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世界科普故事精华·科学探索故事卷
13050600000021

第21章 地球篇(7)

新中国成立以后不久,对长江进行了考察,将木鲁乌苏河和楚玛尔河分别定为长江的南、北两源。1976年和1978年,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等单位进行了两次江源考察,又把格拉丹冬雪山下的沱沱河定为长江正源。但1986年长江科学考察漂流探险队在完成了科学考察漂流的壮举后,却提出另一支流当曲的长度比沱沱河长3.7公里,而且流量是沱沱河的三倍,流域面积是沱沱河的1.7倍,所以长江正源的位置被当曲取代。但是这一看法目前还没有充足的事实根据。

奥克兰岛的神秘海洞

公元1886年5月4日“格兰特将军”号在船长的指挥下,朝着奥克兰岛缓缓驶去。

到了半夜的时候,“格兰特将军”号的船长命令舵手把船的速度放得更慢。整个海面上显得特别安静,只有船桅上的绳索发出一阵阵轻轻的声响。

此时,“格兰特将军”号准备改变航行绕过奥克兰岛,继续前进。殊不知,船已陷入强流当中,他们的处境特别的危害。如果再不改变航向,就会撞到奥克兰岛上。虽几经努力,但最终还是撞到了奥兰克岛的石壁上,船舵“咔嚓”一声就被折断了。

海流还在猛烈地冲击着“格兰特将军”号,“格兰特将军”号最后被冲进了那个巨大的黑洞当中,前桅杆撞到了石壁上被折成了两截儿,四周黑茫茫的一片,令船长和旅客们感到了异样的恐怖。

天亮之后,海水开始涨潮了。“格兰特将军”号的船底已被冲撞出了一个大窟窿,已开始慢慢下沉了。只有4个侥幸逃到了洞外的救生船上。船长及其他人都随“格兰特将军”号的下沉而失去了踪影。

船上的旅客们看到这种情景,吓得不知所措,那些身体强壮的男人纷纷跳进海里想逃生。可是,那个黑糊糊的大海洞好像有一股巨大的吸引力一样,一下就把那些人吸进了海洞里。

公元1890年3月26日,那个从大海洞里死里逃生的旅客大卫·阿斯提斯也带着一艘叫做“达芬”号的船到了奥克兰群岛;他们想要去找曾经被海洞吸进去的“格兰特将军”以及上面所载的黄金。

不过,他们从此就一去不返了。其他到奥克兰群岛那个大海洞寻找黄金的探险队的船只也都一艘艘地不明原因失踪了。

这又是一个难解的谜。至今也没有人能说清楚,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难觅行踪的海中大王乌贼

1873年的某一天,在加拿大的纽芬兰岛,有三个当地的渔民出海去捕鲜鱼。突然,在海上发现了一个灰色的庞然大物。一个渔民用船篙敲打着那个灰色的东西,不料,就像惹怒了它似的,那个灰色的庞然大物立刻喷出水花,抬起头来,一对如盘子一样大的眼睛直瞪瞪地盯着三个渔民,接着,又伸展出它的几只长长的触手,露出了一个鹦鹉状的大嘴,同时,它的两只又白又长的触手把小船紧紧地缠住,慢慢地往水下拖,两个年龄比较大的渔民都被这个突如其来的变化吓得束手无策了,然而,只有12岁的小渔民汤姆很镇定。他立刻操起一把利斧向触手砍去。两只触手很快被砍断了,这个受了伤的庞然大物与墨鱼有着共同本能,它向空中喷出了大量的墨汁状的汁液后仓皇逃走了。

小汤姆把两只触手送到学识渊博的牧师汉威先生那里。汉威先生得到这两只触手,欣喜若狂,他认识这可能是乌贼的新种,值得很好的研究一下,他把这两只触手当作是个非常难得的标本保存起来。

这是人类有记载的第一次发现大王乌贼。此后,在19世纪70年代的最后几年,纽芬兰岛附近的海域不断出现大王乌贼的踪迹,牧师汉威先生又收集到了好几只大王乌贼的标本,甚至,有一支是完整无缺的。

奇怪的是,大王乌贼似乎在一天之内就从纽芬兰岛附近海域销声匿迹了,渔民们从此再也没有见到它们,这些灰白色的庞然大物不知跑到哪儿去了。

海底的金字塔

1977年的春天,法新社记者在大西洋和加勒比海的交界处百慕大三角海域下面,发现有一座高达二百米的金字塔,塔顶离水面700米。当时撰写这条新闻的记者大胆地幻想说:“一个高度的古代文明,可能就在该区”。两年后,美、法两国的科学家携带现代的电子仪器,又一次探索、考察了百慕大三角海域,在它的西部发现了第二座海底金字塔,塔高达200米,底边长300米,塔顶与海面相距100米,而且,塔身有两个巨大的涵洞,水的流速极快,使这一带水域狂潮汹涌,令人生畏。

金字塔是5000年前古埃及为法老建筑的陵墓。科学家曾研究发现了金字塔能,也就是微波能,它使存放在金字塔里的木乃伊长期不腐。如今,海底金字塔究竟与臭名昭着的百慕大三角海域之谜有什么联系呢?

