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现代企业理论
13046800000002

第2章 工业革命前的企业

企业是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以营利为主要目的的社会生产性组织,是经济发展的微观细胞,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一定程度上说企业发展的过程就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企业兴则社会兴,企业衰则社会败。不过长期以来,在西方经济学界一直把企业作为具有一定行为特征的生产性经济单元,没有深入到企业内部去探寻企业行为背后的秘密。直到20世纪30年代科斯《企业性质》一文的发表才把人们的视角带到了企业内部,开始了企业理论研究。70年代后西方兴起了企业理论的研究高潮,企业理论迅速发展,出现了所谓企业理论丛林,在科斯后继者的努力下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现代企业理论。

现代企业的发展使得企业的组织结构变得十分复杂,并且还在伴随着技术和市场的迅猛变化而不断演化。企业理论是对实际企业发展的一种抽象,是对实际企业现象的一种理性解释。因此,为了对西方企业理论进行系统概括和总结,必须对企业的发展过程及其发展趋势进行梳理。现代意义上的企业是伴随工业革命的产生而出现的,在工业革命之前也有一些类似企业的组织形态出现,我们称之为手工业工场或工场手工业。不过按照美国著名企业史学家钱德勒的观点,具备企业形态的组织应该具有两个特点:一是包含有不同的营业单位;二是由各层级支薪的行政人员所管理。从这个特征来看,工场手工业并不能称为企业,不过作为企业的最初形态,应该纳入企业发展过程之中。而且在工业革命之前已经有股份公司出现,并且数量不小。因此,对企业发展历史的考察,我们以工业革命前的企业作为开端,然后以时间为线索将这段历史分为几个阶段进行考察,分析企业的发展过程。

一、工业革命前的社会环境

15~17世纪的欧洲正处于封建社会的晚期,即封建制度瓦解和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该时期代表资本主义利益的中央集权制民族国家建立起来,封建制自然经济纷纷解体,商品经济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并得到了迅猛发展,国内市场逐渐形成,美洲大陆的发现加速了世界市场的形成。流行于这一时期的重商主义更加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所谓重商主义是当时盛行于欧洲的一种代表商业资本家利益的经济学说和政策体系。它产生于15世纪,16世纪和17世纪上半叶处于全盛时期,之后慢慢瓦解。重商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早期比较盛行的经济思想,它是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过渡的反映,顺应了当时社会上追求商品生产的更快发展、追求商业资本的迅速增加和货币资本不断积累的经济潮流。重商主义主张政府应该控制国家的经济,以便损害和削弱竞争对手的实力,以增强本国实力,是政治专制主义在经济上的反映,它的出现往往与专制制度的加强有密切联系。其主要内容是:金银充足是国家富足的标志,积极主张发展工商业,拓展对外贸易,奖励出口,减少进口,使金银源源不断地流入国内而不流出。同时,还对封建经济思想进行了批判。为早期资本主义的发展准备了良好的气候,提供了获利的前景。重商主义者借助于王权变重商主义思想为重商主义政策,有利于增加政府的收入,加剧资本的原始积累,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另外,在重商主义思想的推动下,人们对于经济问题的思考已经突破了奴隶主或封建庄园主的微观家庭经济管理的视角,转而注意到国家和社会宏观的、动态的经济扩展问题。从世界范围来看,工业革命之前的企业主要以工场手工业为主,工场手工业较为发达的国家是欧洲的英国、亚洲的日本和北美一些国家。这些国家的商品经济伴随着资本主义政治的发展已经登上历史舞台,逐渐取代了自然经济。人们对于消费产品的获取更多依靠市场的买卖,而不是自己种植或者加工。农业正朝着市场化方向发展,国内贸易和对外贸易都在不同程度增加,贸易既是地区专业化的结果,同时又促进了地区专业化的发展,城市开始出现并在加速发展。股份公司首先在海外贸易中出现,并逐渐向其他领域渗透,呈现出了迅猛的发展态势。

二、工场手工业的出现

工场手工业首先出现在农业领域,自中世纪开始,英格兰出现了一些商业性农业经营形式,这些农业经营形式养羊以获取羊毛,再将羊毛用于与欧洲大陆国家的交易。在1450~1650年,肯特或英吉利东部种植的谷物销往伦敦的市场,北部和西部饲养的家畜则运到英格兰中部和南部的家畜育肥地区。到17世纪末和18世纪初,小麦的种植和家畜的喂养都是为了向英国提供不断膨胀的城市消费。地区专业化的发展为城市的出现提供了可能,从17世纪中期到18世纪中期这段时间,这种地区分工更加明显,西部地区以盛产苹果和梨著名,肯特盛产苹果和草莓,兰开夏盛产土豆,而伦敦周围则盛产蔬菜。在美国情况也类似,美国独立革命以前,纽约、费城等大城镇的货品分配已经出现了专业化,商人开始按照某些产品的系列进行贸易。在农业出现专业化生产的同时,在新英格兰包括中部的某些州,随着家庭式外包加工制度的实行,一些简单机器开始被首次采用,制造业也开始走向专业化。

