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读哲学
13108800000090

第90章 最“好”的政治制度

《理想国》是柏拉图最重要的对话体著作之一,这篇对话由三部分组成。在第一部分中他提到一个理想国,也就是最早的乌托邦;第二部分讨论哲学家的定义,因为他认为统治者必须是哲学家;第三部分中主要讨论各种体制的利弊。这里他先假设出有这么一个美好的国家,然后再去讨论它身上哪些美属于正义。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描绘了乌托邦的大致轮廓。

他认为这个理想国中应该有三种人:普通公民、士兵、卫国者。卫国者的人数要比另外两种少得多,但是只有他们有政治权力。其他两种人中特别优秀的孩子可以得到提拔,卫国者中非常差的人可以被降级。

柏拉图主要讨论了卫国者这一阶级,他从教育、经济、宗教等各个方面考虑了如何才能使卫国者更好地为国家服务。无论哪个方面,他都提出了许多建议。

第一个方面便是教育。柏拉图认为教育主要是培养人的品质,既要勇敢,又要有礼。青年们被允许接触的音乐和书籍都是经过严格挑选的,就连给孩子讲故事也只能讲官方规定的故事。

在经济方面,柏拉图主张实行共产主义,每一名卫国者只有一处小房子和简单的食物,没有其余个人财产。人们之间没有贫富之分。这一切都是为了理想国中的全体人民,而不是某一个阶级。甚至,柏拉图认为朋友之间也要实现共产主义,包括妻子、孩子。他认为男女是平等的,女孩也应该接受同样的教育,并且同样能成为优秀的卫国者,也同样可能成为优秀的战士。

神学方面,理想国中政府制造出来的神话都是为了蒙骗公民。柏拉图说过,撒谎是政府的特权。比如他们用抽签的迷信方式安排婚姻,欺骗公民。柏拉图希望有一些神话能蒙蔽欺骗所有人,包括统治者和被统治者。

这些思想后来影响到了哲学,出现了万物不变和无物不变的争论。这便是柏拉图笔下正义的根源。可见,这样的国家是僵硬的,没有生气的,它会在城邦之战中取得胜利,但不会在科学和艺术上取得成就。

在理想国里,柏拉图寄托着创造者的理想。什么是“理想”呢?它不同于对吃喝方面的欲望,并且与个人以及现状没有关系。可以说,理想就是理论上的、与现状没有关系的一种愿望,而且这种愿望不是个人的,而是希望大家共有的。比如人人有饭吃,人人待人友善,等等。

每个人的想法都是存在差异的,存在差异就会产生矛盾。解决这种矛盾,轻则由个人根据感情决定;严重的则发动战争解决。科学的事情可以用事实说话,但是伦理上的事情则不可能,只能化身为最原始的争论。

柏拉图认为自己能证明国家是好的,但是有一些民主主义者认为国家是坏的,还有一些人认为,你觉得它是好的它就是好的,你觉得它是坏的它就是坏的。但是在当时,大家都相信柏拉图的观点。人们常常习惯于用统一的标准来代替真理,可惜这是错误的。

对于柏拉图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认为很糟糕。他反对柏拉图将家庭取消、大家一起过集体主义生活的主张。柏拉图觉得让孩子不知道谁是自己的父母,便会像对待父母那样对待任何人,反之父母也一样。亚里士多德则认为,共同的爱便是共同的忽视,对每一个人都好,其实便是对每一个人都不好。

柏拉图的理想国并不是今天人们普遍认为的只是一个幻想,它的许多规章制度是经过斯巴达验证过的。当时殖民地非常自由,柏拉图及其追随者要是想去西班牙沿海地区建立起一个理想国是完全可行的,可惜他并没有这样做,这也导致这种政治实验最终变得彻底不可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