历史上一位政绩卓著的杰出人物,第一个接受清朝皇帝敕封的“达赖”称号,所以这手模一直被精心保护,至今已有300年了。

比起宏伟的布达拉宫来,龙王潭真好似是一位羞答答的小妹妹。它占地不多,却透着一丝深幽的灵气。碧波荡漾的深潭呈椭圆形,潭心含一小岛,有一座拱形木桥与岸边搭连。园林虽小,景色怡然。富于想象力的藏族人民总爱把人间美好的东西,涂饰上神奇的色彩,关于龙王潭,自然也就有许多动人的传说。相传:远古时,拉萨一带是一个美丽的海湾,管辖这里的是一个王子,海边的人们过着安乐的生活。后来,一条狂暴的孽龙来到这里,兴风作浪,使人们常受潮水侵袭之苦。为了消灾求安,王子只好按孽龙的要求,每年选一名属虎的童男投海相祭。年复一年,无数无辜的孩子惨遭吞噬。这一年,又一个贫苦的男孩被作为贡品投海了,可他不甘做无谓的牺牲品,凭着原先学的一点法术,与孽龙展开了搏斗。拼搏了整整七天七夜,勇敢的男孩终于打败了孽龙,把它驱进远洋,并捣毁了龙宫。从此,这里的水退下去了,拉萨成了一片肥美的平原,而这平地下凹的深潭,就是当年被捣毁的龙宫所在。传说是传说,但喜玛拉雅山倒的确是世界上最年轻的山脉,拉萨平原确实是最后隆起的海底的一部分,古代叫特提斯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