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怎样说话不伤孩子
13053900000039

第39章 聪明父母这样跟孩子谈学习(6)

如今,给孩子请家教已不是什么新鲜事。然而,有没有必要给孩子请家教,请家教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很多家长把握不准。不少家长对于请家教有一种盲目的从众心理。许多家长说:“人家都请,自己不请怕耽误了孩子,不能让自己的孩子落在别人后面。”那么,什么样的孩子适于请家教呢?

(1)误课较多,跟不上进度,或有偏科现象,某一学科特差,等等。这时,应当考虑为孩子请个家庭教师。

(2)学习成绩差的孩子。因为这些学生在课堂上总是羞于向老师提问,即使鼓足勇气提问,有些老师不注意方式方法,当面指责学生,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为其请一个好的家教,不仅可以讲解其没有学会的知识,还能够帮助其树立起学习的信心。

(3)有的学生在某一学科上成绩较好,为了进一步提高,可以为孩子请家教。一位叫张扬的同学,平时喜欢英语,学习成绩也相当不错。她的妈妈为其请了一位女研究生做家教,每周一次与她进行口语对话。她对学习英语的兴趣更加浓厚,英语成绩又有了新的提高。

请家教切忌盲目,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请家教前多征求孩子在校老师的意见,请家教以后也应让家教及时与老师进行沟通,使老师和家教都能真正了解到孩子的具体状况,从而达到学校与家庭教育的统一。

(2)对所请家教不仅要了解其知识是否丰富,更要了解其是否拥有爱心和良好的品质。家教在教孩子时,不但是在教知识,同时也是在通过自己的言行影响孩子思想性格的形成。

(3)评价家教的教学质量不能单纯看孩子的成绩,更要看孩子有没有形成良好的思考习惯和学习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4)大学生或研究生做家教,因为与孩子年龄接近,比较容易和孩子沟通。但有的大学生家教不了解教学规律,教学不够系统。所以,在请大学生家教时,一定要认真考察,不然会适得其反。

(5)有条件的话,家教最好请正规院校毕业、学科知识渊博、教学经验丰富的年轻在职教师。他们在年龄上与孩子差距小,在思想上比较活跃。在性别选择上,小学生请男性教师为好。在威严的男教师面前,孩子的顽皮、任性就会收敛,从而专心致志地接受辅导。

亲子正面沟通秘诀

家长要找出孩子学习不好的原因,这样在请家庭教师时,就能心中有数。鉴于每个教师的情况不同,应该把孩子的情况研究清楚,不能盲目。为了发展孩子的特长而请家庭教师,有三个问题需要注意。

1.不可忽视孩子全面素质的提高

小学、中学阶段是为孩子全面发展打好素质基础的阶段,如果为了发展特长而影响了整体素质的发展,有可能得不偿失。一些家长有为孩子做“早期职业定向”的心理,期望孩子将来从事某一种职业,往往在特长上花很多时间和精力,不重视孩子的其他素质的培养,甚至认为只要有一技之长,其他方面差点没关系。事实证明,过早为孩子进行职业定向教育,达成愿望者比例极小,更多的是专业不成气候,还影响了全面发展。

2.要重视孩子的态度

为发展孩子特长而请家庭教师的家长,千万不能忽视孩子的态度。孩子的态度决定学习的兴趣、认真程度。如果仅仅是家长一头热,只是强加给孩子,没有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必然会费力不讨好。因此,家长应该了解孩子的态度,做好沟通与说服工作,不能“牛不喝水强按头”。

3.注意家庭教师的选择

请家庭教师,一要看专业水平,二要看教育水平。有的人专业水平较高,但不善于教育引导孩子,孩子得不到应有的激励,反而会降低兴趣。反之,教师的专业不行,也达不到目的。

请家庭教师之前,最好与孩子的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商量一下,共同分析需不需要请教师、请什么样的教师。家长应重视班主任、任课教师的意见和建议。

爱孩子的天赋还是爱考试的分数

那天,数学考试成绩下来后,小强垂头丧气地回到家中,胆怯地靠着门,眼睛盯着脚尖。“妈妈,我得了58分。”

“啪!”一记耳光落在儿子的脸上,妈妈的眼睛瞪得像铜铃,额上的皱纹呈现出一个倒立的“八”字,抓起苍蝇拍,照小强的屁股上又是一下,嘴里说着:“你这个不争气的东西,我辛辛苦苦送你上学,你不好好读书,才考了个58分,我看你太不成器了!”

“不争气的,还不去洗碗!”

“不争气的,还不去扫地!”

“不争气的,还不去洗衣服!”

没过几天,小强从老师手里接过语文考卷,100分!他哼着小曲像燕子似的“飞”进家门:“妈妈你看,100分!”

“叭!”一个响亮的吻印在他的脸上。妈妈那大大的眼睛眯成一条缝,额上的皱纹变得温柔了,双手紧抱着儿子,嘴巴笑得合不拢。“哈哈哈……我的儿子真好,真乖。”

午饭是猪肉、鱼汤……

“别,碗不要洗了,油星子会溅到你衣服上。”

“别,地不要扫了,灰尘会迷了你的眼。”

“别,衣服别洗了,水冷冰冰的。”

小强忍不住问:“妈妈,您到底爱什么?是我,还是我的分数?”

家长关心孩子的学习分数是无可厚非的,但并非每一位家长都能使自己的关心变为孩子学习的动力。调查表明,目前社会上家长对学习分数的态度以及由此引起的某些行为,确有不科学的现象存在。这些现象的存在直接影响了孩子的学习。

不能正确分析分数,则会被表面现象迷惑,最终将使家长、孩子都被误导而进入学习的误区。仅因某次分数的下降就否认孩子学习的进步,会使孩子失去学习兴趣。而仅依据某次分数的表面分析来指导孩子学习时间与精力的分配,无疑会使孩子忽视真正的困难,得不到真正的帮助,使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久而久之,等到问题暴露时,很可能良机已失,悔之晚矣。

那么家长应如何对待分数,以充分发挥分数的功能,使分数成为促进孩子学习的催化剂呢?以下就这个问题谈几点建议。

第一,了解测试目的。测试目的不同,反映出来的问题就不同。就学科测试而言,有进度测试、摸底测试、总结性测试和诊断性测试等,也有偏重知识水平的测试与偏重于能力发展的测试等。只有弄清测试目的,才能看出测试反映的问题。比如,有的孩子在偏重于知识识记的测试中分数高,而在偏重于知识运用的考试中分数可能不高。家长就不能简单地以两次分数高低来判断孩子学习的退步或进步,而忽略孩子能力发展方面的问题。再比如,学期中的进度测试题的难度往往要小于诊断性测试和期末总结性测试。因此,期中考试的高分并不一定就预示期末考试也会“丰收”。

第二,认真分析分数的信度和效度。分数的信度和效度可以简单地理解成分数的真实性。有许多因素会对分数的真实性产生影响。因此,家长在分析分数时,有必要与孩子一起认真分析此次考试孩子本人甚至全班、全校考试分数的真实性。只有对分数的真实性有了深刻的认识,才能依据“修正”以后的分数来分析问题,得出正确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