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做人可以不必忙碌一生,只要基本生活不成问题,何不淡泊些,腾出时间和精力把心思用在充实精神修养上,细细品尝人生况味呢!
天地之趣闲静者得
【原文】
风花之潇洒,雪月之空清,唯静者为之主;水木之荣枯,竹石之消长,独闲者操其权。
【译文】
花舞轻风的摇曳之姿,月映皓雪的空明皎洁,只有内心宁静的人才能成为这美妙境界的主宰;河水涨落、树木荣枯,竹之青瘦、石之消长,只有有闲情逸致之人才能领略掌握。
【人生智慧】
“风花之潇洒,雪月之空清”,需要有一颗清静的心才能体会,唯有虚怀若谷才能聆听到自然界的动听语言,也只有心灵通透的人才能品味出自然界的真味。“水木之荣枯,竹石之消长”,需要有一双悠闲的双眼才能发现,身心忙碌的人连自己都顾不过来,又哪里有时间去关注与生存无多大关联的水木竹石的变化呢?
其实,清静悠闲与否只在你的内心,只要不把生存当作生活,日子就会过得轻松许多。不必非得置身山林,也无须远离红尘,只一颗闲淡之心与一双善睐双眸足矣。你要知山水乐趣,还须自作山水,在生活中制造自然、发现美。没有闲淡自然与山水同化之心,又怎能品得其中真味。
山居清洒入尘赘旒
【原文】
山居胸次清洒,触物皆有佳思;见孤云野鹤,而起超绝之想;遇石涧流泉,而动澡雪之思;抚老桧寒梅,而劲节挺立;侣沙鸥麋鹿,而机心顿忘。若一走入尘寰,无论物不相关,即此身亦属赘旒矣!
【译文】
隐居在深山中心胸清新洒脱,接触任何事物都会产生美好的遐想;看见闲云缥缈、野鹤高飞的自由自在,就会生出超越凡俗的念头。遇到山谷间的涧水和清泉,就会产生洗涤心灵的想法;抚摸苍老的松树和傲寒的梅花,会增添坚韧不拔傲然挺立的节操;与沙鸥麋鹿为伴,所有的心机就会立刻被遗忘。一旦再回到尘世,无论任何事物都不再和我有关,即使这个身体也会觉得是多余的。
【人生智慧】
大自然能带给我们心灵的安宁,因为山水万物是人们无言的老师。它不仅可以包容你,更能以自己的超脱、高洁、浑融濡染我们,它使你的心不是停留在道理的表面,而是融入生命之中。在山林之中穿行,在泉野之间出没,结庐在翠崖之上,放吟于幽谷之中,可以摆脱杂念烦恼,何等的逍遥自在。
环境能够造就人心,在现代社会,嘈杂喧嚣的都市生活使人们迷失了自我,在人与人的争斗中久了难免会沾染上许多不好的习气;而现代人若在大自然中陶冶惯了,和自然万物朝夕相处,自有一派道骨仙风的气度,即使重返世俗生活,也会多了一片超然物外的心境。
闲行芳草兀坐落花
【原文】
兴逐时来,芳草中撒履闲行,野鸟忘机时作伴;景与心会,落花下披襟兀坐,白云无语漫相留。
【译文】
兴致不期而至的时候,脱了鞋在草地上闲行漫步,野鸟也忘了被捕捉的危险飞到身边作伴;当景色与心灵互相融合,在落红飞花之下披着衣裳独自静坐,白云也会静静地停留在头上不忍飘去。
【人生智慧】
闲行芳草间,有野鸟为伴;兀坐落花下,对白云无语。自然界中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鸟一鱼都蕴含着至理奥妙、无限玄机。当你厌倦了争斗,厌倦了功名利禄,看透了世情冷暖,到大自然中来吧,这里有滋养你生命的一切。大自然是宽怀伟大的,她能包容你的一切缺点,不会嫌恶你身上的世俗之气,更不会像世人一样将你遗弃。
身处大自然中体会心性跟天地之气的相通,感应天人合一,使身心和万物浑然一体,陶醉在云鸟相伴的忘我境界之中。也只有身处自然之中才能放松自我、心旷神怡,获得心灵的安宁。
降魔先降自心驭横先驭此气
【原文】
降魔者,先降自心,心伏则群魔退听;驭横者,先驭此气,气平则外横不侵。
【译文】
要想制服正道的障碍,就必须先降伏自己受外物干扰的心,内心的邪念一旦去除了,其他的障碍就起不了作用;要想控制不顺理的外物,就必须先控制容易浮躁的情绪,情绪一旦控制了,其他外来的横逆就无法侵入。
【人生智慧】
某品牌饮料的广告词说“心是最大的战场”,人类最大的敌人正是自己!人每天所面临的诸多事物,都在挑拨隐藏在自己心中的邪念,考验着人的修养。所以,修身养性功夫不够的人,很容易就受到外物的干扰而心生邪念。如果能战胜自己,克制心中的邪念,那么外来的一切横逆便无法对自己造成影响,并能成为你成功的强劲助力。
换言之,人平常就要调理心性,在自我修养上下功夫,遇事才能沉着应变。否则内心不平静,情绪就会随外物之干扰而波动,不仅伤神,而且对于事情本身也没有任何帮助。
超越天地之外不入名利之中
【原文】
彼富我仁,彼爵我义,君子固不为君相所牢笼;人定胜天,志一动气,君子亦不受造化之陶铸。
【译文】
当别人富贵时,我仍坚守仁德之心,当别人拥有高官厚禄时,我仍坚守节义之道,一个品格高尚的君子本来就不会为富贵名利所束缚。人只要艰苦奋斗就一定能战胜命运,思想意志若专注于某一方面,意气感情自必为之转移,所以有才德的君子绝不会受制于命运。
【人生智慧】
《宋元学案》说:“大丈夫行为,论是非,不论利害;论顺逆,不论成败;论万世,不论一生。”君子立身于社会,之所以有别于常人,不仅仅是因为有才德,更重要的是他能安贫乐道,不贪不义之财,不慕高官厚禄——正如孔子的门生颜回,生活清苦,却能乐在其中,虽然“一箪食,一瓢饮”,但是“回也不改其乐”。超越天地之外,不入名利之中的境界又怎能不令人刮目相看呢?
