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边走边想
13004500000030

第30章 反差

小时候,家住在一个剧场附近,因为买不起票,常趴在门缝看戏,总看不太清楚。但还是有留下很深印象的,其中就有《画皮》。一个演员两个扮相:美女让人心动,厉鬼让人胆战,反差极大。

《画皮》源于《聊斋》,原以为都是瞎编的怪力乱神。长大了,随着阅历的增加,才知道,蒲松龄写的其实就是人间社会。因为生活中常常可以看到各种“画皮”。这里仅举我亲眼见过的几例:

2001年在北京参加文代会,有天晚上联欢,会前文艺家们新朋老友握手言欢,正热闹着,一个人跳上台子,抓着话筒大喊大叫,说是领导要来了,大家都是灵魂工程师,应该自觉,云云。许多人很反感,第一,大家是在欢聚,并非闹事,跟“灵魂”毫无关系;第二,此人并非会议主持人,红卫兵似的抢话筒,无非是想出风头。我当时的感觉是这认识多少有点偏激,一个人热心总是好的,况且这个人是在中国几乎家喻户晓的大导演,暗里甚至有些为他抱屈。没有多久,却在报上看到,他利用大导演的身份疯狂敛财,坐牢了;

我所在的省有个地委书记,年富力强,无论形象还是能力,口碑都极好,几近完美,有资格入选“时尚先生”。我有次下乡有幸受之接见,他很有教养地略略寒暄之后,立刻就起身离开,在离我不到十步远的地方踱步沉思——自然是政经大计。那样子很使我起敬:一个有远大抱负的政治家总是心忧天下,不会跟文人浪费时间的。几个月后,忽然听到他自杀的消息,疑心是恶意的谣传,后来得到官方证实。案情调查中已经确定的事实,已足够让人齿寒,比如,奸污叫自己“叔叔”的插队时的房东的女儿,嫖娼,之类;

去年春节前,全国组织下乡慰问困难群众,我参加的这个组带队的是位省级领导。此前曾在电视上见到过他的廉明勤政的报道,因而心里颇觉荣幸。慰问过程中,又看到他在发放国家救济款的同时,还掏了自己的钱包救苦救难,很是感动。回来,给《人民日报》写了篇文章,将他此举作了领导亲民的例证。怎么也想不到,半个月后,看到了他落马的消息,原因是涉嫌经济犯罪,且案情重大。

类似的我有过直接接触的例子,还可以举出很多。想想真是恐怖:一是因为官场腐败、道德沦丧的程度,二是因为当事人公开和私下形象的反差之大。这恐怖不免让我灰心,以至对人失去信心,一旦见到专事讨好上级和舆论的表演,以及那类永远严肃得像扑克似的官员脸,下意识总会怀疑是否见到的是一个衣冠禽兽。

好在小时候看过《画皮》,因为同样的恐怖,父亲曾教我说:世上还是好人多,要不就不会有人把《画皮》写成小说,搬上戏台。

但愿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