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读哲学
13108800000068

第68章 二程创天理论哲学

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

—程颐

在中国哲学发展史上,有一对兄弟是必须要提到的—北宋著名理学家程颢和程颐。两人是嫡亲兄弟,都是河南洛阳人。在十四五岁时,程颢和程颐便跟随儒学大师周敦颐学习。

程颢,字伯淳,是程颐的兄长,学者称明道先生,他的哲学专著并不多,主要作品有《识仁篇》和《定性书》。程颐,字正叔,学者称伊川先生,主要哲学著作有《周易程氏传》、《遗书》、《文集》、《经说》等。后人将他二人合称“二程”,两人在明代后期合编有《二程全书》。

“程门立雪”这个成语家喻户晓,它就来自宋代理学家杨时向程颐求学的故事。

杨时从小就非常聪慧,7岁就能写诗,8岁就能作赋,大家都称他为“小神童”。他一生著书立说,孜孜以求,在很多地方讲学,受到很多人的称赞。有一年,杨时要赶去浏阳县出任县令。为了要向程颐拜师,他不辞劳苦,专程绕道洛阳。一天,他与他的学友游酢在辩论一个问题,结果谁也说服不了谁,于是他们决定去向程颐请教。当时正值隆冬季节,天上下着鹅毛大雪,寒风凛冽。杨时来到程家的时候,先生正在打坐养神。他们不敢惊扰先生,于是就在门外恭恭敬敬地站着。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程颐醒来,从窗户看到门口站着几乎变成雪人的两人,赶忙请他们进屋。这个故事告诉人们要尊敬师长,也从侧面反映出程颐的博学多识。

在哲学上,二程继承并改造了先秦哲学中“理”的范畴,建立了以“天理”为核心的理学体系。他们认为“理”是世界的本原,是最高的哲学范畴,阴阳二气和五行只是“理”创生万物的材料,即“万物皆只有一个天理”。之后,“理”或者“天理”被作为中国哲学的最高范畴使用,也被称为是世界的本体。二程还提出“理”在人类社会相对应的道德规范。

在人性论方面,他们进一步发展了孟子的性善论,回答了为什么人性本善,为什么会产生恶等问题。人性有“天命之性”和“气质之性”的区别。前者是“理”在人性中的表现,没有受到任何损害,是善良无瑕的;后者是“气”化而生的,因“气”有清浊厚薄,阻碍了“理”的正常发挥,所以有贤愚、善恶的分别。恶就是人欲,和“天理”是对立的,因此要“存天理,灭人欲”。

二程创天理论哲学,把哲学本体论与儒家伦理学直接统一于天理,在理学各派中,最能体现理学的基本特征。这一理论也成为宋代理学发展的主要趋势。虽然二程都以“理”作为哲学的最高范畴,但程颢是以“心”解理,开了日后的“陆王心学”一派;程颐一般是把理与气相对来论述的,开启了“朱学”一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