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和俞敏洪一起创业
13045500000026

第26章 做串连珍珠的那根线

“俞敏洪语录”新东方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珍珠,但是在串成项链以后,价值就会倍增。现在我愿意变成这么一根线,实际上我也正在做这个工作。线必须坚固耐磨,不管被什么磨都不能断,也就是说我的忍耐力和承受力、宽容度必须是极大的,只要这个线不断,新东方珍珠项链还会再长。所以我觉得我只要做好这根线就行了。

“俞敏洪创造”每一个人都知道团队是企业成功的根本,而团队是由每一个个体组成的,要想让团队发挥出最大的能量,就要使团队的每一个人都能够发挥出极大的能量。而领导者的重要职责,就是要做一根线,串起每一个人。

新东方的每一个人都是牛人,个个都是“价值连城”的“珍珠”。正是因为他们是珍珠,所以都“恃才傲物”,脾气特大,而且都是充满了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才子”。自古就有“文人相轻”的说法,在新东方这个“才子扎堆”的地方,更是免不了要有任性,彼此之间的摩擦更是家常便饭,内战和分裂也周期性爆发。

但是一个珍珠虽然珍贵,如果不能够串成一串项链,价值就会大打折扣。如何串好这堆珍珠,的确是个令人挠头的问题。不过这个问题到了老俞这里似乎变得格外简单,俞敏洪说:“知识分子越牛,互相之间越不相容,我创造一个他们能够相容而且我能容他们的环境就可以了。”

所以,每当新东方团队出现分歧的时候,俞敏洪多数情况下是选择让步,实在不行就先回避,等到风平浪静了再来解决问题。

2001年,由于新东方内部的利益冲突,新东方进行了调整,已经辞去董事长职务的俞敏洪重掌帅印,担任董事长并兼任总经理。但是这一变革没有解决元老们对于俞敏洪“权力集中”的“信任危机”。王强、徐小平等要求退出。

面对这种局面,俞敏洪心里沉甸甸的。他说:“我希望王强和小平留下来,对新东方有好处。如果以我离开一段时间或者彻底离开,能换来新东方的团结,我愿意。”

俞敏洪请求辞去总经理的职务。“如果能以我的离开换来新东方的发展,我会高兴一百倍一千倍。我愿意用个人换回新东方,用生命换回新东方!”

王强是新东方的“三驾马车”之一,在这场新东方的内部斗争中,是斗争最为坚决的一位。他坚决要离开新东方,并请求辞去新东方董事的职务,他希望“以自己的离开换的新东方的新生”。但是俞敏洪并没有放王强走,他对王强说,你在新东方的文化作用是没人可以替代的,新东方缺乏王强“那种气势如虹的东西”。俞敏洪甚至说:“你一定要回来!我可以跪下来请你回来!”在这种真挚的请求下,王强选择了留在新东方。

面对新东方纷繁的复杂局面,俞敏洪也拿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来,最终,俞敏洪以自己的方法挽救了新东方。

先来说说徐小平吧。徐小平是一个典型的“老顽童”式的人物,新东方人都称之为“长不大的大小孩”,他的许多作为毫无恶意,甚至是出于一番善意,但是由于他率性而为,常常信口开河,往往使人哭笑不得。他对于俞敏洪无时无刻无时不在地进行“批判”。俞敏洪对于他的“批判”往往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一方面是因为徐小平也曾是俞敏洪的老师,另一方面,俞敏洪对于“农民劣习不改”的高帽子也着实有几分畏惧。

俞敏洪总是激励团队的团结,对每一位成员都很爱护。钱永强在新东方也算得上是一位“牛人”。他是从新东方出去的,早在1993年上大学的时候就参加过俞敏洪办的GMAT班。大学毕业后,为了能够进入新东方当老师,他堵着俞敏洪的“大发”车门,要求俞敏洪给自己一个试讲的机会,开创了新东方“英雄不问出处”的先例。他的课讲得生动风趣,善于从学生的错误观点着手,有着自己的独特风格。与当时新东方另外两名“明星教师”杨继、宋昊成为当时新东方最富有魅力的教师组合,号称“新东方三少侠”、“GRE三剑客”。

1997年,钱永强在新东方赚足了出国留学的学费,赴美国耶鲁大学留学。经过深造后的钱永强,又在俞敏洪的盛情邀请下,在2000年回到了新东方。新东方对于学成归来的钱永强委以重用,让他负责新东方的教育网站,成为新东方的八大副校长之一,是当时新东方最年轻的副校长。

钱永强头顶着一系列的光环,可谓是少年得志。正因为有这么多耀眼的光环,钱永强多少有点恃才傲物,眼中无人,敢于直言不讳,以自己的“耶鲁标准”老要求别人,出言无所顾忌,毫不留情。就连伶牙俐齿的徐小平都送给了他“耶鲁匕首”的雅号。