由此可见,一个人但求修养心性,不为外物所诱惑,则无论处境如何都能身心安乐。
君子无祸必谨冥冥
【原文】
肝受病,则目不能视;肾受病,则耳不能听。病受于人所不见,必发于人所共见。故君子欲无得罪于昭昭,先无得罪于冥冥。
【译文】
肝脏如果得病,就会出现眼睛看不清的症状;肾脏如果得病,就会出现耳朵听不清的症状——疾病虽然产生于人们所看不见的脏器,但症状必然发作在人们都能注意的地方。所以,正人君子想不在人们看得到的地方犯错,就必须在看不到的细微之处也不犯过。
【人生智慧】
常言道:“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在别人看不见、听不到的情况下犯案,即使别人不晓得,但逃得过良知的谴责吗?
曾经发生过这么一个案件:有一名歹徒利用假日潜入银行偷窃,他在顺利窃取了巨款之后,将钱分装两袋拿走。隔天银行发现钱被偷了,赶紧报警处理。警方追查好些天,仍然毫无头绪,后来竟在一次临检中侦破此案。原来,歹徒在拎着袋子逃离现场时,因为紧张而不慎在地下道口掉落了一袋赃款。该不该回去找寻赃款?歹徒犹豫了好久,这一天他终于下定决心来到地下道口。当歹徒四下张望之际,一辆巡逻的警车恰好经过,觉得此人形迹可疑,于是下车盘问。歹徒做贼心虚,以为警察是来缉拿自己归案的,便不打自招,这件银行劫案就这么侦破了。
所以,一个人的存心不可不慎,尤其要慎独,在何时何地都不犯过失。
心无其心物本一物
【原文】
心无其心,何有于观,释氏曰:“观心者,重增其障。物本一物,何待于齐?”庄生曰:“齐物者,自剖其同。”
【译文】
人心如果不产生私欲妄念,又何必要去观察心性呢?佛家说:“观心,反而是增加了修行的障碍;天地万物原本是一体的,何必等待人去将其整齐划一呢?”庄子说:“物我齐一的,实际是把本来同属一体的东西给分割开了。”
【人生智慧】
心无其心,并非说心是不存在的,而是告诉人们心中本来空无一物,世人无须自寻烦恼。物本一物,也并不是说物只有一个,而是告诉人们万物本是一个整体,没有必要分得太清。人应该超然通脱,无牵无挂,而修身观心只证明了你对于名和理的执着。人与万物本为一体,有意去使它们平等化,恰恰证明了你认为它们是不平等的。
一个心性明澈的人不必去修身观心,于你而言那无异于邯郸学步,其结果只能是增加心障,失去本心。一个物我合一的人也无须鼓吹众生平等,那样只会把人们的注意力吸引到它们之间的差别上去,从而违背了自己的初衷。
天全欲淡人生至境
【原文】
田父野叟,语以黄鸡白酒则欣然喜,问以鼎食则不知;语以绵袍短褐则油然乐,问以衮服则不识。其天全,故其欲淡,此是人生第一个境界。
【译文】
乡野的农人村夫,跟他们谈论黄鸡白酒这些粗茶淡饭时,他们会显得欣喜愉快,而如果问到山珍海味就不知道了;跟他们谈论棉袍布衣这些保暖之物时,他们会显得开心快乐,而如果问到一些锦衣华服就不明白了。因为他们保全了自己的天性,所以欲望淡泊,这是人生中的第一个境界。
【人生智慧】
纯真,因为纯朴所以天真。“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农家生活的清淡纯朴,使他们始终保持着一颗真诚天然的心。他们虽不能用鼎食衮服之礼来招待你,却能倾其所有把最好的留给你享用。这份真诚是生活在锦衣玉食中的人们体会不到的。
也正是因为纯朴惯了,见得少、知道得少,所以欲望就少。鸡食谷而弃珠,是出于天性,因为它们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生活简单的人,天性纯朴自然,他们也同样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只有这些在现代文明熏染下的自以为聪明的人们,天性被逐渐磨蚀殆尽,原本简单的生活被复杂化了,因此为生活所累是必然的事!
