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61个故事学会高效听课
13228700000018

第18章 各科要点各不同,听课方法灵活变(5)

1.学物理概念要学会归纳概括。归纳概括,就是将物理现象进行分类比较,将同一类型物理现象的共性找出来,概括说明其本质特征。例如,“质量”的概念,各个物体的物质组成不同,但“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就是物体的共性,即质量。它与物体所处的状态、形状、地理位置和温度无关。

2.准确理解物理定律的物理意义。物理定律是通过归纳大量事实和实验认识而形成的有关客观规律性的科学结论,如牛顿第一定律、欧姆定律等。

第一,准确理解物理定律的物理意义,知道物理定律的内容,理解实质,能用准确的语言表述,能联想到实例。

第二,明确物理定律的适用条件。物理定律是客观规律的总结,但它并不是在任何条件下都成立,因此不能忽视其适用的范围和条件。如热平衡方程“Q吸=Q放”的成立条件是:系统与外界无热交换。若系统与外界有热交换,则只能在不计一切热损失的条件下它才能成立。

第三,弄清物理量间的相互联系,透彻理解概念,知道物理量间的相互关系或推导过程,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

第四,记住物理定律所对应的典型实验。物理定律的基础是物理实验,因此应将物理定律与相应的典型实验对应起来,这有利于对物理定律的理解和深化。例如,“阿基米德定律”所对应的典型实验是“排液法”测浮力等。

3.了解物理公式的各种类型。物理公式是物理学的重要标志,是物理定量研究的最典型的标志。物理公式可分三类:

定义式。它是对一类问题的概括性表达式,表示某一物理概念的意义。使用这类公式,要领会它的物理实质。如密度p=m/V,不能理解为密度与质量m成正比,与体积V成反比。密度是物质自身的特性,由物质的种类决定,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

物理定律、规律、原理表达式,使用时要特别注意其适用范围。

计算式。计算式适用的范围较窄。例如,公式s=vt只适用于计算匀速直线运动的距离。

物理概念比较抽象,常常难以理解和记忆。所以同学们最好将抽象的物理概念作形象处理,充分熟悉概念的形成过程,比如参与到概念的形成、归纳、定义的整个过程当中。

——河南省优秀物理教师周明

13.青霉素的诞生

弗莱明出生在苏格兰的亚尔郡,他的父亲是个勤俭诚实的农夫,养育8个孩子,弗莱明是最小的一个。由于家道中落,他不能完成高等教育,16岁便出来谋生;在20岁那年,他承受了姑母的一笔遗产,才可以继续学业。25岁医学院毕业之后,弗莱明便一直从事医学研究工作。

在1928年,弗莱明在伦敦大学讲解细菌学,无意中发现霉菌有杀菌作用,由于这种霉菌在显微镜下看来像刷子,所以弗莱明便叫它“盘尼西林”(Penicillin的原意是有细毛的)。从这时开始,弗莱明便对盘尼西林作系统的研究,到1938年,盘尼西林才正式在病人身上使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盘尼西林救活了无数人的生命。

弗莱明是一个脚踏实地的人。他不崇尚空谈,只知默默无言地工作。起初人们并不重视他。他在伦敦圣玛丽医院实验室工作时,那里许多人当面叫他小弗莱,背后则嘲笑他,给他起了一个外号叫“苏格兰老古董”。

但弗莱明依然谨慎地做自己的研究,他对化学研究的态度极其谨慎,对每一个问题都作细致入微的分析。有一次,弗莱明像往日那样细心地观察培养葡萄球细菌的玻璃罐。

“唉,罐里又跑进去绿色的霉!”弗莱明皱起了眉头。

“奇怪,绿色霉的周围,怎么没有葡萄球细菌呢?难道它能阻止细菌的生长和繁殖?”细心的弗莱明不放过一个可疑的现象,苦苦地思虑着。

他进行了一番研究,证实这种绿色霉是杀菌的有效物质。他给这种物质起了一个名字:青霉素。有了这个发现,人类又从死神的手里夺回许多生命。

在化学课上。我们也应该学习弗莱明这种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上化学课时,很多同学都反映一些化学概念晦涩难懂,就只对化学实验感兴趣,而忽略了对基本概念的学习。其实,化学基本概念是反映物质在化学运动中的特有属性的一种表现形式,它同时也是构成化学知识的“细胞”,在化学学习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同学们上课时应加强化学基本概念的学习。

由于化学概念中的字词都经过了认真推敲并有其特定意义,所以理解概念也要像给概念下定义时那样仔细推敲每一个字词,尤其是关键词。我们知道准确、系统地掌握化学的基本概念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不论是学习化学理论,还是学习化学实验,最根本的就是掌握有关基本概念。因此,我们在学习化学基本概念时,要注意准确性、系统性和灵活性。

1.准确性。所谓准确性,就是要对基本概念有深刻的理解,不能含糊其辞。例如,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在标准状况下,1摩尔的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都约为22.4升,这个体积叫做气体摩尔体积。”这里面的“标准状况”、“1摩尔”、“任何气体”、“22.4升”都有具体的含义,只有对每一层的含义都有清楚的认识,才能准确地把握这一概念。

2.系统性。所谓系统性,则是要注意一些基本概念之间的紧密联系。例如,氧化和还原,它们之间的联系从表面上看是氧的得失,实质上则是电子的转移。抓住了氧化与还原的内在联系,就能很好地理解“被氧化”、“被还原”、“氧化剂”、“还原剂”、“氧化性”、“还原性”等概念。

3.灵活性。至于灵活性,是指学会运用基本概念去分析和解决问题,这一点尤为重要。又如电解质的定义如下:“在溶解或熔化时易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有不少同学就对这个概念的理解有点问题,认为硫酸钡是非电解质,其原因就在于没有注意概念中的“或熔化”三个字,因为,硫酸钡虽然难溶于水,在水中不易导电,但它在熔化状态下易导电。

学好化学不仅仅在于会解题,得高分,更重要的是一种化学思维的培养,或者说是一颗“化学头脑”的形成。所以,在课本教材范围或资料中,可浏览一些介绍化学新领域和新动态的报刊,通俗易懂的化学论文,甚至是一些大学教材。这不仅有利于开阔眼界,拓展知识面,还有利于参加各类化学竞赛,同时对目前各类考试流行的新题型——信息题的解答也会有所帮助。

——清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王芳

14.列宁的童年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小时候是一个认真学习的孩子。他在学校里,每门功课都学得很好。老师讲课,他用心听。老师留的作业,他认真做。列宁做完老师留的功课,还读许多课外书。他常常把书里的故事讲给别人听。他爱书里那些勤劳勇敢的人,以他们为自己的榜样。

列宁小时候是这样学习的。他读起书来,对周围的一切都不理会了。有一次,他的几个姐妹恶作剧,用6把椅子在他身后搭了一个不稳定的三角塔,只要列宁一动,塔就会倾倒。然而,正专心读书的列宁毫无察觉,纹丝不动。直到半小时后,他读完了预期的一章书,才抬起头来,木塔轰然倒塌……

列宁不光学习上用功,对学习方法也颇有研究,他比较重视基础知识,经常花大量的时间反复研究基本的概念和原理,每天都要把基本知识先看一遍,再进一步学习。这种方法使他逐渐形成了严谨的治学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