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后进生转优妙招
13015500000029

第29章 从学习重点入手,找到正确的学习方向

对那些在学习中遇到困难的后进生而言,知识中的重、难点就犹如“荆棘”、“豺虎”、“山岳”。所谓知识的重、难点,其实就是关系比较错综复杂、需要理清条绪、重点理解的部分。对重、难点的掌握过程,也是通过思维的迁移、细化、深化,使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得到提高的过程。教师多花精力帮助后进生攻克重、难点的过程,就是帮助后进生学会提纲挈领,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使后进生的学习成绩逐步提升到一个更高水平的过程。

为了使后进生提高学习成绩,教师应该在知识的重、难点处帮助他们加强训练,攻克难关,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以获得更加全面的发展。

优秀教师汪义军是马鞍山二中的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他就特别注重学生对学习中重、难点掌握程度的关注。

《杜鹃枝上杜鹃啼》是以小品文的形式进行记叙的课文,由于这种文体的独特性,学生很容易因找不到中心思想而进行错误的理解。为了更好地加强学生对重点知识的印象,汪老师在学生预习后,并没有直接进行重点知识的讲解,而是让学生找出自己认为是表达中心内容的重点。

经过反复阅读后,大家开始纷纷指出自己认为是重点的句子。但是,仍有很多学生没有说到点子上。

针对这一现象,汪老师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重点知识,便说道:“作者在创作一篇文章的时候,如果没有一定的中心思想,那么文章就没有了主题。我认为这也应该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重点,你们说呢?”

汪老师又问道:“那么大家觉得这个重点在哪里呢?到底是不是重点呢?现在,大家可以再仔细地阅读一遍课文,然后说出自己的想法。”

教室里又响起了琅琅的读书声……

过了一会儿,汪老师让平时不会抓学习重点的小亮谈谈看法。小亮说道:“汪老师,我在阅读课文时,看到提示上说,本文中表达一种‘愉悦的情感’,我认为这种‘愉悦的情感’可以作为本文的一个重点知识。可是,文本中充斥的却是‘啼血’、‘啼瘦’、‘其悲哀可知’的字眼,能传达愉悦情感的词语很少。所以,我不太理解这两者之间是怎么统一起来的。”

汪老师笑了笑说道:“要想从内心深处抓住文章的重点,就一定不要迷信。不迷信课本,也不迷信注解,同样也不要迷信老师,还包括不迷信自己。要大胆怀疑,小心求证。”

“那么,您认为‘愉悦的情感’是欠妥了?”小亮睁大了好奇的眼睛。

汪老师点点头说道:“我认为是,你看呢?”

听了老师的话,小亮也赶紧点点头说道:“我现在看也觉得是这样。”

“那么到底是不是呢?我想我们还是让文章自己来说话吧。现在请同学们再重新阅读一下第一段,一定要再仔细阅读,并且要重点进行分析。然后,请大家说出自己的理解。”

大家开始更加仔细地读了起来。过了一会儿,汪老师请后进生小意回答。小意答道:“行文伊始,作者交代了自己的名号‘瘦鹃’的来历。接着就讲杜鹃惯作悲啼,甚至啼出血来,从前诗人词客,称之为‘天地间愁种子’。鹃而啼瘦,其悲哀可知。”

汪老师点点头:“注意了,在这里,作者有意无意地在自己和杜鹃之间建立了一种联系。你可以联系作者写‘哀情小说’的主张和现实背景来考虑。”

小意继续说道:“是的,老师。作者自名为瘦鹃,而且以写哀情小说为己任,这和杜鹃‘惯作悲啼’、‘啼血’、‘啼瘦’是多么相似啊!这是不是在暗示——我周瘦鹃何尝不是一只‘啼瘦的鹃’呢?”

“我想应该是吧。这种手法其实很平常,叫做托物言志。你注意到没有,文章在叙述了中国杜鹃的悲哀之后,也有两处提到西方人对杜鹃叫声的完全不同的感受。”

“是的,老师。其一是‘波兰有支名民歌《小杜鹃》,我虽然不知它的词儿,料想它定然是一片欢愉之声,悦耳动听’。另一处是行文快要终了,作者再一次说西欧各国还有一种杜鹃钟,每到一点钟有一只杜鹃跳出来报时,作‘克谷’之声,正与杜鹃的英文名称‘cuckoo’相同,十分有趣。”小意说道。

汪老师又问道:“你看这两处内容和对中国杜鹃的叙写有什么不同?”

