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孩子粗心大意,妈妈怎么办?培养孩子细心能力的66个细
13016200000027

第27章 不能识别味道!——对孩子进行味觉能力的培养

提到味觉,也许有的妈妈对它和孩子粗心大意的关系感到好奇:“尝不出味道与粗心大意还会有什么直接联系吗?而且,孩子怎么会尝不出味道?他就是不想好好吃饭罢了。”

如果我们这样想,那么反映出来的就是我们自己的粗心大意了。因为孩子的味觉异常也是感觉统合失调的一种表现,味觉的不正常同样会影响到孩子的细心程度。

当孩子还处在婴儿期时,味觉是他非常重要的一种学习能力。在人的舌头表面,分布着大量的味蕾,而且,其掌管的味觉分化相当复杂,舌尖最能感受甜味,舌尖两侧对于咸味敏感,舌体两侧对酸味敏感,而舌根则最能感受苦味。

不过,婴儿需要将食物留在嘴里相当长的时间,才能真正感受到味道。所以,当孩子还处在婴儿期时,我们就要保持一定的耐心,这样才能保证他的味觉正常发育。

然而,即使我们对婴儿期的孩子进行了味觉培养,但有些孩子却依然会因为感觉统合失调而出现味觉异常。有味觉异常的孩子,对于各种味道表现得比较麻木,简单来说就是,他根本尝不出那些味道。而这则可能导致他不愿意吃饭或吃菜,还有可能使他只吃饭或者只吃菜,这样的饮食结构势必会导致孩子营养不良,进而影响他的身体健康。由于吃不好、身体体质差,孩子在学习或其他方面的注意力会下降,这自然就会导致他对许多该注意的细节注意不到,于是,粗心的问题便会随之而来。

由此可见,味觉感知与粗心大意的出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若要帮孩子改正粗心大意的毛病,就不能忽视对其味觉能力的培养。

重视孩子断奶期的味觉体验

孩子的味觉发育从很早就开始了,尤其是在6个月到1岁这个阶段,他的味觉最为灵敏。这时也恰逢孩子的断奶期,所以,我们要抓住这个时期及时为他添加不同的辅食,以增加他的味觉体验。

最初,我们可以用筷子蘸上酸的、咸的、辣的等不同味道的菜汤放进孩子的嘴里,让他感受一下这些味道。然后,再逐渐将他所吃食物的性质从流食向半流食再向固体食物过渡,而在此期间,我们要用丰富的食物来充分调动孩子的味觉,这样,他的味觉发育就会越来越发达。

不断改变食物的口味,给孩子更多味觉刺激

人能品尝五味,它们分别是酸、甜、苦、辣、咸,但总有孩子尝不全这些味道。有的妈妈可能会自作主张地只让孩子尝甜味,认为只有这样孩子才会感到开心。其实不然,只有多种多样的味道才是刺激孩子味觉的最好工具,我们要给他品尝多种味道的机会。

儿子很偏食,他只吃甜味和咸味的食物,至于其他味道的饭菜他压根儿碰都不碰,有时候,如果饭桌上有辣味或酸味的菜,他甚至会只吃米饭而不吃菜。

妈妈对此很后悔,因为从儿子小时候起,她就只给他吃甜的和咸的食物,其他味道几乎很少让他尝到,这才导致他对从未品尝过的食物味道产生排斥心理。

不能尝到所有的味道,对孩子来说是一种遗憾。所以,为了避免类似的情况发生,我们需要不断改变食物的口味,比如,除了做咸的饭菜,也可以做几顿酸的、辣的饭菜;除了让孩子品尝西瓜的甜,也要让他尝尝西红柿的酸、苦瓜的苦,等等。通过这些不同味道的刺激,孩子的味觉能力就会被激发出来。

用尝味道的游戏来加强孩子的味觉体验

只是变换食物的味道让孩子去品尝,可能只会让他记住某种食物带给他的不同味觉体验。我们还需要孩子记住各种味道的含义,那么,我们就可以通过品尝不同味道的游戏来加强他的味觉体验。

比如,我们可以在不同的碗里倒上水,放入白醋、白糖、盐、碱面等不同的物质,然后让他一一品尝,并说出味道以及判断碗里分别是什么样的液体;或者,可以将不同的水果打成汁,然后让孩子通过品尝不同的水果汁来说出是哪种水果。

在游戏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问问孩子喜欢什么样的味道,并根据他味觉的喜好,来为他提供均衡的膳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