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孩子粗心大意,妈妈怎么办?培养孩子细心能力的66个细
13016200000019

第19章 我没有这么想!——孩子没有好的思维能力

某些情况下,孩子会表现得粗心大意,其实与他思维能力的发展程度有一定的关系。如果没有良好的思维能力,那么,他在面对问题时可能就会因为思考不周全而出现马虎的问题。

上五年级的女儿在写作文方面向来得意,她的作文总能得到高分。但有一次期末考试她的作文却拿到了不及格,原因是她写跑题了。

看到女儿闷闷不乐的样子,妈妈拿过她的试卷仔细瞧了瞧。试卷上的作文题目要求是,“根据给出的小故事写一篇读后感”,而女儿的作文却是完完全全将这个故事改编并扩写了出来。女儿审题出了问题。

妈妈仔细询问之下才得知,原来在考试前,女儿刚从一本作文选集上看到了类似的作文题,但作文选集上写的是“根据给出的小故事进行扩充与续写”,女儿当时很认真地进行了练习。结果考试中她一看见“根据给出的小故事”几个字,立刻就兴奋了起来,完全没有注意到题目的真正要求。

如果孩子能认真地将题目读完,如果她能多思考几步,也许就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了。这个事例说明了有的孩子在某些问题面前,并没有按照题目指示的方向去想,而是凭借自己的想法,要么是像事例中的孩子那样产生了惯性思维,要么是思考问题不全面、不具体,结果导致错误连连。

不仅如此,有很多孩子的思维是断断续续的,一件事没做完,又去做另外一件事,他的思维也随之不停地转换,这使得他每件事都做不完整,因此,很容易就出现粗心的毛病。

那么,针对这样一些情况,我们就需要帮助孩子进行思维锻炼,让他拥有良好的思维能力,尽量减少思考过程中的各种失误。

提醒孩子要格外注意容易粗心的地方

有时候,孩子可能在某一个地方反复出错,或者是一个字,或者是一个符号,就好比是一种习惯。比如,有的孩子一遇到小数点的题目,就会弄错小数点的位置。

遇到类似的情况,我们要先帮孩子找准这个容易出现粗心的地方,然后每当他做题遇到这样的问题时,都要提醒他适当停顿一下,不要一下子就“滑”过去了,而是要给自己设置一个“警示牌”,提醒自己不要着急,要格外注意这个点,反复地看一看。

这样一来,孩子每到此时就会给自己一个信号,他的注意力也会在此时高度集中,类似这种因思维惯性而产生的错误就会减少许多。

引导孩子针对问题本身去思考

妈妈看到儿子做作业时总是粗心大意,就提醒他:“你得好好思考,好好想想。”

儿子疑惑地看着妈妈,妈妈说:“看着我干什么?好好想啊!”

儿子盯着作业本开始发起了呆,妈妈越来越不耐烦了:“怎么又发呆了?你得动脑子!动脑子懂不懂?”

儿子这回彻底不知道妈妈要干什么了。

我们期望孩子的思考能力能有所提升,从而减少粗心大意的次数,这样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像这位妈妈这样的催促只会让孩子陷入一种迷茫状态,因为他完全不知道“好好想想”是怎样一个想法。

孩子的思维能力发展并不完善,因此,我们就要循序渐进、一步一步地引导他的思维。比如,可以引导孩子先思考他面临的是怎样一个问题,然后鼓励他找找问题中的关键字,让他想想这个问题考查的是他哪方面的知识,他能从中想到哪些应对的方法,等等。如果孩子一时想不明白,我们还可以提示他去看一看书,教他学会正确查找资料。有时,我们也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问题,引导他多动脑筋。平时,我们还要多帮他积累知识,这也是在为他积累思维素材。

培养孩子思维的严密性

缺乏良好思维能力的孩子,会出现思维不严密的情况。比如,有的孩子做题的时候经常丢三落四,假如题目问了很多问题,他一定会丢掉其中的一问;写作文时也会经常一段话没说完,就开始了下一段。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要对症分析,这是因为孩子的思维呈现出一种跳跃性,习惯于看到哪里想哪里。既然如此,我们就要提醒孩子做事学会按部就班。就拿做题来说,如果一道题有好几问,他可以在题目上标出1、2、3这样的顺序号,然后按照顺序去作答,这就避免了少做的情况。

另外,平时在生活中我们可以叫上孩子与我们一起做连续性的工作,比如要做饭,买菜、切菜、煮饭、炒菜等一系列工序,少一样这顿饭都做不成。通过这样的连续性工作来提醒孩子要注意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从而使他的思维逐渐趋于严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