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针路图
13218200000044

第44章

陈海澜出于好奇,跟着父亲见上顾沄大师一面,可是,她对顾沄没什么好印象,觉得这个大师说话太拿腔拿调,对修木楼的事又太食古不化,甚至是故弄玄虚!见父亲在顾大师走后,捧着一张“听潮楼”图纸一直发呆,就笑了起来。

“爸,我给你讲个古吧。”

“你会讲古?”

“我讲得在理,你就听我的,我讲得不在理,我就听你的。”

“什么我的你的?我正烦着,你还是回你房间去吧!”

陈海澜听了不快,一把夺过父亲手里的图纸,“嚓嚓”撕成了四片。

陈仰穆措手不及,又不便发作,眼巴巴地瞅着女儿,满脸伤心的表情。

“嘻嘻!爸,你不用担心,这‘听潮楼’,我帮你建!图纸虽然撕成了四片也仍然是图纸!”陈海澜看着父亲伤心的样子,就平静了下来。

陈仰穆轻轻地叹了一口气,只好跟女儿一同坐到“寿康里”的大堂酸枝椅上,一边冲茶给女儿喝,一边耐着性子听女儿讲古。

“爸,妈活着的时候,总爱给我讲古。有一天,她说荔园大院修得不好,阴气太重。我问她,不是请了一位姓郭的风水先生给堪舆过吗?你知妈怎么说,她说,就是你爸无目,牵鬼入云宫!嘿,爸,那个郭先生确实不是个好先生。这老宅第的水道是修得不错,可惜没有打好基础。妈说是你对郭先生偏听偏信惹的祸!有的人,可以信,但有的人,不可全信……”

陈仰穆又沉吟片刻,果然就不再迷信什么顾大师,将修建“听潮楼”的事宜交由女儿去张罗。

陈海澜着手代父亲主持修建“听潮楼”,除了手里那一张撕成四片的图纸,还有介儿为其推荐的一帮潮州府城来的师傅。大师傅姓林,主持修建过潮州府城的北阁,又参与过澄城八角楼的修缮,对苏州木楼修筑技术甚为精通。果然,在木楼建成的几十年后,证实了林师傅所言无差,也证明了陈海澜确实为他父亲办了一件值得赞赏的差事!每年,专程到饶村来看这座不用一砖一瓦、一钉一石的木头家伙的文人雅士委实不少!初时,陈仰穆自己倒没留意,到了垂暮之年他才猛然发现,独自坐在“听潮楼”观海听潮,确实妙不可言!

木楼建得精致,三层,呈六角,南北各设一门,门道各有一木匾,北曰“听潮”,南曰“观澜”。皆为吴道镕隋碑体。陈仰穆总喜欢独处木楼之上,闲坐、品茶、观澜、听潮。无论白天还是黑夜,他都在心里升起一盏灯,烛照着,遥岑俯畅,游目骋怀。到后来,陈仰穆又借助陈海国为他带来的那一架西洋镜,透过窗帘和树梢,可以看到远处的饶村码头,看到那五艘他亲自从暹罗带回来泊在船坞里的红头船。光线好时,居然连船体上的各个细节都纤毫毕现!

看着,看着,他就仿佛置身于红头船之上,顿觉波澜起伏,扣舷如诉。每逢节日,各座大院的更楼都升起了彩旗,迎风猎猎,犹如一张张扬起的风帆,御潮而行……

陈仰穆选择一个荔园红果甜熟的日子,举办一场荔园开园仪式。这一日,是饶村历史上最热闹、饶村人最开心,也是陈仰穆最光彩的日子。

十年间,陈家建造大宅第而动用的材料谁都无法估算,但船来船往,倒把个原来冷冷清清的饶村码头给凑成了热闹街市!再加上陈家又花钱在码头一侧修了一个花园一样的红头船坞,将五艘从暹罗开来的红头船当宝贝一样供了起来。于是,这码头就添了一道文化景观,同时又给做生意的、搭船过往的提供了一个避风遮雨的好去处。荔园开园,从汕头、澄城、樟林来的客人都是乘船沿韩江南溪而来,这船坞便成了陈家接四方来客的一个驿站,介儿也理所当然地成了这里的主管,一大清早就在这红头船坞忙得汗流浃背。

陈海国是提前一个月从暹罗回来的,这些年,他每年至少要回家一两趟。荔园盛典,他把暹罗的一帮亲朋好友请了来,让父亲借此机会见一见旅居暹罗的故人。

汕头埠的客人,都是陈仰穆亲自下的帖子,除了他老人家的故交,还有海国、介儿生意上的伙伴,浩浩荡荡也是挤满了一艘客轮。

澄城的有蔡任夷领头,蔡家亲戚,陈家朋友,也是一支不小的队伍。

樟林就显得简单了。林云翥去世不久,林荫墨本来没有凑这热闹的兴致,但温雪菲专门遣满莲登门邀请,只好不露声色,带上卞姬,怀里抱着不满周岁的女儿,一家三口搭了一只小篷船,近午时方才到达。

荔园今日盛装,荔园今日焕彩,荔园今日奢华!

