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两性善解家人心情:爱心家庭心理学
13000700000029

第29章 孩子为什么虚荣心强

丫丫觉得妈妈一直都不理解自己,比如老说她的虚荣心强。丫丫觉得自己只是一个上二年级的小学生,哪里懂得什么叫虚荣心?但是,即使不懂得什么叫虚荣心,丫丫也明白虚荣心不是什么好词,从妈妈的语气中就能体会出来。

丫丫仔细回想了一下,其实自己做的那些事也不能算是虚荣心吧?比如上个月同学买了个新的铅笔盒,丫丫也想买,妈妈就说:“你这孩子就是虚荣心强,你的铅笔盒好好的,怎么还要买?”再比如这个月丫丫看到同桌有了条新裙子,也想让妈妈买,妈妈又说自己虚荣心强。后来丫丫明白了,每次想要新东西的时候就想个小办法,比如故意将铅笔盒弄坏,然后对妈妈说铅笔盒坏了,妈妈肯定会放弃休息的时间买铅笔盒。把去年那件漂亮的裙子用剪刀剪个圆圈,对妈妈说裙子不能穿了,于是妈妈就会给买新裙子……

父母把孩子送进学校是想让孩子学习知识的,就怕孩子之间互相攀比。但是孩子总会在无意识中拿自己和别人比较,有的孩子看见别人穿了件新衣服,一定要买件漂亮的;穿了双新鞋会时时把脚伸给别人看;有的孩子觉得自己家很富裕,经常向别人炫耀自己家的“空调”、“音响”,炫耀自己和爸爸“乘飞机、住宾馆”等等;还有的孩子觉得自己很聪明,什么都会,常说:“这有啥稀奇,我会算几百加几百呢!”……

心理学家分析,孩子容易产生虚荣心的一般有两个原因:

首先,孩子的自我认识能力很差,他们不能客观地分析自己。这样的孩子一般是因幼年时期被成人过高地评价过,自己认为自己比谁都强。

其次,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觉得只有这么一个孩子,同时自己的经济条件非常不错,所以常给孩子买高档的玩具、流行的服装。还有的父母不注意孩子的修养和教育,总是喜欢在吃穿打扮、玩具图书等方面与他人攀比,甚至给孩子大把零花钱以显示自己的富有和与众不同。一旦父母形成这样的习惯,孩子自然也就学会了。

曾有报纸报道过这样一个重大盗窃案,主犯为两位中学生。他们为了追求物质享受,与别的同学攀比,在虚荣心的驱使下,盗窃了一居民家中的4.6万元钱,然后乘船去上海,在短短的四天之内,挥霍掉了所有的钱,平均每分钟花60元。这些孩子购买最贵的衣服,到最高级的饭店吃饭,住最豪华的旅店,并且专门租了一辆车带他们四处玩乐……

促使这些孩子走上犯罪道路的无非是虚荣心在作怪。

从心理学上来看,虚荣心是一种追求虚荣的性格缺陷,是一种被扭曲了的自尊心。虚荣心强的人不愿意通过实在的努力来获得成功,而想通过贬损别人、打压别人的方式来获得成功。

从原则上来说,孩子的虚荣心不是天生的,他们的虚荣心大多数来自于家庭。因当今家庭中的孩子少,父母总怕孩子受委屈,对孩子有求必应。自己孩子穿的、戴的都不能比别的孩子差,别人的孩子买什么咱家的孩子也得买,决不能让人家比下去。在父母如此纵容下,孩子的欲望开始无限制地膨胀起来。

还有的父母喜欢突出孩子的优点,掩盖他们的缺点,在亲朋好友面前经常夸耀自己的孩子。孩子听到的都是赞美的声音,很少有人指出他的缺点,时间长了,他们就开始觉得自己是“十全十美”的,再也容忍不了别人超越自己。

其实,每个人都有虚荣心,但是一旦虚荣心超过了一定的限度,就百害而无一利了。父母一定要善于从生活中捕捉孩子的虚荣心,然后对其进行教育和引导。

要从根本上解决孩子的虚荣心,父母首先要学会以身作则,不同别人攀比,以免孩子效仿。

另外,父母平时要注意观察孩子心态的变化,多给孩子讲道理,让孩子知道,与别人攀比,拥有名牌衣物,并不意味着拥有了较高的地位,只有依靠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如果孩子提出一些不合理的消费要求,父母可以将家中收入支出情况讲给孩子听,或给孩子制定消费标准,让孩子学会理性消费。

同时,父母还要分析孩子的要求是否合理。如果孩子的要求在预算之外,可以多为孩子创造机会赚钱,比如做家务等。

消除孩子的虚荣心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父母只有通过自己的言行,在生活中一点一滴地体现出来,才能减少因孩子的虚荣心强带给父母的烦恼和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