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宋朝往事:王安石与司马光的巅峰对决
13137400000010

第10章 他们来了

内阁差不多已经空了。

神宗黯然神伤——现在果然是人人见了改革绕着走的时代啊,大家伙儿用脚投票?

王安石却以为,空得好。地狱不空,无以成佛。内阁不空,何以改革?他开始招兵买马,为其即将到来的改革储备人才。

人才也真的来了。

本来,在这个世界上,人才的分类标准是很含糊的。王安石的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为我所用。

准确地说,是为改革所用。

于是,吕惠卿来了。吕惠卿可以说是王安石改革集团最重要的人物了,他的仕途生涯和王安石的仕途生涯恩怨交集,可以说是对王安石个人命运影响最大的人。吕惠卿有很强的组织能力,王安石改革中的《均输法》、《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和《募役法》都是他牵头搞出来的。

程颢来了。人称明道先生的程颢是理学家,受学于当朝著名哲学家周敦颐。他注重经世致用之学,主张恢复古法,强调抑制豪门大户,是王安石改革集团最初的理论旗手及策划人。

苏辙来了。苏辙是苏东坡弟弟,“熙宁新党”的小字辈,加入时还不到 30 岁,因此改革的热情最高,改革的态度最积极。

曾布来了。曾布是王安石好友曾巩的弟弟,时任翰林学士兼三司使,在王安石改革集团中的主要任务是和吕惠卿一起策划相关法案。

这些人相继进入新成立的制置三司条例司,成为干部年轻化、进士化、专业化的一个象征。而制置三司条例司作为改革的牵头部门,竟慢慢地取代三司(中央最高财政机构),以新政号令天下。如此一来,三司的不少官员开始了前赴后继的反抗——他奶奶的,你王安石再牛,侵权也不能如此的明目张胆啊。

富弼就是在这样关键的时刻出手的,这位当朝著名外交家是庆历新政的主将,他看到了更深的隐忧:王安石搞“祖宗不足法”,这“祖宗家法”是“与士大夫共治天下”,不足法不就自毁了士大夫的长城?!

作为韩琦之后当朝最德高望重的老臣,富弼以退为进,向神宗提出辞职。

神宗不准。

事实上在韩琦之后,神宗有了“慎杀”的考虑。因为——总不能将天下反对改革的官员都开了,否则,谁来贯彻落实这些改革举措呢?

尤其是这个富弼。富弼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富弼的隐忧显然也是很多人的隐忧,他的身后站着一大群反对改革的官员。富弼要是走人,朝廷怕是真的没人了。

神宗一声叹息,只得对富弼的辞职表达出挽留之意。神宗的挽留姿态甚至做得情真意切,让人闹不清是真是假——但是改革却还是继续往前推进。

富弼明白,他的时代也已经过去了。

苏辙和苏东坡开始闹矛盾。

一般来说,没有重大的原则问题,他们俩是不会闹矛盾的。

因为他们是——

兄弟。

但这一次,兄弟翻脸了。

起因是出现了重大的原则问题。

在对待王安石变法的问题上,兄弟俩的态度针锋相对。

苏辙供职于条例司,毫无疑问是支持变法的,但苏东坡反对。

兄弟俩为此反目。

与此同时,很多家庭也因为对待改革的态度不同而分成了两派。比如王安石亲家吴充的儿子宝文阁待制吴安特就不赞同王安石改革,但吴安特老婆、王安石的女儿王霈就旗帜鲜明地拥护老爸改革。文彦博和他的儿子都反对王安石改革,儿媳吴宝玲却是支持王安石的。这吴宝玲是吴充的女儿,吴家父女三人分成两大阵营,阶级斗争的火药味就很浓。

更要命的是王安石自家也起火了。他的弟弟王安国从江西临川投靠他,一下子被开封的花花世界所吸引,觉得人生在世,最大的乐趣就是对酒当歌,最大的痛苦就是瞎折腾,自讨苦吃。

在他看来,哥哥所谓的改革就是自讨苦吃。他语重心长地奉劝王安石,改革是一件得不偿失的事情。你把国家搞富强了,搞发达了,麻烦也就来了。那些犯了红眼病的胡夷、蛮苗就会下山来摘桃子,至于西夏、北辽更是容不得我们发达,到时候他们要的可不是桃子,而是大宋的江山!这是国家层面上的危害,至于你个人,哥,说句不好听的话,恐怕你新政未成,却不知被流放到哪里去了……

对于弟弟的如此说法,王安石认为是危言耸听。他告诉王安国,皇上对改革,不是一般的支持,是大大的支持。改革必定会成功,这一点不容置疑。

这一点大可怀疑!王安国见哥哥听不进去,几乎喊了出来,皇上的支持是不可靠的,他今天可能支持你,明天就可能反对你。当年范仲淹是怎么下台的,就是仁宗顶不住压力不再支持他的结果!难道这一层,哥哥没想明白?

王安石沉默是金。

说话啊,哥。这可是你人生中最重要的选择了。

你真不支持我变法?

不支持。

那我告诉你六个字。不变法,毋宁死!

你……你简直是不可救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