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闽都文化与中国现代化
13066400000080

第80章 闽台五缘文化软实力与海峡两岸和平发展(1)

林国平

中共十七大报告把“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作为重要的国家发展战略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反映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在“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方面,丰富多彩且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闽台五缘文化不可或缺,两岸同胞携手打造闽台五缘文化软实力,共同推动海峡两岸和平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从“五缘文化”到闽台“五缘六求”

以亲缘、地缘、神缘、业缘和物缘为基本内涵的五缘文化的正式提出,始于1989年,上海社科院的林其锬教授应该拥有“知识产权”。五缘文化中的亲缘,就是宗族、亲戚关系,它包括了血亲、姻亲和假亲(或称契亲、如金兰结义等);地缘,就是邻里,乡党等关系,即通常所说的“小同乡”和“大同乡”;神缘,就是共同的宗教信仰的关系,如对关羽、妈祖等的信仰,供奉的神祇结合着的人群;业缘就是同学、同行之间的关系,有共同的利益和业务关系,有切磋和交流的需要和愿望,由此组合而成的人群,其组织形式便是同学会、学会、协会、研究会等等;物缘,就是因物(如土、特、名、优等产品)而发生的关系,因物而集合的人群,也会出现诸如行会、协会、研究会之类的组织。

五缘文化提出后,得到学术界的认可,影响逐渐扩大。最初,五缘文化是以华族社会结构与人际网络为主要研究对象。随着研究的深入,学术界把五缘文化的研究重点放在海峡两岸五缘文化关系上,把五缘文化作为推动祖国统一的重要力量。2005年5月17日,福建省委书记进而提出闽台“五缘六求”的概念。“五缘”是指闽台间的5种关系,即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商缘相连、法缘相循。“六求”作为发展闽台关系新思路,即求紧密经贸联系、求两岸直接“三通”、求旅游双向对接、求农业全面合作、求文化深入交流、求载体平台闽台“五缘六求”的提出,是以闽台之间源远流长、血浓于水的密切关系为依据的,也是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和两岸关系逐渐改善的客观反映。与面向世界华人社会的五缘文化相比,其核心均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主要内涵没有太大不同,关注的重点仍然是“缘”,即人与人、人与事物彼此之间的关系和联系。但从内涵上看,闽台五缘文化特别强调“法缘”,外延限制在“闽台”,其海峡两岸政治色彩和区域文化色彩比较强烈,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闽台五缘文化是海峡两岸人民共同的财富

中华文化是多元一体的,闽台五缘文化是中华文化中的一部分,闽台五缘文化的形成,既与闽台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密不可分,也与闽台的社会历史文化紧密相连。闽台五缘文化是海峡两岸人民共同创造的,是海峡两岸人民共同的文化财富。

首先,闽台地缘文化不仅仅体现在交通方便的比邻关系上,更重要的是体现于自古以来就形成的共融共生的千丝万缕的联系上。明清时期,闽人在大规模移民台湾、开发台湾的过程中,他们用祖籍故土的地名、姓氏来称呼新开垦的村落、街道,回祖籍地进香谒祖,以示对祖籍故土和祖先姓氏的眷恋之情,逐渐形成了浓厚的祖籍意识。闽台的近邻的地缘关系为闽台经济文化交流合作提供便利条件,而台湾同胞浓厚的祖籍意识则为闽台经济文化交流合作提供巨大的驱动力。

其次,闽台之间血浓于水的血缘(亲缘)关系,主要是通过闽人大批移民台湾而建立起来的。今日之台湾居民,70%以上的祖籍在福建,特殊的移民经历,使得台湾同胞尤为注重自己的家族源流,表现出强烈的认祖归宗的寻根意识和浓厚的宗族观念。闽台之间密切的血缘关系是闽台人民交流的情感纽带,闽台人民亲如一家,特别容易相处,而且相处得特别地融洽。我们经常说“闽台一家亲”,形象而准确地描述了闽台之间血脉相连、血浓于水的亲缘关系。闽台的血缘文化是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其内涵极为丰富,是祖先给闽台人民留下的一笔巨大财富,值得倍加珍惜。在闽台血缘(亲缘)文化基础上所产生的强大的凝聚力,不但在历史上使闽台人民面对各种艰难险阻,能同舟共济,共克时艰,而且在未来的两岸关系中必将继续发挥重大的作用。

第三,闽台文缘一脉相承,源远流长,根深叶茂,是中华文化的宝贵财富。闽人移民台湾的浪潮前后持续200多年,这种移民不同于国际移民,而是在同一个国家内部、同一民族,而且主要是同一行政区划内进行的。由于中华文化在台湾的传播和发展,与台湾移民社会的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进程同步,而移民的主体是福建人,主要是闽南人,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台湾文化是福建文化乃至闽南文化的移植,而福建文化和闽南文化又是中原文化的延续,这种一脉相承的关系体现着闽台区域文化的历史同一性和不可分割性。闽台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超越时空,为两岸同胞所认同,而文化的认同既是两岸交流的基础,也是未来中国走向最终统一的重要基础。

第四,闽台商缘往来密切,自古以来就形成经济优势的互补关系。明末清代,台湾的米、糖、花生油、黄豆、麻、苎、藤、靛青、樟脑等大量输出福建。而台湾所需的日常生活用品、生产工具及纺织品等主要由福建输入,闽台两地的贸易互补互利,在竞争中共同发展。近代至20世纪80年代,由于帝国主义入侵和两岸政治对立,闽台商业贸易一度中衰。改革开放以来,闽台之间的经济互补关系更加突出了,台湾在资金、技术等方面占优势,而福建在市场、人力资源、土地资源、旅游资源方面占优势,闽台在产业合作方面空间和潜力巨大。数百年的历史,特别是近30年的历史充分说明,闽台互利互补,合则双利,通则双赢。

第五,闽台法缘相循,与福建省的关系特别密切。在1886年台湾建省之前,台湾一直属于福建省管辖。甲午战争后,台湾沦为日本殖民地,闽台之间的关系也并未完全中断。1949年至今,台湾和大陆分治。但无论台湾的政权如何更迭,都没有改变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这一属性。因此,我们承认“九二共识”,在此基础上开展两岸合作交流,促进两岸政治关系的良性发展,最终实现和平统一的目标。

三、从闽台五缘文化到闽台五缘文化软实力

闽台五缘文化主要是历史的积淀,就其性质而言,应属于历史文化遗产的范畴。对于闽台五缘文化这样的历史文化遗产,我们的基本方针是继承和发扬。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对闽台五缘文化的多视角、多层面的研究,就是本着继承和发扬的基本方针,也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效。然而,就总体而言,我们还处在就文化谈文化,为研究而研究的状况。笔者认为,在新的形势下,我们有必要从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重新审视闽台五缘文化,对闽台五缘文化加以理论升华,适时地提出“闽台五缘文化软实力”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