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孩子粗心大意,妈妈怎么办?培养孩子细心能力的66个细
13016200000049

第49章 不要忽视小事!——培养孩子“小事不小”的意识

“那件事就是小事一桩,有什么好在意的?”

“那么多大事都顾不过来了,谁总关注小事啊?”

“我没注意这件事,太小了!”

……

很多孩子都“瞧不起”小事,认为小事是不值得一提的,觉得只要关注大事、做好大事就好了,小事即使不注意也不会有什么大碍。但事实却是,没有哪件小事是独立存在的,它总是和其他一些事情有或大或小的联系。而正是这样的联系,才使得这件小事成为了某个事件链条中的一部分,如果缺了这一部分,那么,整件事可能就无法顺利完成。

上四年级的儿子星期一要去参加期末考试,星期天的晚上妈妈就提醒他:“把你要用的钢笔准备好,灌好钢笔水,看看……”

妈妈还没说完,儿子就摆摆手打断道:“哎呀,那些小事,无所谓,别打扰我,妈妈,我现在正在复习、背诵呢!”

妈妈叹了口气,没再说什么。第二天,儿子沮丧地回到了家,说是最后写作文的时候,眼看着还有一段就要写完了,可钢笔却突然没水了,急得他满头大汗。而且,当时考试时间就快要到了,他不得不用铅笔把剩下的一段写完了。

妈妈这时才说:“在你看来,灌钢笔水是小事,但如果你忽略了它,它就有可能变成阻碍你成功的大事。可要记住这个教训啊!凡事无小事,对所有事都认真细心才能助你取得成功。”

可能很多孩子都经历过类似事例中这样的“一件小事影响全局”的事情,相信这样的后果也总能让他感到后悔不已。那么,为了不让孩子再因为小事而后悔,我们就要培养他“小事不小”的意识,让他重视起任何一个小细节,使他能细心地做好所有事。

提醒孩子对所有事都要一视同仁

有的孩子习惯于将事情“分级”,就拿写作业来说,他会觉得“将作业写完”是大事,而“注意字迹干净整齐”则是小事,所以,他会尽快将作业写完,丝毫不在意字写得怎么样。但是,如果只图快而不去认真写,那就很有可能因为粗心大意而出现各种错误,比如将“0”写成“6”,或者看上去写的是小写的英文“v”,可实际上写的却是“l”。

鉴于此,我们就要提醒孩子对所有事都一视同仁。如果要写作业,那么写完很重要,写清楚很重要,写正确更重要。可能有的孩子会问,事情不是有“轻重缓急”吗?重要的、着急的好好做不就行了?其实并不是这样的,不管是什么样的事,不管是上学还是穿袜子,孩子只有将所有他能做的事情都做好了,才代表他是一个细心的人。否则,只在某些他认为是大事的事情上认真细心,却忽略了那些他认为是小事的事情,到头来,他可能还会在小事上栽跟头。

让孩子尝试将小事当成大事来看

孩子之所以无视小事,可能是因为他觉得小事都是没有意义的。但只要某个事情有其存在的理由,那么,它就应该受到我们的重视。

举个简单的例子,有的孩子觉得铅笔能写出字来就行,至于是不是要把它削得更细更长,这只是小事。可如果笔芯太粗的话,那么,在小格子或者小横线上写字时,字就不容易写开,有可能就没法将作业写得更好看;如果笔芯太短,那么写不了几个字,笔芯就磨没了,想要再写都写不出来,等到时候再去找削笔刀削铅笔,那么,写作业的时间不知不觉就被拉长了。

因此,我们不妨让孩子尝试一下将小事当成大事来看,将每一件事都重视起来,都用一种认真的态度去对待。还用削铅笔来举例,看到铅笔芯粗了、短了,那就赶紧找削笔刀将铅笔削好,如果铅笔快用完了,也要提前去文具店买来备好。

别让孩子太过“事无巨细”

事无巨细是一个好习惯,这会让孩子重视起所有的事情,使他不会遗漏任何一个细节。可是,有的孩子却会变得太过“事无巨细”,结果,所有的事情都堆到了一起,反而使他不能很好地处理事情。尤其是如果他对所有小事都太过重视的话,这不但会耽误他的时间,还会影响他做主要事情的精力。

所以,我们要让孩子学会合理分配他的精力,有些小事,比如出门前系好鞋带,就不一定非要多么隆重地对待,只要有足够的注意,不随便忽略它就可以了。千万不要为了系鞋带耽误很长时间,否则,他做事就变成了本末倒置。孩子应该将主要的精力放在重要且着急的事情上,有些小事如果是掺杂其中的,我们只要提醒他到时候注意一下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