宁虚勿溢宁缺勿全
【原文】
欹器以满覆,扑满以空全。故君子宁居无不居有,宁处缺不处完。
【译文】
欹器只要装满了水就会翻倒,扑满因为空无一物才得以保全。所以,一个有才德的君子宁愿一无所有,也不与人争夺;日常生活宁可稍有缺欠,也不会过分要求完美。
【人生智慧】
常言道“谦受益,满招损”,这就像成熟的稻穗因为弯垂所以能耐疾风,而挺直的麦秆则无法抵挡风力。由此观之,做人如果不懂得谦让,就算无意与人相争,他人也会视你为对手,随时可能对你展开攻势。
再者,如果不保有虚怀若谷的心态,自然就会筑起一道牢不可破的心理防线,听不进别人的善意规劝,往往给人态度骄狂的印象。而一个人如果内心充满了杂念,又不愿接纳别人善意的建议,就会成为蛮横不讲理的狂人,这样只会招致他人的嫉恨,陷自己于险境。
畏恶有善路显善存恶根
【原文】
为恶而畏人知,恶中犹有善路;为善而急人知,善处即是恶根。
【译文】
如果做了坏事还怕被人知道,可说他仍保有一点改过向善的良知;如果做了善事就急于让人知道,可说他在行善的同时已经种下了伪善的恶根。
【人生智慧】
孟子说性善,荀子谈性恶,人性究竟是善还是恶?其实,人性中并存着善与恶。换言之,除非良知已经泯灭,否则任何人都有羞耻心,在做了坏事之后,都会感到良心不安,唯恐被人知道,这点畏惧之心便是羞耻之心。有这种羞恶之心乃是维持人性不堕落的基石。
而一个人犯了错,如果能真心改过迁善,就可以逃出罪恶之渊,重获新生。相对于此,有的人借着行善以遂私欲,这种人的最终目的还是利己,那张伪善的面孔一旦被人撕开,面目将何等狰狞啊!
宁默毋躁宁拙毋巧
【原文】
十语九中,未必称奇,一语不中,则愆尤骈集;十谋九成,未必归功,一谋不成,则訾议丛兴。君子所以宁默毋躁、宁拙毋巧。
【译文】
十句话说对了九句也未必有人称赞你,但如果说错了一句,众多的指责就会接连而至;十次计谋有九次成功也未必归功于你,但只要有一次计划失败,责难之声就会纷纷到来。所以君子宁可保持沉默,也不要急躁多言,宁可韬光养晦,也绝不自作聪明。
【人生智慧】
俗话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有些人喜欢借着贬损他人来抬高自己,甚至去放大别人的缺点,这与妒忌、害怕他人胜过自己的心态有关,同时还具有浓厚的自我炫耀意味。
换言之,人们常会在不知不觉之中与他人较劲,所以,当别人有了不错的表现,就很难真诚地去夸赞对方,还认为如果换成自己可能做得更好。而一旦别人失策了,幸灾乐祸并落井下石者大有人在,攻诘责难的声浪此起彼落,原本只是小小错误都被渲染成严重失误。上述的情节,随时在我们生活周遭上演,尤其在工作中更是屡见不鲜。
所以,劝诫有才德的君子要“宁默毋躁、宁拙毋巧”。
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
【原文】
气象要高旷,而不可疏狂;心思要缜密,而不可琐屑;趣味要冲淡,而不可偏枯;操守要严明,而不可激烈。
【译文】
一个人的气度要恢宏广阔,但不可以流于狂放不羁;心思要缜密周到,但不可以太繁杂琐碎;生活趣味要高雅恬静,但不可以过于枯燥单调;节操要严谨而光明磊落,但不可以偏激刚烈。
【人生智慧】
人们常为了求好心切而在不知不觉中失之偏颇,要展现落落大方的气度,却让人留下狂放不羁的印象;为让失误减至最低,却导致流程过于繁杂琐碎;追求高雅恬静的生活趣味,却过于枯燥单调而与社会生活脱节;谨守节操却遭人诟病为偏激刚烈。
日常生活中,诸如此类的事情随时都在发生,许多人都曾感叹,明明已尽最大努力来做好工作,结果却不受肯定,得不到大家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