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棋与道
13107300000016

第16章 为什么黑先——乾隆帝与袁枚

中和道长

提交时间:2005-02-0700:26:13

乾隆帝下江南,轻车简行,风流倜傥。一日游罢金陵山水,市井街肆,于秦淮河滨落座休息。问及随驾的道策和尚,这金陵现在可有才子佳人,不妨叫来助助雅兴。道策知道乾隆帝文治武功了得,寻常翰林院大学士都无法相比,游山玩水之余,想招些才子佳人来吟诗作对,调节一下旅途疲劳。

道策忽然想起了江南有名的才子袁子才,此人进士出身,诗词歌赋绝佳,尤其诗歌自成一派,讲究随心所欲毫不做作,同时对周易八卦五行道学等等有深刻研究,平时对自己所学颇为自信,号称江南大儒。他做了两任七品县令后,年过四十即退隐于市,购置了隋织造废弃的隋园,重建亭台楼阁,改号为“随园”,也就是诗词歌赋收发由心,畅所欲言不加修饰雕琢之意,一时颇得才子佳人的附庸。

于是道策忙向乾隆帝答到:“金陵有个才子叫袁枚,琴棋书画了得……”和尚正汇报着,不料乾隆帝微笑起来,“你说的可是号称江南大儒的袁枚、人称袁子才?朕也听闻他文才了得,对周易八卦风水地理尤其深入,于门庭高悬一副对子:‘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斯人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看来他自负得很,好好好,你把他叫来,朕的诗词歌赋比不上他,叫他来陪朕下盘围棋倒可以,快去请来。”道策虽然遁入空门,到底功夫不够,于帝王面前也免不了阿谀奉承几句:“陛下的文才武略,海内无双,寻常才子如何能比?臣这就去请袁枚。”

道策策马赶到随园,带一分喜悦,把个大门擂得山响:“老才子,快给我开门,贫僧来也。”

这道策和尚与袁枚原是故交,当年袁枚与道策同时赴京城赶考,袁枚考得进士,道策名落孙山。想起十年寒窗付诸东流,愧对家乡父老,道策便在京城戒台寺出家当了和尚,袁枚就赴江宁当了县令。一个成了大和尚得乾隆帝青睐,此次南巡随侍身边,一个是才子佳人江南无人不晓。此刻要见到老故人,道策心里不免高兴。

这袁枚饭后正跟一些儒生学者在随园散步,闻大门擂得山响,忙叫下人开得门来,见是老知交道策和尚,真个是高兴得欢天喜地,向各位一一引见不表。

道策将袁枚扯过一边,悄声说:“陛下南巡已到江陵,着我唤你前去陪驾下棋,快跟我走。”袁才子一向傲慢文才,今闻乾隆帝亲自召见,喜极之心彰显,询问了道策和尚一些见天子的规矩,撇了众人,赶紧随道策走了。

“奴才袁枚叩见陛下。”

“免礼!平身吧。朕来到这金陵游览,想请你这才子陪朕下下棋。”乾隆帝非常高兴,早有侍者摆上围棋。

四个座子摆下,袁枚持黑正欲先行,不料乾隆帝忽然问到:“袁才子,听说你不单琴棋书画了得,对五行之术亦有很高造诣,朕想问你个问题,为什么下围棋以黑为先?”

袁枚只得收回将要落下的黑子,略一思考,回答乾隆帝曰:“自古到今都说阴阳,阴在前,阳在后,老子《道德经》曰负阴而抱阳,世间阳也均从阴出,男从女出,所以持黑比喻为阴,当先行。”

乾隆帝听了哈哈大笑,把玩着一枚白子对袁枚说:“我怎么觉得世间男人都很像这黑子,而我那些如花似玉的宫女倒很像这白子呢,按你的道理,女子为阴,应该白子先走才行呀。”

袁枚不愧才子,立即回答说:“陛下高明,这正说明阴阳随时可以转换身份,看上去是正的,可能内里就是负的,看上去是阴,其实也可能是阳,《天地否》卦就说是外君子内小人之象,而《地天泰》卦就说是外小人内君子之象。”

乾隆帝听了又笑曰:“这么说,你跟我下棋,表现得很君子,其实是很虚假的了。”

袁枚一时额上冒汗,赶紧回答说:“陛下明鉴,臣对陛下忠心耿耿。”

乾隆帝看袁枚有些紧张了,曰:“道理说得是不错,可惜只说了世间的表象,可道家的理并不局限在这么点上。例如阎王管的地方就比我管的地方大,他管得了我,我管不了他;佛家的法王也比我大,我死后能不能去天国还要待他们考察,我这一国之君与阎王的地盘统归他们管。怎么我看来看去这阳世倒好像是阴,他们那无形的世界倒像阳世一样呢?阴阳颠倒了,怪不得始皇帝说是替天行道。”

这袁枚被乾隆帝说得心事恍惚起来,心想这帝王想的总是帝王事,我讲人臣之理,他讲帝王之心,哎!赶紧回答说:“陛下说的道理为臣听了高深,还得仔细参详,只是陛下如此一说,为臣有些明白为什么讲黄老之学是帝王之学,孔孟之道是平民之学了。”

袁枚正欲再下,忽然乾隆帝又问起:“设这四枚座子是何道理?”

