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6.本书理论的一个宗旨是解释有机系统(包括生物系统、生态系统和社会系统)逐渐复杂化的倾向。出现这种复杂化的主要动力是生存竞争和自然选择。由于生存竞争的存在,复杂化成为竞争主体的必要生存方式。生物系统和生态系统的复杂化的基础是生物个体的多样化。自然选择使得建立在复杂化基础上的、适应功能强大的个体生存下来,提高复杂性成为增强适应功能的重要途径。这里面没有任何目的论的成分,人们使用拟人化的目的论表述仅仅就是为了表述的简洁。
237.生物新性状的出现是偶然的,是环境选择了那些具有适应的性状的个体。这些适应性的性状具有适应环境、维持个体生存的功只有具有适宜生存的性状(其背后是生理结构,即结构性信息)
的个体,才能够生存下来。于是,功能转化为生存。生存竞争和自然选择是物种进化的动力。
238.有些物种以种群为单位参与生存竞争,人类的“社会生活单位”就是这样的种群。在人类社会系统中,制度和文化是主要的竞争手段。最初,制度和文化的进步都不是有目的的追求的结果。再者,人类社会的早期的技术发展和物种的性状变异一样,主要是受偶然性的支配(因为天才出现的几率是偶然的,而科学研究还不是一项明确地和社会的竞争力联系起来的事业)。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制度和文化(包括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一项具有明确目的(即提高社会的竞争力)的事业。
239.本书主要地是一个演绎体系。本书开始于数个基本的假设,这些假设虽不能被完全证实,但是人们直到目前还没有发现其反例,因此,这些假设可以作为后续推理的逻辑前提。但是,本书的推理和现有的绝大多数经验观察是一致的。
240.从某种程度上说,事物存在的充分条件是不能被完全认知的。这是因为,事物存在的充分条件,就是其存在所需要的所有必要条件。我们永远不可能知道一个事物的存在还有那些必要条件。例如,我们可以知道水沸腾的诸多必要条件:气压、温度、同位素类型、磁化状况等,但找到所有的必要条件却不太容易。科学家很可能在不久的将来有发现水沸腾的另一个必要条件。但是某个特定的必要条件是非常明确的,因为只要该条件不具备,这个事物就不会存在(或发生)。本书所做的,就是分别论述生物系统、生态系统和社会系统存在的必要条件。
241.本书的主要理论贡献,是发展了一种关于有机系统(包括生物系统、生态系统和社会系统)的统一理论。信息积累是所有的有机系统之间的可通约因素。这些系统中的竞争主体,都必须增加自己的复杂性才能够在竞争中生存下来,这种复杂性的增加就是信息(结构信息)的积累。信息积累必须以等级制为基础,因此,等级制进而也成为系统存在的必要条件。人类社会系统不仅仅积累信息,它还积累能量,而能量积累的必要条件,也是等级制。
242.本书实现上述理论旨趣的主要手段是将两个自然科学的概念进行了扩充并推广到社会科学领域,一个是信息的概念,另一个是能量的概念。对前者的扩充使之包括了结构、制度和文化等内涵,对后者的扩充使之包括了所有驱动其他事物运动的事物,无论是约定的抽象概念,还是可触摸的实体。这本质上是概念的外延的扩大。本书理论是一种统一生物学和社会学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