小意仔细地想了想,然后说道:“我看它的用意是在说明西方人对杜鹃的感受和我们是不一样的。我们看杜鹃是悲哀的,西方人眼中的杜鹃是欢愉的、有趣的。老师,我有一个问题,文中说‘波兰有支名民歌《小杜鹃》,我虽然不知它的词儿,料想它定然是一片欢愉之声,悦耳动听’。这一句好像不通,作者自己说不知道《小杜鹃》的词儿,却‘料想它定然是一片欢愉之声’,是不是太主观了?”

为了加强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于是汪老师解释道:“这里的关键是一个‘小’字。‘小’总是能给人一种活泼欢快的感觉的。很多词语加上‘小’字,整个词的感情色彩就变了。如‘姑娘’二字,让人感到的是娇羞端庄,而‘小姑娘’,给人的感觉是欢快活泼。同样,‘鸟’给人的印象是抽象呆板的,而‘小鸟’给人的印象是活泼生动的。‘小鸟’这两个字会让你想到雏鸟新飞,想到好奇、欢乐、轻捷的飞翔,想到清脆、悦耳、欢愉的鸣叫。所以‘小杜鹃’三个字,就使作者‘料想它定然是一片欢愉之声,悦耳动听’。”

小意恍然大悟,点点头说道:“明白了。老师,回到原来的话题上。杜鹃在西方是惹人喜爱的,在中国是引人愁绪的。是不是西方的杜鹃和中国的杜鹃叫声本来就不一样呢?”

汪老师的话不断引起学生们对重点知识的深入探究,为了使小意对重点知识更加了解,记忆更加深刻,汪老师反问道:“你说是不是呢?”

小意想了想回答:“不可能不一样。我想西方的杜鹃完全可能飞到中国,中国的杜鹃也完全可能飞到西方,而它们的叫声应该不会有不同。”

看到小意已经将知识不断地细化,汪老师最后总结道:“是的。在文章末尾,作者直接说明‘我以为杜鹃声并不悲哀,为什么古人听了要心酸、要断肠,多半是一种心理作用吧?’看来,作者也认为,对杜鹃声的不同感受主要在于中西方人的心态不同。”

“在这里,作者已经说得很明白了。古人听了杜鹃声觉得悲哀,并不是因为杜鹃声怎样悲哀,而是因为人们的内心悲哀,所以听了杜鹃声才倍感悲凉。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可以讨论本文的情感基质是不是‘愉悦的’这一问题了。”

“同时,我们很容易会有一问以及之后的一串问:周瘦鹃,你说古人听了杜鹃声觉得悲哀,那么你呢?你又为什么自称‘周瘦鹃’呢,而且这个笔名一用就是几十年?时代都改变了,你这笔名为什么一直没变呢?今人和古人有什么不同吗?你周瘦鹃和别人有什么不同吗?你不是就想说我们中国充满‘悲情’、‘哀情’吗?”

“这些问题在今天当然不算什么。可是,在需要粉饰的时代,在愚妄者当权,而当权者杀人如戏的时代几乎会要了周瘦娟的命。”

“更要命的是,这并不是诬陷。这正是周瘦鹃想说却不敢说,不说又不甘心,所以曲曲折折、隐隐晦晦、遮遮掩掩地表达的真意所在。所谓的杜鹃就是周瘦鹃自身的隐喻而已。”

“怪不得曹雪芹要在《红楼梦》中感叹:‘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看来抓住一篇文章的重点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另一名学生似乎恍然大悟。

听了他的话,全班同学都哈哈地笑了起来。在笑声中,大家也都感到了自己学习的进步……

看到学生们通过对重点知识的反复阅读,不断分析,已经深刻地理解、掌握了知识,汪老师感到欣喜。而之前不善于抓住学习重点的小亮、小意等,在汪老师这一连串的提问、讲解、分析、理解、记忆的训练中,不仅找到了知识的重点,更在这一系列的强化训练中,学会了如何抓住重点,使学习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在学习过程中,很多同学上课时都很认真,下课后花费的功夫也很多,但是却没有取得良好的成绩。虽然刻苦用功有利于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但是更重要的是能否抓住学习重点,找到正确的学习方向。

