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读哲学
13108800000056

第56章 “胡言乱语”得衣钵

既非风动,亦非幡动,仁者心动耳。

—慧能

慧能,又叫惠能,俗家姓卢,出身于没落的官僚家庭,父亲在唐高祖年间被贬官到岭南地区,家境从此没落。

3岁的时候,慧能的父亲去世,全家搬到了南海,慧能只得靠卖柴养活母亲。有一天,他背着柴到集市上卖,偶然听到有人在读《金刚经》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一段,有所感悟,别人告诉他这是湖北黄梅五祖弘忍大师教人们诵读的佛经。

自此,慧能决心出家学佛,在安顿好母亲之后,便到湖北拜弘忍大师学习佛法。

弘忍大师第一次见到慧能,就问他:“你来自哪里?来这里做什么呢?”

慧能回答:“弟子是从岭南来的,来这里是为了‘作佛’。”

弘忍大师听后说:“你是岭南人,又是獦獠(当时中原对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如何能作佛?”

慧能回答:“人有南北的区别,佛并没有南北的区别啊!”

听了他的回答,弘忍大师不忍拒绝,就安排慧能去做舂米的苦活。

八个月后,年事已高的弘忍大师命弟子各写一首偈子交给他。大家心里都明白,这是大师选择衣钵继承人的考试。当时弘忍大师有弟子700人,慧能只是其中一个做苦工的,并没有参加考试的资格。

在众多弟子中,神秀是弘忍大师的首席上座师,半夜三更的时候,他在佛堂的墙壁上写下了一首偈子:

身是菩提树,

心为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

勿使惹尘埃。

这首偈子的意思是,要时时刻刻修养自己的身心,以此来抵御内心的邪念和外来的诱惑。

第二天,大家看到这首偈子,都交口称赞,只有弘忍大师没有作任何评价。慧能看了之后,说写这首偈子的人没能领悟到真谛,然后高声念道: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这首偈子非常符合禅宗的理念:世上本来就是空的,心本来就是空的话,就无所谓抗拒外面的诱惑,任何事物从心而过,都不会留下痕迹的。

弘忍大师看到后,对慧能说:“真是胡言乱语。”大师似乎很难原谅慧能,还在他的头上拍打了三下,但慧能立刻领会了大师的意思,当天夜里三更天的时候来到大师的房间。大师亲自为慧能解说《金刚经》,把世代相传的法衣传给他,封他为禅宗六祖,还吩咐慧能不到必要时刻,不要亮出自己的身份,免得引起麻烦。

之后,慧能回到岭南,度过了15年的隐居生活。一次偶然的机会,慧能到了广州法性寺。他听到两个小沙弥在争论风和幡谁在动,一个说风动,一个说幡动。

慧能插口说道:“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是你们的心动。”大家听了,非常佩服,于是慧能受到寺庙主持印宗法师的礼遇。没过多久,慧能又来到宝林寺,并在这里普度佛法三十多年,直至圆寂。

慧能的弟子根据他的佛学思想总结整理出了《六祖坛经》一书,被奉为禅宗的经典。当时,也有人称中国僧侣能够说法而称经者只有他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