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读哲学
13108800000018

第18章 用爱拯救世界

无言而不信,不德而不报,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墨子

墨子认为当时的社会之所以那么乱,有两个原因,一个是人们不“兼爱”,一个是天下人没有正确统一的思想为指导。所以,他在政治上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等主张。墨子认为只要大家“兼相爱,交相利”,社会上就不会有强凌弱﹑贵傲贱﹑智诈愚和各国之间互相攻伐的现象了。其中,“非攻”的思想,也反映了当时百姓反对战争的意向。

在用人原则上,墨子主张任人唯贤,反对任人唯亲,主张“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他还主张从天子﹑诸侯国君到各级正长,都要“选择天下之贤可者”来充当,“必使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乱则得治”。而百姓则要服从君上,做到“一同天下之义”。

不辞劳苦、热心救世的墨子“日夜不休,以自苦为极”,他看见当时各国征战的惨祸,心中不忍,不仅积极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而且还不遗余力地将其付诸实际。

位于长江中游的楚国,地广人众,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大国,而在它北部的宋国则是个人寡地少的小国。当时的楚王请巧匠鲁班制造了云梯等攻城器械,准备攻打弱小的宋国。墨子得知这个消息后,一面派自己的三百多弟子带着守城器械去宋国支援,一面风雨兼程,步行了十天十夜赶到楚国都城,劝说楚王停止对宋国的侵占。

他见到楚王后,先做了个比喻,说:“现在有一个人,舍弃自己华丽的车子不坐,倒想着去偷邻居的破烂车子;闲置着自己的锦缎绸衣不穿,倒想着去偷邻居的简陋粗布衣裳;放着自己的精美肉食不吃,却想去偷邻居的糟糠野菜。这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楚王回答说:“这一定是一个盗窃成性的人。”

墨子接下来就对楚王说:“那现在准备攻打宋国的楚国行为与那个盗贼的行径又有什么两样呢?和楚国相比,宋国不过是破烂车子、粗布衣裳、糟糠野菜而已……”

一席话说得楚王无言以对,但是楚王并没有放弃攻打宋国的念头。他说:“鲁班已经为楚国造好了云梯,正等着我用呢!”

这时墨子解下身上的带子,将其围成城墙的样子,再用一些筷子当守城的器械,让楚王看着他与鲁班演习攻城之战。

经过了九次攻和防,鲁班都“战败”了。鲁班已经用完了自己的攻城之术,而墨子守城的办法还有很多。看到这样的结果,楚王只好放弃了攻打宋国的计划。

有一个朋友看到墨子一生慷慨好义,便劝他道:“如今天下的人都不肯做义气的事,你何苦这样尽力去做呢?我劝你不如就放下不要做了。”

墨子回答说:“这就好比一个人有十个儿子,九个都好吃懒做,只有一个尽力耕田。吃饭的人那么多,耕田的人那么少,那一个耕田的儿子便应该格外努力勤奋才好,否则大家都会饿死。如今天下的人都不肯做义气的事,那你更应该劝我多做些才好。为什么反来劝我放弃呢?”

墨子言行颇多,但其学说充满了内在的不可克服的矛盾。他思想中合理的因素,被后来的唯物主义思想家继承和发展,余下的神秘主义部分,也被秦汉以后的神学家吸收和利用,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