海洋学家根据现有的资料认为,造成百慕大三角海域干扰罗盘和无线电的强磁场,是长期由海浪和地磁场作用而形成的,是海底金字塔在作祟。塔的构成成分是氧化铁,其石块表层的氧化铁磁化已达到饱和状态,使得这座金字塔成了一个巨大的永久磁铁,磁感应强度近千高斯。这样强的磁场能使仪器失灵,将轮船、飞机吸入海底。

美丽的海底壁画

1989年9月的一个早晨,法国潜水员库斯奎在地中海摩休奥湾内一处崩岩脚下,发现海水下40米处有一个黑洞。

1993年7月9日,库斯奎再入洞穴,同去的还有3名潜水协会的会员,分别是他的23岁侄女桑德玲·库斯奎、27岁的杨·苟甘和31岁的巴斯卡尔。他们拍下了洞壁上的图案,发现是手的形状。

4天后,他们4个人又潜入洞内。在泛光灯的照射下,他们发现洞顶有一幅巨角黑山羊图,一只积满方解石的雄鹿图,还有一幅是奔马图。东面的洞壁画着两头大野牛和许多手掌印,有的5指还不全,另外还画着一个猫的头部和3只企鹅。马和野牛之间还画有几只羚羊、一头海豹,还有一些怪异的几何符号。数一数,有好几十幅。

库斯奎带着照片,去过海事局设在马赛的办事处,也去过海底考古研究部。官员们对库斯奎的话半信半疑。后来一名海底专家为了证实这一情况与库斯奎一同潜水进入洞壁。

鉴定工作进行了4天。此时,再也没有人怀疑了。克思德完全相信库尔丹带回的资料。

克思德的初步判断,不久便得到实验室测定的证明。根据碳同位素测定,这些画已有1844万年的历史,画画的炭是用挪威松和黑松烧成的。

这个洞显然是古人类举行仪式的地方。人类一般栖居在洞的外头。这个洞里没有工具、箭头、兽骨等遗物,证明欧洲人的祖先大概是在这里举行宗教仪式,洞壁上的画就像是今天教堂中的圣像和十字架,掌印可能是符号语言的一部分。

如今,法国考古研究所已将该洞命名为“库斯奎洞”。

来自海底的电视信号

据说在几千年前随着火山爆发而沉下海底的超级文明古国阿特兰蒂斯,并没有从这个世界消失,它目前仍然在大西洋深海某一处,而且还不断发出电视信号。

一位居住在北欧挪威的妇人碧姬·法兰克,就接收到了这么一个神秘电波,在她的电视机上清楚见到这个文明古国的近貌。

碧姬的古怪遭遇最先发生在某年的8月11日,当时她正在看电视,忽然画面受到一阵电波干扰,跟着出现的,便是一个她从未见过的海底景象。这位33岁的妇人被电视上突然出现的神秘画面给惊呆了。

随后的每一个晚上,这景象不停重复出现,到了最后,任职于一家科学院做秘书的碧姬决定找专家来看一究竟。

她把拍下的照片给他的上司看,她的上司认为很像“阿特兰蒂斯”。接着她又把照片拿给华许斯博士,他也认为是“阿特兰蒂斯”。

这位兴奋的考古学家,立即连同他的一位同事,历史学家夏拿·拉幸博士到碧姬家里观看她的电视。

拉幸博士也说它确是‘阿特兰蒂斯’,这绝对错不了。

从那些画面上所见,它似乎是一度繁华的大城市,地点就在大西洋海底某处。

过去人们一直都认为阿特兰蒂斯只不过是个神话传说,但现在有了这些画像,便可以证明这个科技水准超越现在的文明古国,至今仍然存在。

大海中的无人漂船

1983年夏天,有一天的下午,委内瑞拉一艘叫做“马拉开宝”号的货轮在大西洋的海面上行驶时发现了一艘“白云”号货船,船上完无一人,船上的救生艇不见了。无线电室里的无线电台转钮转到了应急的频道上;货舱里整整齐齐地摆放着几百箱炮弹。

由此可以推断“白云”号货船遇到了危险和紧急情况而慌张逃走的。随后,在船上搜寻到了一本航海日志,发现“白云”号货船已经在海面上漂流了整整62天,大约漂流了18000海里。

