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毛泽东健康之道
13051200000044

第44章 养花的丰泽园

为了减少路途中来往的时间,1949 年 5 月份,毛泽东从香山搬到中南海,住到丰泽园里面的菊香书屋院内。菊香书屋的原住户林伯渠则从这座古老的四合院里搬出去了。

丰泽园菊香书屋,是一个古老的四合院。

这是一个四方形的四合院,四面各有五间房。北房五间,正中一间是门厅。毛泽东住东头两间,江青住在西头两间屋里。北房高大,跨度很大,很宽敞。在毛泽东住的那两间房里,放一张大木板床,一套沙发,一个书桌和一些书架。这两间屋里后来虽有一些调整,基本格局变化不大。

菊香书屋的东房五间,中间一间是门厅。毛泽东在这里吃饭,它也是他全家的餐厅。毛泽东及来宾的衣服也挂在这里。靠北头的两间是办公室,书记处的五大书记经常在这里开会。靠南头的两间,是毛泽东的会客室。

南房五间,正中是穿堂,其余是家属住的地方。

西房五间,正中一间是穿堂过道,也是当时从菊香书屋院里外出的主要通道。西房的南头两间,是值班室和工作人员办公的地方。北头两间,是毛泽东放书的地方。

菊香书屋四面房子形成一个封闭的小院。院内南北、东西两条小路交叉成十字形,把草坪对称分开,整个草坪成一个“田”字形。百年老树,又使院里平添几分幽雅。

这个四合院比较符合中国传统养生家对居宅的要求。

住和衣食一样,是人类生活中极其重要的一项。一般说来,人的一生要在各自的住宅中度过一半左右的时间。因此,住宅环境对人的健康与寿夭具有重要的影响。

中国历代养生家都很重视人的居室。关于住宅的卫生标准,我国古代文献早有记载,如唐代无名氏《天隐子》一书中说:“何谓安处?曰:非华堂邃宇、重裀广榻之谓也。在乎南向而坐,东首而西寝,阴阳适中,明暗相半。屋无高,高则阳盛而明多;屋无卑,卑则阴盛而暗多,故明多则伤魄,暗多则伤魂。人之魂阳而魂阴,苟伤明暗,则疾病生焉。”又说:“吾所居室,四边皆窗户,遇风即关,风息即开。君毡居坐,前帘后屏,太阳则下帘,以和其内映;太暗则卷帘,以通其外曜,内以安心,外以安目,心目皆安,则身所矣。”

菊香书屋虽然简朴,既非华堂,又非豪宅,但是,它的格式和房屋布局基本上与这种“住宅卫生”标准相合。

它的朝向是坐北朝南。门窗都面向太阳,既采光充分,又可冬暖夏凉。空气流通,不潮不湿。

中国人历来就有在住宅旁种植树木、花草的习惯,这样做一方面可以美化环境,另一方面也有防尘、降低噪音和调节空气的作用,对人的健康十分有益。

因为毛泽东要来住,花匠在院里摆了许多盆鲜花。北方的5月,正是百花争艳的仲春季节。菊香书屋本来环境就很幽静,有了这些鲜花的装扮,一下子变成了一个小花园似的。

但是,有一天,从外边散步回来,毛泽东看着一盆盆鲜花,发话了:“过去,这里是公共场所,由他们随便布置,我们不干涉。可现在我住在这里,就不要摆这么多的花了。少摆几盆花,再摆一点松柏树就可以了。你们知道,到我这里来的人很多,以后还会有工人、农民的代表来。他们来了,就是为了看看我,看看我住的地方。如果我这里摆了这么多漂亮的花,那他们也会上行下效,向我看齐,养成这种风气就不好了。”

结果,花搬走了,但是,院内的十字路口处换上两盆棕树、两盆无花果。凉台上,放了两盆绿草。

毛泽东看了新的布置挺满意:“这不是很好嘛!我不是不喜欢花,但是,摆得太多了,就不太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