地区专业化的发展大大促进了国家经济效率的提高,人们也从专业化的发展中得到了实惠,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业经营的地区专业化和商业化增加了非农业工作人员的需求,一些农民开始转化为工场手工业作坊中的雇佣员工,当时拥有10名左右雇员的乡村工场特别普遍。

地区专业化促进了贸易的发展,反过来贸易又强化了专业化分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英国的贸易迅速增长,1720~1749年,英国建立了130多家修筑新公路的特许公司,大大促进了商品的内陆运输。另外,加强港口设施的建设为沿海贸易注入了新的活力,贸易数量和种类日渐增加,贸易结构也从单纯的羊毛出口转化为各种制成品,如金属制品、棉纺织品和羊毛制品,这又促进了制造业的发展,为大量制造工场手工业提供了发展机遇。

农产品市场的扩大和农业专业化、商业化的发展又促进了城镇发展。城镇成为早期工业国家商品贸易不可缺少的集中地。如以陶瓷著名的伯斯莱姆,1730年就有60家小工场,拥有大约1000人,其中约2/3是工薪人员,他们以非农职业为生,利用便利的本地黏土生产黄油罐、水壶和杯子。以这些生产活动为开端,伯斯莱姆在17世纪末期和18世纪成为英国的一个工业中心。与此同时的日本京都,其西阵地区拥有精致棉纺织机70000多台,如果按照每台机器2个操作工计算,加上其他工种,那么这个城市就有10多万纺纱工、染工和编织工从事纺纱品生产,棉纱纺织工场手工业在这里得到了蓬勃发展。工场手工业和专业化、贸易以及城市化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三、股份公司的出现

在工场手工业得到迅速发展的同时,海外贸易又为工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力促动,也促进了股份公司的发展。1550~1650年,美洲大陆被哥伦布发现以后,随着欧洲国家海外贸易、商业、航海业的迅速发展,国际经济和贸易的中心由地中海转向大西洋。这种转变也对从事海外贸易的公司提出了挑战。从事海外贸易不仅需要巨额的资本投入,而且要承担巨大的风险,这是独资或合伙企业所无力或不愿承担的,这就导致了股份公司的出现。股份公司的决策权集中在董事手上,使得股份能够自由地从一个投资人手上转卖到另一个投资人手上。不过,此时的股份公司和今天的股份公司存在差别,这些公司的成立主要依靠国王特许。在特许的股份公司,国王赐予一些商人从事某一商品的贸易或在某一特定地区从事贸易活动的特权。为吸引商人进入风险事业领域,特许状经常将垄断特权赐予商人的公司。作为投资者,商人购买股份公司的股票,并希望从所持有的股份中获得分红。不过,其经营管理和今天的股份没有两样,股份公司选举出来的董事和一名总裁负责经营,股份公司制度使用于风险投资的融资成为可能。1553年,英国成立了第一家股份公司——莫斯科公司,专门负责与俄罗斯的贸易。同一时期的股份公司主要有:马斯柯维公司(1555年)、伊斯特兰德公司(1579年)、非洲公司(1588年)、立宛特公司(1592年)、东印度公司(1600年)、维吉尼亚公司(1606年)。荷兰组成了荷属西印度公司,法国于1664年组成了法属东印度公司以及加拿大公司、北海公司等。葡萄牙、普鲁士、瑞典等国也竞相仿效,成立了类似的股份公司(韦伟、周耀东,2003)。

最初为了发展对外贸易而建立的股份公司,不久就涉足于广泛的领域,业务范围不断拓展。1660~1719年的英国,有54家主要的股份公司获得了特许——矿业和制造业领域23家,海外贸易11家,银行保险业、渔业以及其他领域20家。不过,在后来成立的这些公司中,公司的性质已经变味,很多带有欺骗性质,其组织者成立公司的目的只是骗取投资者的钱财。有名的南海公司的股票销售诈骗案就是其中一例,该诈骗案也致使议会于1720年通过了《泡沫法案》,这是一项对股份公司的成立与运作实施严格限制的立法。美国的情况与英国不太一样,美国19世纪前十年贸易的发展使得商业企业在集资和商品运输方面开始走向专业化,金融和运输中的专业化与分配中的专业化不同,它导致了股份公司的出现和发展。

同时,股份公司成立条件的特许开始逐渐放松。在17世纪末,英国商人完全模仿那些持有皇家或议会特许状的公司的结构建立股份公司,从而利用转让股份来吸引投资者。这就是普通法形式——将合伙和信托结合在一起。基于家族关系的合伙协议进行经营活动的公司在这一时期比较典型。

股份公司虽然在历史上出现较早,不过其规模较小,在经营上主要依赖于家族成员的经营管理,这时期的组织结构也较简单,由合伙人之一充当工场的经营管理。合伙制和业主制的工场手工业是这一时期最为普遍的企业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