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61个故事学会高效听课
13228700000019

第19章 各科要点各不同,听课方法灵活变(6)

我们学习政治知识,也要采用列宁这种重视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方法。政治课的内容是由一系列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相互关系所构成的体系。在上政治课时,同学们要重点听老师对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讲解,打好理论知识基础,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形成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明确概念的含义。要完整、准确地把握概念的含义,必须分析定义的层次结构。例如“法律”的定义是:“反映统治阶级的意志,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则,它是统治阶级治理国家的工具。”这个定义有五层含义:法律是一种行为准则,是社会种种行为准则中的一种;法律是统治阶级整体意志的体现,只有统治阶级的意志才能成为法律;法律的创制方法有两种,即由国家制定或认可;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这是法律与其他社会行为规则最显著的区别;法律是统治阶级治理国家的工具。把以上各点掌握了,就明确了法律这个概念。凡是教材中下了定义的概念,都可以用层次分析法来理解它的含义。

2.了解概念的典型对象。概念反映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是抽象的;同类事物中个别典型是生动的、具体的。学习概念要把含义和典型事例结合起来,用道理说明事例,用事例证明道理,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例如,要理解“实物地租”,就要结合农民用大米、小麦、猪、羊等向地主交租的事例。

3.要区别相近、易混淆的概念。有些概念是并列关系的,其含义相近;有些是大概念包含着小概念,如道德和社会道德;有些概念是相互交叉关系,它们既有相同点又有区别,因此容易混淆。为了准确地掌握概念,正确地使用概念,必须认真比较,善于区别相近的、容易混淆的概念。例如,公民的权利和公民的基本利益,它们都是法律赋予公民的、受国家保护的、有物质保证的、不容侵犯的权益。但公民的权利范围较广,公民基本利益范围较窄,只是宪法中明确规定的公民权利,它是公民权利的一部分。

在政治课上,同学们应该争取找出概念间的联系,形成概念的知识体系,从而彻底理解和灵活运用政治概念。有些概念是成对出现的,理解一个则有助于掌握另一个,比如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商品经济和自然经济、国体和政体、城市和农村、民主和专政、资本家和工人的关系等。

——陕西省西安市优秀教师魏丽丽

15.16次实验

著名化学家纳塔曾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他从小就爱学习,爱动手做实验,是一个实验迷。

一天夜里,静悄悄的,蝉在树枝上叫个不停,满天星星像一个个困倦的孩子眨着眼睛。地中海吹来的和煦的风轻拂着这个宁静平祥的城市——热那亚。可又有谁知道,在这样一个美丽的夜晚,竟有几个少年在兴致勃勃地做着白天尚未完成的实验呢?

“纳塔,你说我们这样偷偷溜进实验室做实验,万一被老师发现了会受到什么处罚?”一个剪了个平头戴副大眼镜的小男孩问。

“得了吧!彼得,就你这样的人,一看就是个胆小鬼,老师做梦也不会想到我们会在这时候进实验室来做实验,像纳塔,那就更不用担心了,一向是个优等生,老师也不会想到他。只有我安德烈,平时老师就认为我是个调皮捣蛋的家伙,他啊!不用想也知道这种事有我的份儿?”一个长得高高瘦瘦一看就十分机灵的男孩坐在桌子上说。

“行了吧!你们进来是干什么的,聊天吗?快动手干吧!实验还要做好长时间呢!”一个相貌普通、浑身透着倔劲儿的男孩开口说。

“听到了吧!彼得,纳塔下命令了,还站着干什么?干活呀!”

月光透过窗户倾泻在实验室中的三个孩子身上,蝉的叫声也越来越小,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

“纳塔,说句实话,要不是你让我来,我一定不会来实验室做这种简单实验,一点儿趣味也没有。”彼得用手扶了扶眼镜说。

“简单?是啊!这个实验的确十分简单,但要做得好,做得准确,那就难了。你看纳塔已经开始做第五次了,做的次数越多,实验结果的误差就越小。”安德烈瞪了彼得一眼。

“大家耐心点吧!早上老师说我们这组三个毛手毛脚的家伙一定得不出精确结果,我可是下了决心要使我们成为班上得出最精确答案的小组,你们难道甘心被别人看不起吗?”

纳塔的一番话抚平了彼得和安德烈内心的烦躁,又开始孜孜不倦地做实验。

夜已很深了,纳塔和他的同学们只要把扫尾工作做完,他们就可以各自回家睡觉了。

“太好了,纳塔,真了不起,我们的答案比老师要求的还要精确,这回一定能得全班第一名。”安德烈开心地喊。

第二天,安德烈、彼得、纳塔相约来到了学校。上课了,老师逐个检查了大家的实验结果,当他看到了纳塔一组的答案时,不禁大为惊讶,问道:“纳塔,这个结果是你们自己得到的吗?”

“当然!老师,这是我和彼得、安德烈一起做实验的结果。”

“彼德和安德烈?”

“是的,我们一共做了16次实验才得到这个结果。”

“16次!那你们肯定用了很长时间才做完!”

吉普森老师对纳塔轻声说:“我希望全班同学向纳塔、彼得、安德烈学习,学习他们对科学实验的认真态度,纳塔说得对,无论做什么,只要认真做,就有成功的希望。”纳塔之所以能够成为著名的化学家,并获得诺贝尔化学奖,这与他从小就爱动手做实验的学习方法是分不开的。

同学们对生物学科的实验课一定要重视。在实验过程中,操作技能、观察能力及对基础知识的理解,都会得到提高和加深。上好生物实验课,必须从下述几点做起:

1.认识生物实验的常用仪器。要了解常用仪器(如显微镜、解剖器等)的作用,并掌握其正确的使用方法。

2.做好实验准备。实验前,要做好有关实验内容的知识准备。实验前要反复地研读《实验指导》,理清并熟记操作程序。

3.认真观察。对老师示范的关键步骤要认真观察,做好笔记,以免操作时手忙脚乱。

4.亲自操作,认真细致。对难度较大的操作技能要反复练习,直到熟练掌握。例如,初次使用显微镜时,首先要熟悉各部件的结构、性能,然后再练习使用方法。做徒手切片实验难度较大,一时不易掌握,只有耐心体验,反复操作,才能做出理想的切片。制作蜡叶植物标本时,需要细致整理,突出特征。解剖活体动物时,只要胆大心细,沉着冷静,出手迅速、准确,就能顺利完成解剖过程,获得理想的活体解剖标本。

5.边操作、边观察、边思考。例如,做种子的萌发实验,要亲自播种大豆、玉米等种子,观察幼苗出土情况,思考种子萌发的条件,找出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幼苗出土时的不同点。

6.自己动手。要学会因陋就简,自己动手创造实验条件,动手采集实验标本。例如,在做水螅和草履虫的实验时,要主动配合老师,到野外采集标本,亲自动手培养实验材料。在这些活动中,既掌握了实验标本的采集和培养方法,又培养了自己做科学实验的能力。

生物实验课并不一定非选择在实验室进行,因为生物在野外比比皆是,尤其是在山区,生态条件复杂多样,生物种类更是繁多。同学们可以利用课余、节假日到公园、郊区、山区去考察自然环境,采集标本,观察生物现象,这样做既能培养观察能力、分析生物现象的能力,又能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比如在学习过程中,有的学生对叶序和羽状复叶总是混淆,甚至将羽状复叶误认为对生叶序或互生叶序。如果通过采集植物标本,反复观察、对比,再结合叶序的概念,搞清叶序和茎的区别,就能很快分清什么是叶序、什么是羽状复叶了。

——江西省九江市优秀教师杨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