一般后进生成绩不好,原因有三类:一是不想学;二是不会学;三是学不会。在这三个原因之中,前两个是主观的,后一个是客观的。客观原因不好改变,而主观原因是可以改变的,只要后进生在学习中抓住重点对症下药,就不难解决问题,学习成绩自然会有很大的提高。

教师在辅导后进生的过程中,要格外注重对那些抓不住学习重点的后进生进行指导,加强他们在知识的重、难点处的训练,以帮助他们更快、更准确地掌握知识。

但是在训练过程中,我们也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正确地把握教师的主导地位,突出后进生的主体地位。在知识的重、难点处进行强化训练,目的不仅是要让那些抓不住学习重点的后进生找到学习的重点,更重要的是要让后进生在训练中体会抓住重、难点的过程,掌握一种更快速、更有效的学习方法,变得更会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切忌越俎代庖,不要从提出问题到分析论证、得出结论、抓住重点,都按自己的思路展开后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要突出后进生的主体地位,要让其自己参与并完成整个抓住重点的过程。只有亲身经历过,才能记忆深刻。

(2)对重点的探究切莫过度“开放自由”。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更加注重对学生自主性的培养。在引导后进生抓住学习重点的过程中,一定不要任由其思路过度“开放自由”,致使所有的知识都被确定成为重、难点。知识固然全部都很重要,但是也有主次之分、轻重之分。对于抓不住学习重点的学生,一定要给他们指出明确的方向:什么知识一定要牢记,什么知识应该灵活运用。

教师在使用教学用语的时候也要避免语言过于复杂、过于迂回,以免学生由于不明白教师的教学意图而抓不住学习的重点。

对于抓不住学习重点的后进生,我们首先要让他们找到重点,然后在重、难点处进行强化训练。正确引导后进生找出重点的方法如下:

1.概括要点,提取精要

俗话说,浓缩的都是精华。在学习中也同样如此,重点往往就是知识的浓缩之处。如果学生在对知识整体学习后,仍然没有准确地抓住应该掌握的重点,教师可以引导他们注意文章的语言表达,通过体会一些重要的词句来抓住学习的重点。

2.整体感知,揣摩重点

让抓不住重点的学生熟悉知识的整体脉络并学会感知,从中理清思路,找出知识的重点,就像淘金工人淘金一样,将所有的沙子都淘出来,才能找出最亮、最珍贵的金子。

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展开广泛的讨论,产生不同的观点不要紧,只要进行适时引导即可,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感知和抓住重点的能力。

3.多做课后练习

对那些抓不住学习重点的后进生,可以让他们多做课后的练习题,或者多参看一些辅助性的学习资料,通过在练习时对知识进行揣摩、分析、统计,找出学习的重点。

当学生找到学习的重点后,就要对他们进行知识重、难点的强化训练,以便增强记忆。对重、难点进行强化训练,可以参考的方法如下:

1.重点激趣

只有好奇心被激发,学生才会对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才会乐于探究、乐于记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重、难点可以恰当地利用实物演示、投影仪、多媒体课件等灵活多样、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也可以利用设疑、提问、对比等形象生动的教学方式达到激发学生兴趣的目的。

2.反复讲解

俗话说:“熟能生巧。”对于知识的重、难点,教师还可以反复讲解,直到学生对这些知识掌握为止。这样也有助于达到强化训练的目的。

3.让学生多讨论

传统教育形式的积弊,就是教师在课堂上满堂灌、学生在下面被动地接受。重点知识也是由老师总结、讲述,这使学生缺少自己独立思考和探究的空间。为了让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的理解、记忆更加深刻,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通过不断讨论的方式将知识一层层地深化,加强学习的效果。

4.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教师要引导学生确定明确的学习目标。例如,对于重点知识要复习几遍,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理解、记忆的程度等。

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学生就容易抓住重点,就会有学习的方向和动力,这有助于达到进行强化训练的目的。

我们相信,只要经过正确的引导,对于那些抓不住学习重点的学生进行重点、难点知识的强化训练,一定可以使他们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从而有效地提高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