这么一来,“马拉开宝”号船长和船员们更加奇怪:“白云”号漂流了整整62天,竟没有人查问它的下落,更成为了谜中之谜。

“白云”号到底遇到了什么危险情况无人知晓,但是公元1880年,人们在美国罗德文兰州纽波特市附近的海面上发现了一艘叫“西贝尔德”号的帆船。那船上的情景跟前边说的那些船只一样,船上一切完好无损,船长室里还摆放着丰盛的早餐,船上仍旧一个人影也没有。

1881年12月12日,美国一艘叫“爱伦·奥斯汀”号的机帆船在北太平洋的海面上也发现一艘随风漂泊的帆船。船上有食物,有淡水,有水果,还有啤酒,就是没有一个人。

海中神秘的肇事者

1956年7月25日下午1时许,“陀里亚”号与“斯德哥尔摩”号在大西洋上相向航行。到了下午3时,海上突生浓雾,“陀里亚”号进入一片伸手不见五指的水域。

船长卡拉美命令把航速由原来的每小时43公里降至每小时39公里,同时要求“陀里亚”号上的专用雾角每隔一段时间就鸣叫一次。

此时“斯德哥尔摩”号所处水域还没有起雾,晚上10时30分,突然屏幕左角出现一个小小光点。他知道,这表示在距离19公里的前方正有一条海轮驶来。

在晚上11时20分钟多一点,卡拉美船长也看到荧屏上出现的一个小光点,也同样知道有一条船正向着自己驶来。

两艘船中,“斯德哥尔摩”号比较靠近海岸,南塔岛在其左舷方向。“陀里亚”号则离岸较远,它的左舷方向是广阔的洋面。当然,按常理,这两艘船相遇并不会有什么意外。

“斯德哥尔摩”号三副乔安生用肉眼也观察到了一个暗红色的亮点,在左前方不到3.2公里处。乔安生立即下令舵转右方。这样好使来船可以清晰地看到本船左舷的红灯。

虽然“斯德哥尔摩”号正在采取紧急避让措施,但在“陀里亚”号看来,“斯德哥尔摩”号乃是全速地抢到自己的航道上来,并拼命撞来!

此时已来不及躲闪,只听得“轰隆”一声巨响,“斯德哥尔摩”号那无比坚强的钢角已拦腰插入“陀里亚”号的船身。“陀里亚”号还是失去了控制,并开始下沉。

7月26日上午10点正,“陀里亚”号完全沉入海底。虽然抢救及时,还是有43人(多半在撞船瞬间便已丧命)死亡。

深海生命之谜

万物的生成都离不开阳光,那么,在深海里,常年漆黑一片,应该是不会有生物存在的。美国的一艘深海探测器“阿尔文号”通过对深海进行考察,对以上说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1977年2月,“阿尔文号”在东太平洋加拉帕戈斯群岛附近几千米深的海下热泉处发现,这个终年黑暗没有阳光的世界,其实是一个繁衍生命的沃土,在这里,生活着许多蛤、贝、白蚌、蟹和红冠蠕虫等动物,但其形状却与阳光世界里的有很大区别。比如深海里的红冠蠕虫最长的达2~3米,它用白色外套管把自己固定在岩石上,保护着自己的柔软身体。它没有嘴,没有眼睛,也没有消化系统,就靠着伸出套管顶端的身体过滤海水中的食物。它的血液里充满了富含铁质的血红蛋白,因此显得格外红。还有象蟹的东西,长着长腿的小蜘蛛,等等。

有人曾对这些深海生命的生存条件进行过分析,认为海水经过高温和高压,所含的硫酸盐变成硫化氢,有些细菌就靠着硫化氢进行代谢,靠吸收温泉热能而得以繁殖;一些小动物则靠过滤这些细菌生存,大的动物又以小的动物为食物。就这样,在没有阳光的深海世界里,形成了一条独特的食物链,由此而维持了一系列生命的生存。

如果这一说法成立的话,那么,它给人类的启示将是极为深远的:人们一方面可以发展没有阳光的世界里的生物,另一方面,还可以探索没有阳光的星球上的生命。但这仅仅是一种假说,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海流是如何形成的

1856年,一名水手在海滩的沙层中发现了一颗黑色的涂满了沥青的椰子球,劈开后里面是一封羊皮纸信,是1498年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在第二次西航途中给西班牙国王和王后的一封信。

那么,它是如何漂到这里来的呢?其实,它是海洋中的“河流”——海流带来的。长期与海洋打交道的海员和渔民都知道海洋中有海流存在,它们像陆地上的河流,日复一日沿着比较固定的路线流动着,只是河流两岸是陆地,河岸就像是固定的目标可做比照,一望就知道河流是在流动着,海流两边仍然是海水,肉眼很难把它分辨出来,因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海流没有被人们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