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洛克菲勒给青少年的忠告
13050900000066

第66章 财富越多,责任越大

商人对钱的看法往往十分一致,有时候用锱铢必较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但对于那些胸怀宽广、极富爱心的商人来说却大有不同。这些商人尽管在商业经营中十分精明,但在社会公益方面却十分大方,且心甘情愿奉献。他们长期以来都持有这样一种观点,那就是钱来自社会,亦应该用于社会。因此,无论自己在生意场上是否顺利,都会将社会责任放在重要的位置。

作为世界上的首位亿万富翁,洛克菲勒说:“我一直财源滚滚,心如天助,这是因为神知道我会把钱返还给社会的。”在洛克菲勒看来,一个人的财富越多,社会责任就越大。他自拿到自己的第一份工资起,就把每份收入的10%交给教会,还有6%捐赠给慈善。在有生之年,他捐钱成立了芝加哥大学、洛克菲勒大学、纽约的洛克菲勒医学研究中心,于1884年在亚特兰大建立了黑人女子学院,对医学和教育领域都有大笔资金投入,仅纽约的洛克菲勒医学研究中心至今就出了24位诺贝尔奖得主。

1913年,洛克菲勒基金会在纽约成立,它的创办资金是1亿美元,后来再加上洛克菲勒新的捐赠,到1951年资金超过3亿美元,到2000年超过了33亿美元。洛克菲勒一直热心于慈善事业,洛克菲勒基金会成立之初,他即对中国这个最后向世界开放的人口众多的大国发生了兴趣,愿意投资于传教、慈善事业和医学教育。为此,在1909年、1914年和1915年,洛克菲勒曾三次派考察团到中国进行广泛的考察,其考察内容包括社会状况、教育、卫生、医学院校和医院。最终,考察团建议在中国的首都北京创办一所高水平的医学院。根据这一建议,洛克菲勒于1914年拨款设立中华医学基金会全力支持这一事业。1915年,洛克菲勒基金会以20万美元从伦敦购得原协和医学堂的全部产业,又以12.5万美元购得东单三条胡同原豫王府全部房地产。随后,洛克菲勒基金会投入巨资进行新校的建设。新校和医院房屋的设计建筑都由美国人负责,从1917~1921年,建筑工程进行了4年之久。原预算为100万—150万美元,结果共耗资750万美元。学校全部建筑外部造型为宫殿式,画栋雕梁,琉璃瓦顶,均为高级建筑材料。而内部则为现代化装备,病房、教室、实验室等均符合实用需要。学校有独立的完整的动力系统,电力、水暖、冷冻、煤气、自来水、压缩空气系统等一应俱全。除学校建筑群之外,还在附近外交部街及北极阁两处建有小楼30余座,供高级教职员居住,并有学生宿舍,共55幢建筑。此外,洛克菲勒基金会还为新校物色了一批教学人员,他们多数来自英、美、加拿大,其中也有一部分中国人。这是一项重要的工作,直接关系到学校的质量。从接办到1921年期间,共聘请了151名高级人员,其中外国人共123名,中国人中有25名曾在国外接受教育。1921年9月,当新校建筑完成之后,协和医学院举行了隆重的开幕典礼。除本校教职员工学生外,参加的还有洛克菲勒基金会和中华医学基金会的代表、中国政府的代表和社会名流,以及世界各国的一些著名大学校长、教授和医学团体负责人。2007年,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正式更名为“北京协和医学院”。

对中国来说,最早接触到的基金会是洛克菲勒基金会;对洛克菲勒来说,中国也是其最早和最重要的海外工作对象。值得一提的是,在洛克菲勒基金会成立的前十年里,对协和医学院的投入共1000万美元,远超捐赠给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的钱。协和医学院对中国医学发展的贡献是基础性的,中国第一代现代医学的领军人物如林巧稚、吴阶平、陈志潜等,几乎尽出协和。

除协和医学院外,洛克菲勒基金会及其中华医学基金会还对湘雅医学院、上海圣约翰大学医学院、香港大学医学校等学校给予过经济资助。也援助过芜湖总医院、南京大学医院、苏州医院、上海红十字会总医院等医疗机构。还提供了中国某些学校和医院的人员到协和医院或到国外进修的机会,通过赠予中国教会医学会(博医会)和中华医学会经费,支援医学名词委员会统一医学名词、翻译医学文献及出版工作。中华医学基金会还支援过定县的农村卫生事业和在周口店开展的古生物学研究工作等,可见中华医学基金会已渗透到中国医学事业的各个领域,对我国近代医学教育和医药卫生事业有着重要的影响。洛克菲勒的基金会主要侧重于人类健康、知识进步、人力资本领域,他的公益捐赠理念和基金会架构,被后来更多热心于慈善事业的富人所模仿。

事实上,洛克菲勒在商界是个颇有争议的人物,有人称他为“凶狠的商界屠夫”,但是,通过他对慈善事业所作出的贡献,尤其是对我国公共医疗卫生事业所倾注的心血,我们也可以领略到,他确实是一个心地温厚、善良有爱心的人。

洛克菲勒曾说过:“我拥有巨大的财富,但我从未因为有钱而自命不凡,只有傻瓜才会因为有钱而自命不凡。我也因拥有巨大的财富而承担着巨大的公共责任。”……著名企业家李嘉诚先生曾经说过:“一个发了财的人,不应该只顾自己的挥霍,也不应该当守财奴,更没有必要把财产遗留给子孙,而应该为社会多做一些公益事业。把多余的钱分给那些残疾及贫困的人,特别是要用在教育和医疗方面。”英国著名地产大亨亨特也曾说:“我们早已拥有所需的物质,目标亦早已达到,现时行善是我继续赚钱的推动力。我不想把十亿磅财富带入棺材。”……

在滚滚红尘中,这些富翁们关心的不是财富的无节制累积,也不是穷奢极欲的享乐,他们耿耿在念的是人类社会的不平等,他们致力于公共慈善事业,他们由此获得的尊敬和快乐将远远超越财富本身带给他们的。

智慧箴言

“众人拾柴火焰高”,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温暖的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