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走进孩子内心世界:0~3岁儿童心理百科
12982200000019

第19章 孩子难缠的反抗期

一般情况下,孩子到了2岁左右,就会出现不听话的现象,孩子在这一时期自由活动能力大大增强,各方面的见识不断增多,独立性开始萌芽,虽然许多父母认识到这是孩子成长发展阶段的正常现象,但是却不知道怎么处理才好。

父母为孩子精心营造了舒适的成长环境,可是孩子的反抗期如期而至,让父母头疼不已。冲突并不可怕,关键是怎么处理和孩子的冲突,帮助他安然度过反抗期,让他形成良好的品格。

面对反抗,父母出现的教育误区

1.高压政策,处处设限

在孩子反抗的时候,父母往往觉得自己的权威受到了挑战,因此对孩子采取高压政策,孩子说“不”,父母不允许孩子说“不”,结果往往以孩子大哭大闹,大人也一肚子不痛快而收场。这种方法会让孩子逐渐失去自主力和判断力,形成“奴性”的人格,最后变成一个委曲求全、懦弱胆小、没有主见的人。

2.溺爱顺从,听之任之

有的父母觉得,“反抗期”是孩子成长的必经阶段,慢慢会自己消失,所以便由着孩子,对孩子提出的要求无条件答应。这是非常不可取的,因为这会让孩子形成骄横、任性的性格。现在很多理论都强调要理解、热爱孩子,关心、尊重孩子,但是如何在权威与爱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却不是那么容易,需要父母长期的摸索。如果你发现与孩子长期的“博弈”过程中,总是孩子占上风,那么,你就该反思一下自己对孩子的爱是不是溺爱了。

3.事事提前警告

很多父母觉得,不准孩子做的事就提前警告孩子,他就会记住。而事实上,处在反抗期的孩子缺乏自我控制力,又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你的警告成为了变相的提醒。比如你在家里摆了一盆花,孩子本来都没注意,你却把他叫过来告诉他:“不许碰这盆花,不许摸里面的泥土,泥土很脏,里面还有细菌,摸了会生病。”孩子的注意力一下子被你转移到了这盆花上,大部分孩子都会去挖土,因为他一定要试试到底会有多脏,细菌在哪里,是不是真的会生病。

正确应对孩子的“反抗期”

1.理解孩子,尊重孩子

孩子喜欢说“不”,是建立自我和自尊的第一步,他们意识到自己是独立的个体,有和大人平等的地位,对爸爸妈妈的安排表现出越来越大的选择性,对于不想做的事坚决反对。面对这种情况,父母不要伤害孩子的自尊,用命令的口气对孩子说:“不能这样,必须那样。”而是要以平等的姿态,商量的口吻,给孩子更多的选择。比如孩子就是坚持看动画片,不去吃饭,父母可以说:“那我们看完这一集就去吃饭,回来继续看,好不好?”这样一来,不仅维护了孩子的自尊,而且如果孩子觉得有道理,也会乐意听从父母的意见,就不会总是用“不”来拒绝你了。

2.不开空头支票

父母用商量的口气和孩子“谈判”的时候要注意,千万不要说话不算数,开空头支票。只有说话算数,亲子之间才能有相互的信任和默契。如果你只是“骗”孩子,那么请马上停止,空头支票开多了,孩子会对父母失去信任,他们会更不听话,因为“反正大人的话也不算数”。

3.提出的要求要合理,符合孩子的实际情况

对于孩子必须要做到的事,父母可以让孩子严格执行,比如什么时候吃饭,什么时候睡觉,不能乱碰电等;而有些事情不是非常必要的,而且孩子也不愿意做,那么就不要强求。孩子正在兴致勃勃地玩玩具,父母非要他去洗澡,孩子不去,父母就生拉硬拽,最后孩子又哭又闹,大人也筋疲力尽。爸爸妈妈必须尊重孩子,征求孩子的意见,可以和孩子商量先做什么,然后再做什么,对于那些非必要的事情,不如就“放孩子一马”吧。

4.看到孩子的优点

有一些父母,看到孩子犯了错就马上去批评,纠正,却很少看到孩子的进步,表扬孩子的优点。有的父母抱怨:“我就是找不到孩子身上的优点。”其实,不是你没有看到,只是你没有意识到其实孩子生活中的一些细微的进步都是他的优点。比如孩子最近不用催就能好好吃饭了,今天穿衣服比昨天迅速、整齐了,孩子开始收拾自己的玩具了……这些都是孩子的优点,都值得爸爸妈妈去关注,去表扬。

5.满足孩子的好奇心

父母对孩子的限制,往往也是造成孩子爱反抗的原因。强烈的好奇心驱使孩子什么都想试一试,什么都想碰一碰。有的父母怕孩子受到伤害,事事包办,让孩子失去了学习和探索的机会;还有的父母则是处处限制,和孩子大呼小叫,最后导致孩子的叛逆心理越来越严重。父母要相信孩子的能力,要“该放手时就放手”。孩子想去雪地里玩,就给孩子穿好衣服,戴好帽子、手套,随他去玩吧;包饺子的时候,孩子也想揉面团,那就给孩子一小块面,让他在旁边玩;孩子要自己穿衣服穿鞋,别嫌孩子穿得慢,也别嘲笑孩子分不清左右脚,耐心帮助孩子,指导孩子。让孩子满足自己的好奇心,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同时又学到了一些生活上的技能,这有什么不好呢?

两三岁的孩子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大有提高,动作技巧也更加熟练,加上丰富的想象力,使孩子觉得信心十足,无所不能,对父母的意见“不屑一顾”。反抗期对孩子来说很关键,父母的态度直接影响孩子个性品质的形成,父母要抱着宽松、尊重的心对待孩子,让孩子顺利度过这“难缠的反抗期”。