步上步墀桥,一条笔直的大道通向由几座大宅第拱护着的绿茵广场。大道铺着意大利的枣红间紫色的彩条凸面条砖,中杂以南京雨花石,用红毛灰固定下来,其两侧则栽上两行雪梅,低仅及膝,却茂盛密实。大道来到梅花形莲花池前便绕了一个圆圈,分出几条弯弯曲曲的小径,奔向不同的庭院、楼台。莲池中央立一座汉白玉石雕塑,莫愁姑娘一脸纯真无邪的笑靥,扬起一根玉指,将一线状的水珠送到客人跟前,让人伸手可接。正是六月荔红荷香的季节,池中荷叶田田,荷花含苞欲放,清风拂来,芳香扑鼻。在绿树红果的簇拥之中,三座黛瓦粉墙、巍峨挺秀的豪宅,配上闲云野鹤般的褐色木楼,抑扬顿挫、起伏变化、雄姿矗立,形成一组对外封闭,中轴对称,形态端庄,等级森严,向中心围合的建筑群落。从施工到建成,这荔园陈府,连同宅第的主人,一直笼罩在神奇的气氛之中,围绕陈府造屋的一系列趣闻和传说不断地被制造出来。而一直让后人猜不透的是,这么一组恢宏建构,竟然没有一位真正的设计师,也没有施工图纸!营建如此浩大的工程,陈家在经费上既没有预算,也没有结算,该花多少有多少,花了多少是多少,谁都算不明白,谁也没算明白!这般挥金如土,唯有源头活水来!

陈仰穆在“寿康里”的大堂待客。这园里的一切,都按他老人家的意思来摆设。堂上一匾,是国父孙中山先生的墨迹“博爱”;下面是一只黄花梨木打制的明代案几,几上摆放的是东瓶西镜意喻“平静”。瓶是一只康熙青花大梅瓶,镜里一幅潮绣竟然出自陈海澜之手,画面是猫蝶图,意为“耄耋”,长寿之意正合“寿康里”。所有门框门页,清一色用暹罗柚木打制,庄重而木纹优雅。地板是意大利瓷板,彩绘浑厚而不乏绚丽。绕堂一圈明式楠木茶几,是专门到苏州定制的。主人们的起居室因身份、喜好不同而各自定夺,不拘一格。陈家姑娘海澜小姐的闺房迥异于他人,所有家具清一色用的是缅甸白木,乳色温婉明亮,质洁而不漂浮,被棕红色的釉面地砖衬着,自是高雅超俗。过道处装饰两排精细木雕栏杆,不是常见的潮州木雕喜鹊戏梅花、老鼠拖葡萄之类,而是简洁明快的西洋花饰风格,那图案别致不说,其做工更是精细极了,连光泽都显得十分温润可亲。

“听潮楼”成了整个建筑群落的亮点。木楼虽然只有三层,但为了让其显得卓尔不群,座基用乌油麻石打造了三级台阶,设楠木栏杆。整座楼宇均赖榫头镶嵌,均用柚木板作墙壁,这木板墙下半部为密实层,上半部为通花层,加木窗页。楼前有一园林小景,一汪清泉,白沙石铺地,水浅见底,游鱼尾尾,三两跳石,招度可及。一棵巴西肉桂灌木挡在一峰太湖石前,掩映着那以“瘦、漏、皱、透”著称的奇石。卵石铺路,曲径通幽,几篁修竹,倩影婆娑。底层入门处,竖一木雕屏风,画面千帆云集,街衢纵横,为樟林港昔年繁荣景象,有半浮雕隶书“一帆好风送归舟”一句。厅内空旷,只供香案一只。沿木楼梯,可登上二层。这第二层除了室内木梯,外面还有一石砌阶梯,倚奇石一侧登高回廊与石之间腾出一个台面,十步方圆,设有石桌石椅,可供小坐喝茶。二层为主人会客、休闲之所。也是藏书读书之处,室内挂满字画,有恽寿平的青绿山水,有董其昌的行书立轴,还有几幅齐白石的花鸟虫鱼。再沿木楼登上三楼,顿觉心胸开阔,四壁皆为玻璃窗页,光线明亮。中央设一书案,陈设文房四宝,是主人闲时即兴挥毫泼墨之所,也是登高临远、发思昔叹古幽情之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