袁枚答曰:“未行棋,天下如混沌之象,两人分立各持黑白,如阴阳分立,易经讲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天地万物。所以这四子象征了天地初成安定之象,如此才有世间万物繁衍。”

乾隆帝听罢微微点头,复又问:“四子代表天地初成,宇内安定,才可以繁衍万物,所以才开始下棋,可为什么把四子放于这角部呢?”袁枚脸露微笑,正欲以棋谚回答皇帝,猛然间想到这帝王所问,岂是这些棋谚描述所能涵盖,阴阳之学,颠倒中华多少大儒先贤,绝对不是这么简单。

袁枚手举棋子,半响落不下来,迅速对太极阴阳相生之理搜索思考起来,良久才脸现红润。

“回陛下,这角部古语为一隅之地,天地初成之时,人道德高尚,所以古代圣贤帝王无不以身居一隅之地为安,无逐鹿中原之欲。以身立德,以德高而望众、不欺不贪而位尊。如君王以仁德立于天地,如大丈夫具大丈夫尊重之象。阳位尊而立,阴必仰慕阳之高尚情操,必附和效法阳之品德,以卑谦贤和心态安居于另一隅地,天下太平无有分争。帝王之子女受帝王高尚道德熏陶,依法圣贤之德,所以仍居一隅之地,无欲无求,对天下施行无为之治,天地故此太平,万物得以安身其内,嬉戏玩耍。此为设四座子于角部之本义耳。”

乾隆帝听罢哈哈大笑,“袁枚不愧是个才子,明了圣贤之道,比起那些棋经古谚高明了许多,更比那些腐儒要明白。只是按照棋谚,演义到今天,这角部反到成了名利场,利益的根本了,行棋者都想先占山为王,时刻以地域利益的多少为目的,图日后逐鹿中原之野心,将好好一个仁德教化、阴阳和谐的场所演变成了你争我夺、你死我活的场所了。”

袁枚听罢乾隆帝对棋道的理解,心中佩服,感慨人心不古,私欲横行,凡事都想争个胜负与输赢,于这棋道中表现得最是明显了。

乾隆帝若有所思,眼望虚空,复又说:“既然都不想海内安定,都想逐鹿中原争个高低,四象初成时的天地安定之象已破,还设这四子干什么,干脆扯掉这最后的一点掩饰,从天地洪荒开始就逐鹿天下,攻城掠地屠杀生灵,看看阴阳相斗会是如何模样。”

袁枚被乾隆帝这王气所折服,于皇帝这些话中感叹古代圣贤帝王为什么贤德,能施无为之治。于是袁枚将四枚座子收起,将黑棋放到乾隆帝面前。

“陛下文才武略让天下叹服,臣子决不敢与圣贤之君逐鹿中原,这从天地洪荒开始的第一步,只能请陛下开始了。”

乾隆帝拈起黑子,“啪”的一声,在这无座子的棋盘上,将这枚黑子拍落在正中央天元之位。

这道策见了,忍不住的喝了一声彩:“高!实在是高!陛下君临天下,威震海内,一子震慑四方,实在是帝王之手。唐朝建国之前,有人欲与唐太宗争天下,以棋决胜负,唐太宗持黑正是第一着落于天元,气吞山河,使人不敢争天下,今天陛下这一着,可见帝王的气魄是何等伟大!”

却见一边的袁子才泪流满面,嚎啕大哭起来。随即袁枚拜倒在乾隆帝脚下:“陛下真是千古明君,为臣能与如此贤明的帝王对弈,真是三生有幸呀!”

乾隆帝一时无了下棋之念,将袁枚唤过一边,对道策说:“道策呀,你跟随朕已经多年,却于这棋盘上看不懂朕,也看不懂棋,朕今天发配你到东瀛之地修行,看你何时能够从棋道中参悟出天地玄机……”说着,乾隆帝又抓住天元位置的一颗水晶珠,一提,一副围棋盘顿时成了个金字塔状,把个道策与袁枚都吓了一跳,愣在当场,说不出话来。

道策因此去了东瀛,也就是今日的日本,终于明白了乾隆帝那一子走天元,是虚怀若谷,与四海不争。世人以利益为核心,将天地安定之态打破后,天下纷争,于边角之地生根而图中原,今乾隆帝以一子天元,将自己置于最无利可图、最危险的位置,正可谓佛家所说放下一切我执而出世间,只有具备了这种境界,才能真正到达佛性真理之顶。道策因此在日本效法乾隆帝与袁子才的对弈,撤掉座子,让围棋在日本形成棋道并发扬光大,也就是我们日后看到的现代围棋。

转眼两百年,袁子才魂回故里,居然找不到自己家门的路,到了家门还不识,但只记得当年乾隆帝与他下棋时考他的问题:为什么黑先!

(注:西夏马帮是新浪围棋论坛的一位优秀才子,其征文“为什么是黑先”获得比赛第一名。后来西夏马帮又发大毅力点评所有参赛文章,受到论坛网友一致赞扬。在点评到自己的文章时,西夏马帮委托老道代他点评,于是老道根据西夏马帮的两篇文章,杜撰了此文。其时,网络里仇日心态很甚,“道策”为日本二百多年前现代围棋的奠定者。在此借用“道策”这个人物,一是告诉大家,日本文化的一切均来源于中华,二是为了平息大家的怒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