1999年5月8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了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一时之间,群情激奋。受此牵连,搞英语培训的新东方也受到了攻击,甚至有人说新东方是“卖国学校”,“将中国人才流失美国”等等,一时之间,新东方成了众矢之的,甚至造成了新东方学员的恐慌。

面对此情景,新东方立即做出了反应。由副校长徐小平代表新东方发了一份宣言来表明新东方的态度。但是这篇文章却被徐小平批得一文不值,甚至说有人称之为“笑话”。这引起了徐小平的强烈不满,两个人由此或明或暗的打起了嘴仗。

面对这种情况,俞敏洪对钱永强说道:“我们做任何事情,不可能让百分之百的人都说好。我尽量让更多的人说好,越多越好。新东方在这里干事儿不容易。我们面对着最激烈、最狂妄、最爱幻想,也最渴望新知识的学生。这是第一。第二,我们还得面对政府。新东方是个民办学校,我们并不能得到政府的政策保障,政府时时都在,你做了什么好事,它未必说你什么,但是,你一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它就会把你关掉。所以,新东方在这两个夹缝中求生存,我不能为了满足学生而得罪政府,也不能为了满足政府而遭学生唾弃。从这个意义上讲,新东方是一个伟大的成功。你回国应该有这么一种成功的思路。你不能说某个学生不喜欢就是操蛋的东西,或者政府不喜欢就是傻子的东西。这种思路不对。这就是中国特色。”

俞敏洪的用心可谓良苦,他希望“耶鲁匕首”明白,新东方能够走到今天,尽管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但是能够生存下来,能够有这么多精英加盟,这就是一种成功,就是值得肯定的事情,值得大家共同的呵护和珍惜。

在俞敏洪眼里,新东方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的珍珠,串成一个项链之后,价值就会倍增。俞敏洪所要做的,就是要变成串成珍珠的一条线,让大家劲往一处使,心往一块想,将新东方办得更好,走的更远。俞敏洪说:“这条线必须坚固耐磨,不管被什么磨都不能断,也就是说我的忍耐力和承受能力、宽容度必须是极大值的,只要这条线不断,新东方这条珍珠项链还会再长,所以我觉得我只要做好这条线就可以了。”

“创业宝典”中国人讲究“家和万事兴”,一个家庭只有和和睦睦,才能够有大的发展。对于一个企业同样如此,只有团结一致,才能够有更大的发展。如果天天内耗,就会把有限的资源浪费掉,又何谈发展呢?

在一个工作团队中,一方面成员一方对另一方的信任关系会因对方的专业能力、敬业精神、对事情的理念而受到影响;另一方面,会因为个人的性格、人际关系、彼此互动程度等等影响事情的发展。作为一个创业者,就要做好一个联络各方的纽带,引导大家努力创业,而不是搞内部斗争,只有这样,才能够使企业发展的更快,走的更远。

“创业实战”许多创业团队在创业伊始,激情洋溢,精诚合作,然而稍微取得成绩之后,就会出现勾心斗角,导致事业做不大。据调查,每年约有25%左右的企业倒闭,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因为企业内部不团结。在诸多原因中,约有70%的人认为散伙是因为“合作不愉快、人际关系难处”以及“当初建立的信任基础发生动摇”。

那么,作为一个创业者,怎样才能够建立一个团结的团队呢?

建立团队归属感

建立团队归属感,大家有一个共同的目标,个人之间的摩擦就会减少。你给对方信心,对方自然就会有信心,工作之中即使有失误,大家也会理解。如果没有团队归属感,形同一盘散沙,自然没有凝聚力,矛盾自然就会突出。

建立互信机制

要想使大家都互相信任,就要建立相互信任的机制。一方面要求员工对自己负责,自发自觉地将自己的责任扛在自己的肩膀上,另一方面,要求成员之间相互理解,我学会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学会站在集体的角度上考虑问题,这样就能够减少矛盾的发生。

多加包容尊重

宽容和尊重能够唤起人的热情,唤起人的自尊,更容易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就要求创业者要有智慧、有胆略、有胸怀、有勇气,更加需要执着,有了这几点,团对里面一定会形成一种良好的气氛,更加有利于工作的开张。

包容不是纵容

有些创业者觉得要对自己团队信任,所以放任自流,任由他们发展。其实这样是很错误的,团队就成为了好欺骗、好糊弄的场所,这样的“纵容”会毁了团队。对于问题鼻息敏锐的去发现、去防范,而且要寻找问题,再把问题处理在萌芽状态之中。这样团队才能够树立信任的工作氛围。

坦诚相待

坦诚对于团队的好处不仅仅是信息的自由流通和活力以及热情的再现,还能够增减团队的信任和包容。有了坦诚,任何错误都会被原谅,而且会增加组织的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