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两性善解家人心情:爱心家庭心理学
13000700000036

第36章 孩子为什么爱害羞

乐乐在家里是一个挺活泼的孩子,可如果家里来了个陌生的客人或是换了个环境,就不一样了。比如,让孩子喊“叔叔”、“阿姨”,孩子会退到了父母的身后,用父母的衣服挡住自己的脸蛋儿。于是,父母只好尴尬地笑一笑,道上一句:“孩子就这么爱害羞,没办法。”乐乐听到了这话,不乐意了,叫道:“我不是害羞!”父母问道:“那是什么呢?”乐乐则支支吾吾地说不出来。

虽大人说乐乐是害羞,但乐乐却认为是因为自己以前根本没见过对方,感到不适应,不愿意喊而已。但父母的话却让乐乐产生了自己是不是害羞的困惑。因为父母介绍乐乐时似乎总说他是个害羞的孩子,于是,很多小朋友都以为乐乐是害羞的孩子。而乐乐的害羞也似乎变得更加厉害了。比如,不敢参加很多小朋友一起玩的游戏;上课时不敢回答老师的问题,即使回答了声音也像是蚊子叫一样……。原本活泼大方的乐乐变成了害羞的乐乐。

害羞是孩子一种很常见的心理反应。害羞的孩子倾向于逃避社交场合,很少主动与人交流。孩子过分害羞会引起一连串的问题,妨碍孩子正常社会交往的发展。时间长了,害羞的孩子还会表现出内向、胆小、缺乏自信、没有主见等情况。每一个害羞孩子的父母都肯定会为孩子表现出来的害羞所困扰,特别是父母为外向性格的人时,就更是为孩子担忧了。因此父母应找出孩子害羞的原因,对症下药,才能打开孩子害羞的心理,让孩子变得开朗起来。

那么,孩子到底为什么爱害羞呢?

首先,孩子害羞心理的产生无疑与孩子的父母有很大的关系,如果父母本身的气质就是害羞内向型的,那么孩子很可能也是比较害羞的。害羞内向型的父母一般与外界的交往较少,与同事、邻居和朋友的联系也不多,这在无形之中减少了孩子的交往机会,而孩子越缺少机会锻炼,他的害羞行为就越发严重。而且孩子喜欢模仿父母,父母的一举一动对孩子的影响都很大。试想,如果父母经常是沉默和害羞,不善于与别人交往,比如家里来了客人父母寒暄两句后就沉默寡言,家里急而没有的东西也羞于向邻居家去借,孩子自然只能从父母身上学到害羞与退缩。

其次,有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态度上有一定的问题,也会使孩子产生害羞心理。例如,父母忙于工作没时间陪伴孩子,和孩子缺少交流;孩子吵闹时,就指责孩子;孩子跑来问问题时,不是数落孩子一顿,就是要孩子离开。孩子一再被拒绝,便会在日后造成遇事害羞、怕生的心理。

最后,孩子会很自然地对主要照顾者父母等产生强烈的依赖感。如果父母忽略了对孩子行为上的影响,容易造成孩子对人产生畏缩、不信任感,从而间接地影响了孩子日后与人相处。

从现代居住环境的情况来看,现代的孩子由于居住环境的变化而减少了与他人互动的机会,也是孩子产生害羞心理的一个原因。因为缺少同龄的伙伴,社会接触面也较窄,以及缺乏必要的人际交往知识、经验和技能,不知道如何主动与人交谈,或使谈话继续下去,这些因素都会在孩子的潜意识中产生害羞、怕生的倾向。

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缺点,但有的孩子因为缺乏自信心,所以认为自己处处不如别人,从而不敢与人交往。而且,由于担心缺点被人发现,因此便选择退缩和逃避来掩饰自己,尽量躲避一些公开或陌生的场合,以掩饰自己的缺点。比如,有的孩子认为自己不会说话,即使说话别人也不爱听,生怕自己在别人面前出洋相,招来嘲讽与讥笑,于是在交际场所里常常难以启齿或手足失措,羞于发言。

除此之外,很多孩子害羞,也是因为自小受到父母等成人灌输的观念影响。如例子中的小乐。有些孩子只是比较含蓄,但若父母不断说他是个害羞的孩子,再加上亲戚朋友和学校同学不断提醒,结果,会使孩子真的变成一个畏缩害羞的孩子。

其实,害羞也有一些好处。比如,可以减少危险的发生,可以间接训练孩子的观察、比较和鉴别能力等。但是在这个节奏越来越快,越来越需要交流和表达的世界里,父母还是应该帮助孩子克服害羞,走进世界,展现孩子的优秀之处。

帮助孩子克服害羞心理,父母首先要理解、体谅孩子害羞心理,不要用“恨铁不成钢”的心态对待孩子,要避免当别人的面命令孩子做孩子不愿意或不会做的事,甚至责备孩子。比如,孩子不愿在客人面前说话,父母说孩子“就是这样害羞,见到客人总是扭扭捏捏”。父母的话让孩子听了,会以为自己的个性就是内向、害羞,而视害羞为理所当然,不利于父母的教育。

其次,父母还应该创造机会,让孩子多参加各种集体活动。在集体中,孩子会找到自己的快乐,这样,孩子对父母的依赖相对就减少了。在集体中表现自己,还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对于克服孩子的害羞心理也是一种促进。

最后,父母应多鼓励孩子与别人交往,也可以让孩子有准备地与陌生人、陌生环境进行接触。如,在路上,可让孩子知道将去哪里,让孩子知道或回想一下那里的大人或小朋友的名字,可能玩的游戏,到那儿后怎样与别人打招呼。不过父母不要刻意的强调,而是随意一些地告诉孩子,免得增加孩子的焦虑情绪。

父母还可以让孩子多开口和陌生人交流,也可以帮助孩子克服害羞的心理。比如,孩子喜欢一个玩具,父母可以让孩子自己对营业员说:“我想买这个玩具,请问多少钱?”如果孩子不愿开口,就不买玩具。当然父母可以先说一遍,让孩子学着再说一遍,不管孩子说得好不好,声音够不够大,父母都应该鼓励孩子。慢慢地,孩子就习惯了。

改变害羞需要一个比较长的过程,父母应当有耐心,应当信任孩子,一定不能操之过急,给孩子施加压力,多给孩子及时、适当的鼓励,这样才能让孩子开朗活泼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