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棋与道
13107300000035

第35章 我对“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的认识

中和道长

历史上因为许多人有意无意地断章取义,导致今天人们对传统文化认识的面目全非,很多认识完全不符合当时的环境与人文思想。而孔子说的“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更是难逃其劫,成了后世人攻击他的着眼点。我在网上曾经看到女性网民大骂孔子与儒家文化,骂孔子不是娘养的,如此不忠不孝之辈,能够被尊为圣人,实在是民族的奇耻大辱。

“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这句话来源于《论语》第十七章“阳货”,原文是:“子曰: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xùn),远之则怨。”

乍一看,这是孔子指责、污蔑女性的证据,因为“小人”这个字眼在世俗中是那种不讲真诚与信用,不讲道德与情谊,心眼小,手段毒的人。因为没有做人的基本诚信,所以“小人”是不可交往的。那么孔子将女性与“小人”联系在一起,无疑对女性是非常的不尊敬。如果是这样理解的话,那骂他是欺世盗名的伪君子也完全不为过。

通俗地讲,“难养”是难以侍侯,难以相处,难以交往。“近之则不孙(xùn),远之则怨”是讲当你跟这种人太亲近时,他会表现得很没有礼貌,完全不把你当回事,失去对你应有的尊重;而当你疏远她时,他又会怨恨你,怪罪你。

在现实生活中,特别是恋爱或者已婚的男性,对此描述多少有些认同。很多时候跟女友、妻子接触时,感觉女人真是难以侍侯。你对她无微不至太好了,她说你没有大丈夫气概,不像个男人。对她疏远了,她说你不爱她不关心她,经常搞得男人们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道女人到底需要什么。这是很多男人对自己身边女人的感受,那么男人发出这样的感慨也是在所难免,因为女性确实会表现出这样的状态来,很多女人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男人,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生活,太过于感性化。

查阅历史文献,发现孔子是从小由母亲带大的单亲孩子,受到母爱的关怀与熏陶,一生非常敬爱尊重母亲。孔子一生追求克己复礼,这种礼中包含了对婚姻、嫁娶、祭祀中对女性的尊重。例如在《礼记·昏义》中,孔子对结婚仪式做了规范,仪式要求隆重喜庆,婚礼之日,新郎必须亲自登门迎亲;第二是新郎要亲自为新娘驾车,转三圈之后再交给车夫;第三是新娘未进门,新郎要先施一礼等等。这些都说明在孔子的思想中是很尊重女性的。

在孔子整理编辑的《诗经》中,充满了对女性的赞美,充满了对男欢女爱的歌颂,并没有什么三纲五常,没有对女性的任何拘束。

当时的社会是很重视人的身份贵贱的,而在孔子的教育思想中,明确主张“有教无类”,所有人都应该可以接受教育,不分贵贱贫富。孔子也是这样做的。

从孔子的弟子曾子所著的《大学》里可以看到这样的思想,“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这里的齐家不单纯是管理家庭,而是要使整个家庭和谐。这种使家庭和谐的能力与个人的道德品质有密切的关系,这种使家庭和谐的能力又与治国平天下的能力是等同的。

孔子的弟子能有如此的贤明思想,那么孔子本人呢?孔子一生教诲弟子们如何做人,正因为他行得正,做得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才能为百世之师。

从上面种种情况分析,孔子绝对没有污蔑、藐视妇女的思想意识,否则也不配当圣人。

在前面关于《“男尊女卑”的真实含义》的文章中,我谈到孔子是在明白了《易经》的道理后,最终完善了他的整个思想,所以才有“五十而知天命”的感叹。那个时候,不单阴阳理论已经在社会上流行,五行的相生相克理论也同时存在了。研究五行的相生相克理论我们会发现(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五行除了正常的相生相克的关系外,还存在两种例外情况,就是反生为克与反克为生。

什么是反生为克呢?例如水本来生木,水滋润万物,但水太多就成了水多木漂,大水一来,泥土树木都给水冲走了,这就不是生而是克了;木本来可以生火,但我们把很多木头堆在灶里面烧,会发现火不单烧不起来,还会把火熄灭。在人事方面,反生为克对应的就是人与人之间过分关心,以及父母对儿女的过分溺爱,会导致孩子失去做人的原则,导致孩子长幼不分,好坏不分。在两人世界中也会因为过分的爱而使爱失去价值,出现“近之则不孙(xùn),远之则怨”的情况发生。反生为克对应到虚弱、体弱的病人,就不能去补身体了,因为这时候他的身体已经是虚不受补,越补越出毛病,只能慢慢调理。所以孔子讲:“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就是强调做人要中庸、中和。“和”是融为一体,是和谐。

反克为生在人事中对应的例子很多,例如逆境中能使人成长,过分地压制,打击别人,反而会使大众同情弱者,过分地赞美宣传会使大众失去信任等等。这些理论的总结,都是我们古代的老师们观察自然而发现的道理,也就是“道法自然”的体现。

自然界本身存在的这种现象,使存在于自然之中的人都会体现出这种因素来,只有明白了道理的人才能避免这种问题的发生,这就是教育的目的是明理。

在《易经》里面,《离》卦代表中年女性,《坎》卦代表中年男性。《离》卦所形容的中年女性年龄应该是十八岁到四十岁之间,正是思想成熟、性成熟与生育高峰期间。而《坎》卦代表中年男性,也是十八岁到四十岁思想成熟、性成熟与精力最旺盛的时期。那么这个象征中年女性的《离》卦与象征中年男性的《坎》卦有些什么特点呢?这就是《离》卦中间是虚的,而《坎》卦中间是实的。

《离》卦对应到女人,就会表现出到了十八岁之后,内心不踏实。无论女人的外表怎么坚强,风风火火,内心总是需要港湾,需要有个男人可以依靠,需要男性的爱护,她才会感受到生命的完整与内心的充实。《离》中虚的特点使得很多女性在这个年龄段没有主见,不知道自己该需要什么,她是自然性地需要男性给予关怀,自然性地需要男性能承担责任与压力。而同时,《离》中虚又代表了女性内在与本质的温柔。而《坎》卦对应到男性,会表现出男性的自信,男性的充实,男性的内在坚强。这种内心充实、坚强、自信的表现,使男性会自然地去承担外部的压力与社会责任。

所以,这个时候男人的自信、充实、与坚强就吸引了女性的爱慕,而女性内心的温柔也同时吸引了男性渴望柔情温暖的需求,这样阴阳就是和谐共存,优势互补的。如果男人失去了作为男人应该具备的自信、充实、坚强,反而变得柔弱、被动没有主见的话,那么男人就不像男人;而如果女人失去了女人应该有的温柔、优雅、贤惠,反而强悍、刚烈,处处要强的话,那么女人也就不像女人了。男女不能各安其位,必然导致阴阳反背。所以《易经》中八八六十四个卦里,只有《水火即济》卦是唯一的阴阳各在其位的一卦,它象征男人在外充实、坚强、自信、有责任感,女人在内虚心、谦逊、安稳。这样,男女和谐相配各自做好自己本分的工作,生命自然安定美满。

结合上面的理论,结合“四书五经”中对孔子思想的描述,我们再来研究孔子的原话:“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我个人认为,孔子只是如实地描述了一种社会现象,并没有蔑视女性。如实描述事物是孔子的一个基本思想态度,一个基本原则,这在“四书五经”中到处都有体现。

其实我们现在观察人生百态,会发现,不单女性会出现这种“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的问题,男人也一样会存在,小孩更是存在。这可以说是一种社会现象,并没有污蔑女性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